成望佳 史洪剛
本章主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研究;美育實踐課程對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意義及典型案例幾個維度進行展開論述。
一、美育實踐課程對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團結問題對于新疆而言是最難、最長遠的問題”。這一偉大的論斷指明了在新疆地區做好民族團結教育事業的重要性。筆者在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歷史的圖像資料、文字資料梳理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在軍墾戰士駐扎兵團之初就與當地的居民進行了生產、生活全方面友好的交流與交融。軍墾女兵教給當地的婦女學文化,軍墾戰士教給當地的農民育種等耕作技術。維吾爾族的姑娘教給軍墾女兵學維吾爾族舞蹈。一張張充滿記憶的老照片,一張張充滿溫暖,有溫度的老照片,記錄著那段艱苦歲月,激情燃燒的歲月。
充分發揮美術課的主渠道作用,認真實施民族團結教育政策是美術教師的重要任務。同學們在進行軍墾題材的速寫、版畫創做的過程中,也不約而同的發現了那段值得記憶的美好歲月,親身體會到了軍民一心,民族團結工作的偉大。同學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完成創作的同時,也完成了一次民族團結工作的學習與感知的心路之旅。
二、速寫藝術表現軍墾生活、生產中的民族團結
在美術課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通過藝術教育,不僅學習美術知識、訓練動手動腦能力、提高感知美、創造美、欣賞美的情趣,而且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民族團結意識、合作意識。通過美育實踐,提高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通過繪畫習作課、手工制作課,充分體現民族團結精神,外顯行為。通過美術活動課,深化延伸民族團結情操。
1.支邊青年采棉花
原圖為支援邊疆的青年教授少數民族婦女采摘棉花的技巧,認真學習的精彩瞬間,反映出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其樂融融的場景。
課程總結:速寫特色課程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繪畫興趣與造型觀察能力,還提升了藝術素養。不僅學習美術知識、還訓練動手動腦能力、提高感知美、創造美、欣賞美的情趣。
三、單色木刻版畫藝術表現軍墾生活、生產中的民族團結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著名民族學者潘光旦曾指出:“我們祖國的歷史是一部許多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融合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從沒有間斷過地進行著,發展著”。
1.軍墾文化鑄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開展民族團結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2.“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團結工作一直在開展,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立德樹人、守護好民族團結的生命線是我們師生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3.課程實施步驟一覽單色木刻版畫藝術表現軍墾生活、生產中的民族團結。
(1)實驗課程:軍墾生活中民族團結類單色版畫創作中學校本教材。
(2)課程實驗材料:刻制素材、刻板、木刻刀、油墨、松節油、油墨滾筒、A4紙等。
4.課程實施步驟:
(1)對民族團結在軍墾生活、生產中的事件進行了解
(2)對版畫刻制方法進行講解
(3)進行刻制創作
(4)版畫印制行
5.課程實驗環節
準備工具:
(1)膠制刻板、木刻刀、油墨、松節油、油墨滾筒、A4紙
觀察紀實照片:
了解軍墾知青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生產生活史實,傳承民族團結精神,從中提取出單色版畫素材。
翻印刻本:
對要表現的版畫作品運用鉛筆進行構圖與創作,這樣對造型與黑白灰層次布局可進行不斷的調整與推敲。(以水杯為例)
印刷步驟:
(1)將油墨滾筒在膠板上滾動均勻,在用版畫紙印制
(2)經典背景故事
少數民族在軍墾軍人進入當地駐扎的時候,當地維吾爾族老人歡迎儀式,為軍墾戰士的到來感到高興。舉行了慰問知青的一系列活動。
八千湘女進新疆,遠嫁新疆,入疆后駐扎在兵團中,除了開墾荒地的工作以外的生活娛樂,融入到少數民族這個集體中,培訓她們跳舞,共同進步的一個場景。她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來到邊疆,很多人一來就是一輩子。她們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和當地人一起建設新疆,一起載歌載舞。
在當地駐扎的兵團知青到少數民族家里做客,融入到少數民族家庭聚餐中,其樂融融的場景。
資料卡:畫面人物前后區分明確,一個采用陰刻一個采用陽刻法,背景草叢樹冠用大圓刀概括表達,桌上的珍饈美味都用小角刀細致雕刻按壓扣擠。通過輪廓的勾畫把民族團結老照片的故事講的生動歡快。
軍墾女兵同樣也是作物專家,為當地少數民族傳授農作物經驗。烈日當空,兵團支邊女青年正在和新疆勞動女性一起采摘棉花,她們互相學習,傳授經驗,團結互助。
軍墾女兵形象用黑色塊面概括,光影關系強烈,少數民族花帽子的花紋描寫生動,背景空曠,前面物體細節繁雜凸顯主題 ,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
由于單色版畫的印制是水平反轉的,故印好的畫是反的。用小圓刀和角刀結合,把草叢的體積感表現出來,運用平刀把背景扣干凈平整,讓后續滾油墨的步驟更快更合理的進行。畫面黑白關系明確,人物體積感從衣服褶皺、褲子的曲折表現明確。
畫面多是線條的形式表現,雖然看似簡單,但卻充滿趣味性與動感,故事感強烈。角刀的運用使線條感更加鋒利有勁。
四、單色木刻版畫藝術表現軍墾生活、生產中的民族團結課程總結:
1、對于民族團結精神的傳播與傳承來講,本課題對于新疆建設兵團版畫的相關研究,會探究到軍墾生產生活中民族團結歷史的發展,深入民族團結傳統文化的骨髓并將之以課程的方式推廣于學生,推廣于大眾。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軍墾生活,了解到了在軍墾生產生活中民族團結優秀傳統精神。
2、對于本課的最終受益學生講,本課題的研究可增強學生對民族團結的認同感,激發對兵團的熱愛,推動傳統文化、民族團結一家親精神的傳承。
3、對于新穎的教學模式與理念來講,以實踐課程開發課程的方式,把兵團人與少數民族人民生產生活的故事,通過版畫的賞析、刻制的方法進行傳遞,并探索適合兵團地區職業院校美術欣賞課、實踐課教學的可行性較強的課堂教學活動方式。為新層次的教學模式的開啟付以綿薄之力。
4、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每個兵團駐扎的城市都有許許多多軍墾時期傳承下來可歌可泣的民族團結史實故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更加深刻的與民族團結精神進行心靈上的碰撞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