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發,呂可心,常 鵬
(1.哈爾濱商業大學 財稅研究中心;2.哈爾濱商業大學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以“中國制造2025”為目標,積極培育試點示范城市,發揮哈爾濱、牡丹江、大慶等服務外包政策和產業優勢,利用新技術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以謀劃先進制造業布局為主導,強調哈爾濱及周邊地區作為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推進工業服務平臺建設,提升產業鏈創新能力,突出政府資金對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等專項支持。
財政政策主要表現為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如將重點放在重大科技專項方面,按國家財政資金實際支持額度的10%予以資助。對于技術改造項目,采取按設備投資后補助的支持方式,項目設備投資總額給予3%補助。稅收政策主要表現為稅收返還方面優惠,如對哈爾濱新區繼續執行稅收返還政策,對開發區實現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省級分享增量,以2018年為基期年,從2019-2022年定比全額返還所在市縣。
建設投資基金,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完善金融產品服務體系,通過信貸產品和信貸服務緩解服務制造企業資金壓力;提供金融支持,全面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科學高效金融服務平臺,不斷完善支付體系和信用體系。
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產學研縱深融合與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推動服務制造業長遠發展。
如專門發展服務型制造業的方案僅有《關于印發黑龍江省發展服務型制造實施方案的通知》(黑工信產業聯發〔2021〕46號)具體文件,未形成極具針對性的服務制造業專項產業政策。
財政補貼范圍有限,僅限于支持重大科技專項方面,且投入比例較小,僅按國家財政資金實際支持額度的10%予以資助,對于技術改造項目,項目設備投資總額給予3%補助。對于正處于發展期的新興行業來說,顯然不夠合理,對于服務制造企業享受資金扶持的條件有待放寬。財政科技支出總體數量少,如2019年哈爾濱市財政科技支出為15.63億元,齊齊哈爾市為1.31億元,大慶市為3.38億元;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整體偏低,如僅有哈爾濱和大慶這一比例超過1%,分別為1.42%和1.07%。可見,財政科技支出明顯不足,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財政資金不足,導致科技創新動力弱。見圖1:

圖1 2019年黑龍江財政科技支出占比(%)
有關能源消耗與環境規制依然不盡完善,如自2015年至2019年黑龍江省單位產值煤炭消耗量日益增加,從1.38萬噸上漲為1.66萬噸,單位產值用電消耗量同樣逐漸增加,到2019年達0.18億千瓦時。可見,稅收政策規制對企業減少環境污染作用依然不足。見圖2:

圖2 2015-2019年黑龍江省單位工業產值能耗圖
如金融融資渠道單一,以銀行信貸為主,新型貸款少,更是缺少針對服務制造業設立專項信貸基金,金融支持的廣度和范圍受限。金融產品創新不足,金融信貸產品大眾化現象嚴重,與服務制造業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缺乏定制化金融產品,不能更好滿足個性化需求。金融產品保險類缺位,貸款擔保機制中風險補償內容有待完善,不利于處于制造業轉型期的中小企業發展。因此,加快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進程,拓寬金融融資渠道,對制造業企業中長期支持尤為重要。
如科技投入資金有限,創新企業數量增長緩慢,創新體系不健全,創新要素難以向企業集聚。黑龍江省R&D經費內部支出從2016年開始下降,到2019年R&D經費內部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降至1.08%,服務制造業科技創新動力不足。
盡快出臺全省服務型制造發展實施細則,有效填補服務制造業專項政策空白。各市縣結合自身特色優勢出臺具體專項政策,發揮傳統制造業的基底作用,夯實制造業發展根基,加快基礎產品和技術突破,推進制造業生成服務型制造新模式。結合發展特色制定服務制造業專項政策,突出服務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以產品生命周期服務為切入點,產品研發設計環節突出防凍特色,推動現代倉儲和物流業創新,保障冬季冰天雪地氣候下產品完好如初,提高售后服務水平,通過后續服務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使產品使用價值達到最大化,提高服務業和制造業間的聯結度。
一方面,加大財政補貼范圍。一是加大對服務制造業中各環節的財政補貼,尤其是在調研和產品設計首要環節,對產品設計人員和所在單位采取多樣化補貼方式。二是加大對服務制造業中重點行業的財政補貼,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等專項給予一定額度資助,對符合條件的哈爾濱等新區重點發展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進行財政補貼,為發展服務制造業奠定基礎。三是搶抓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機遇,采取政府獎勵、財政補貼、財政貼息等方式扶持服務制造業創新項目和企業,給予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小企業財政補助以鼓勵其自主創新。四是嘗試設立服務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根據全省各地區服務制造業發展情況有針對性的使用。
另一方面,完善綠色稅收體系。一是適當提高環境保護稅稅率,以彌補制造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黑龍江省制造業在初期為了其自身發展,對資源的消耗與生態環境的破壞都十分嚴重,現應轉變其發展方式,在國家要求標準范圍內提高環境保護稅征收標準,增加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適用稅額,督促制造業企業綠色發展,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二是嚴格規制制造業企業環境破壞行為,建立起以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為主,以其他費用為輔的綠色稅費體系,為服務制造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稅收環境,促進服務制造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是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鼓勵如龍江銀行、哈爾濱銀行等在內的金融機構為服務制造業發展提供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能力。二是根據服務制造業發展重要環節推出金融保險產品,利用保險防范風險,與省平安保險、人民保險等保險公司合作,發行既符合企業融資需求又降低融資風險的金融產品。三是對于工業集聚區實行差異化信貸政策和風險監控指標進行綜合開發,對于新興產業園區采取產業鏈融資方式支持上下游企業發展,對于制造業創新基地采用政府投資基金等方式提供支持。四是完善現有貸款制度和程序,鼓勵銀行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給予服務制造企業最大限度的貸款,簡化貸款審批手續,充分保障制造業轉型企業的資金需求。
一是設立科技研發專項資金。黑龍江省政府應出臺服務制造業科技研發資金管理辦法,加強科技獎勵資金監控,各級市政府設立專項科研人才培養基金,深化以哈工大和哈工程為主的各高校與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結合,全力培養現代化制造業人才。二是優化科技共享服務平臺,包括產品需求調研平臺、集成產品設計平臺、智能制造平臺、云服務平臺等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三是建設為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提供數據支持的產業協同平臺,提供金融、法律、咨詢等商務服務平臺,以此整合各類資源、提高服務水平,為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