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玲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增強課程適宜性。”這就使得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于是,筆者嘗試將注重能力培養的思維導圖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習得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閱讀能力;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具備獨立讀懂文章的能力。但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用“講授式”的方法將自己從課文理解的知識和感悟灌輸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沒有個性化的理解。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難點,也是培養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粵北山區的一所縣城小學,很多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容樂觀。作為一名山區小學的語文教師,筆者深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在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多次出現了思維導圖,這表明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也預示著語文教學今后將關注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筆者嘗試引導學生借用思維導圖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盤知識要點的工作。在閱讀教學中,筆者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解開文本閱讀之“難”。
一、活用思維導圖,做好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第一環節。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清除新知識帶來的陌生感,也能通過預習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這樣,在新課學習上,學生才不會措手不及,從而有針對性地聽課,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做好課前預習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對提高預習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和結構,還能為學生呈現一個知識點的思維導圖,有效地避免了學生閱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比如,在學習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麻雀》之前,筆者布置了預習作業: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借助思維導圖將獵狗、小麻雀、老麻雀三者之間的關系理清楚。再如,在學習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前,筆者也布置了預習作業:嘗試找出小興安嶺四季的景物,每個季節的景物有什么特點?并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因為繪制思維導圖需要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提取關鍵信息,這在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整理信息及歸納總結的能力。隨著思維導圖在課前預習這一環節的持續運用,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逐步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巧繪思維導圖,解文本閱讀之“難”
思維導圖是一種以知識主題為核心,以圖式展現知識框架的工具。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功能,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他們一般只會用體驗式的方法學習,想象課文的內容。如果小學生要繪制思維導圖,就要學會從文中提取關鍵詞,并且對關鍵詞進行整合和分類。長期這樣的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鄉下人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鄉間畫卷,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有很強的畫面感,每個場景、每個季節都是一幅畫,表達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欣賞和喜愛之情。
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筆者將留白的思維導圖繪在黑板上,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指引來學習課文。筆者以課后習題“朗讀課文,想象畫面”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感受畫面。接著引導學生給課文配畫,抓住景物特征嘗試給每幅畫取名字,再把每幅畫的名字填寫在留白的思維導圖中。填充完思維導圖,整篇文章的脈絡就很清晰了,這對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策略,看似簡單的寫寫、畫畫,其實是學生一種個性化的思維成果,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一種方式,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的一個策略。
三、借用思維導圖,復盤知識要點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預習和學習,它還可以把知識有效地整理在一起,為學生呈現一個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知識網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因此,思維導圖還可以用于課后鞏固知識要點。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意思是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可以進行單篇文章的整理復習,也可以是整個單元的知識點復盤鞏固。思維導圖是學生鞏固知識、內化能力的重要記憶工具。比如,學習完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貓》后,筆者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復習鞏固知識點。就字詞這一版塊,學生將多音字、易錯字、四字詞語分類整理,繪制成思維導圖。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對字詞知識的內化過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這篇文章每一處描寫都抒發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第一部分圍繞著貓的性格古怪寫了三層意思: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響;既膽小又勇猛。為了更好地鞏固這部分內容,筆者引導學生借用思維導圖來復習鞏固,讓學生一邊獲取關鍵信息,一邊繪制思維導圖。通過關鍵信息的整合,學生再一次感受作者筆下的貓性格多面性和古怪。同時,也再一次領略老舍先生的生動傳神、親切有味的語言。這樣的復習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同時也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小學階段,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工具運用到文本教學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地閱讀興趣,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突破文章重難點,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工具,運用到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環節中,讓學生有獨立的思考,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敏華.思維導圖,搭起語文學習與思維發展的橋梁[J].小學語文教師,2020.
[2]張曉麗.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育科學,2020.
責任編輯? 梁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