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 規范培訓行為是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成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的前提,教育部通過指導各地抓實機構資質審查、收費行為規范、預收費資金監管等三項工作,持續推動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治理工作。
截至5月15日,相關工作穩步推進。一是機構資質審查工作進展明顯,各地已有10.84萬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其中,10.03萬家機構通過了資質審核,資質審核完成率達到92.52%,半月時間增長5.86%。二是培訓收費行為不斷規范,當前問題主要集中在一些地方和機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使用覆蓋率低、未按規定開具發票等方面,家長反映強烈的收費未明碼標價、未按標示價格收費、超時段收費、惡意漲價等問題明顯減少。三是預收費資金監管有序推進,各地已有9.54萬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按照監管要求采用銀行托管或風險保證金方式,對培訓預收費實行監管,納入監管的機構比例達88%,半月時間新增長3%。? ? ? ? ? ? ? ? ?(摘自教育部官網)B4846A40-4C96-425F-9227-010EBB2B1C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