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明
【摘要】在傳統習作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對作文產生畏懼,寫出的文章平淡無奇。本文以情境式習作教學為核心,以人為本,構建小學習作教學的新模式,改進情境式習作教法,實施情境教學的策略,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式;習作教學
情境式習作教學是教師以情境創設為手段為學生選取或創設特定的情境,形成習作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情境式習作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符合小學寫作教學理念。下面從以下五個方面探討小學情境式習作教學研究。
一、創設情境,樂于表達
傳統的習作課堂重寫法指導,重范文引路,忽視體驗。學生面對這樣的習作課堂,由于缺少生活體驗和真情實感,參與積極性不高。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比如,《奇思妙想》課堂上,創設參加全國科技大賽的情境,以邀請函形式出示本次習作的要求。學生通過展開自己的奇思妙想介紹自己想發明的物品的奇特樣子和功能,吸引組委會的青睞,以贏得比賽。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入情入境進入習作課堂。又比如,《寫信》教學上,教師播放轉學生視頻,一上課就創設轉學生期盼收到我們的來信這一情境,幫助學生了解書信的作用,讓學生親近書信,激發其寫作欲望。在鞏固書信格式的環節,巧妙地創設情境:幫助叔叔完成寫給小杰的回信,把書信格式修改正確。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掌握寫信的格式。在內容設計環節上,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回憶生活,給轉學生寫信。學生在真實的任務驅動下,完成習作任務,獲得了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通過。情境式習作教學,學生解決了無從下筆的難題。
二、創設情境,學會觀察
傳統習作教學,盡管教師對技法寫法侃侃而談,學生依然一臉茫然,還是不知道寫什么。這是因為寫作時沒有思路,可以運用的素材太少。教師的體驗和感受是不能代替學生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覺得有趣或印象深刻、受到感動的內容寫清楚。”教師應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觀察,積累素材。寫景《推薦一個好地方》教學前,進行采風,教師可以帶學生聞聞校園里花草的清香,帶著學生走進公園。寫物《我的植物朋友》,可以讓學生把喜歡的植物帶回教室,調動學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感官觀察植物。寫人《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創設情境——抓住外貌特點,交友猜名,使觀察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如觀察班上運動健將跳繩,學習有序觀察:跳繩準備前、跳繩過程和跳繩結束,運動健將的動作和神態等。寫事《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課堂上,學生一邊動手做實驗一邊觀察。在一次次的情境式習作課堂上,通過觀察方法的指導,為學生撥開云霧,掃清學習的障礙。觀察的練習循序漸進,層層推進,由易到難,易于學生掌握和運用。
三、創設情境,鼓勵個性化表達
雷同、貧乏、空洞的習作是通病。學生描寫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普遍是大眾化的臉譜: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學生筆下的動物朋友就連生活習性都是一樣的:肚子餓了好像在說:“主人,給我點兒吃的吧!”我把食物給它吃完后,它好像對我表示感謝。學生寫出的作文就像是多胞胎兄弟,又像是工廠用模板生產制作出來的零件,毫無新意。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材、表達、構思的創新。在情境式習作教學下,學生的習作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番天地,開辟了學生習作的春天。教師讓學生把動物或者圖片帶到課堂觀其行:抓外形特點;知其性,述其趣: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動物之間的趣事。我們發現,學生筆下不同動物的吃相不一樣,如,鴨子十分貪吃:每當我將飯團和飼料拌在一起放在地上時,你不用叫它們,它們便排起了隊伍,像一個個訓練有素的軍人向我走來。一看到美食就“嘎嘎”大叫,好像在感謝我,然后就大嘴巴一張,眨眼間飯碗中就空空如也了。它們吃飽在院中散步,邊走邊叫,好像在說“吃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貓吃飯時的確很乖:當幫它添飯時,它會乖巧地坐在飯椅,開始吃飯時會一口慢慢有滋有味地品嘗,有時它吃得正香時還會用自己的后腳在頭上抓癢或用舌頭幫自己梳理毛發。即使都是介紹同一種動物朋友“狗吃東西”,表達也很有個性、創意。有的學生筆下的狗吃相可愛:迅速地喝兩口水潤潤喉嚨,便將整個臉伸進碗里狼吞虎咽地吃;它還不時抬頭看看我,嘴上沾了一些狗糧,我輕輕幫它弄干凈;它有時把狗糧推給我,想和我分享。有的學生筆下的狗吃相威嚴:我的狗在中午十二點就會準時跑進客廳,用它那毛,蹭我的腿,想要引起我的注意。如果我不理會它,它就會低聲吼叫來引起我的注意;如果我還是不理不睬,它會徑直跳上餐桌上,迅速叼走一塊肉。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個性化表達提供了“溫床”。
四、創設情境,表達真情實感
習作不僅要言之有物,還要言之有情。創設情境,讓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例如,《記一次游戲》課堂上,教師帶領著學生在教室里、操場上玩游戲,體驗玩游戲的快樂。通過游戲活動創設情境,利用圖片、視頻回顧游戲過程,將游戲過程寫清楚,交流游戲體驗和心情。游戲前出示游戲規則,指明學生上臺參加游戲,其余學生觀察游戲者的動作,說說游戲過程,采訪游戲者印象最深刻的瞬間和當時的心情。當時,在課堂上玩了名叫“逗笑木頭人”的游戲。班上選出五位學生當“木頭人”,在逗笑者上場前擺出最有趣的動作;當逗笑者上場后,在規定時間內逗笑了“木頭人”,“木頭人”將會輸掉比賽。游戲結束還會評選出最搞笑的“木頭人”。“木頭人”為了贏得比賽,擺出了各種各樣的姿勢,既要忍住笑又不能動,當時的心情很緊張。尤其是逗笑者來到面前時,特別緊張。當自己贏得比賽勝利時,特別興奮自豪。學生不僅把游戲過程寫清楚了,還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情實感。
五、創設情境,展開想象
想象是在生活實際的基礎上所產生的奇思妙想。想象單元習作課堂上,利用看動畫片、分角色表演、創設情境續寫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例如,在《我和? ? ?過一天》中,有的學生聯系生活熱點,和龍王過一天,解決了龍宮被環境污染的問題,進行垃圾分類,提醒人們要愛護環境;有的學生聯系時事,懷著美好的愿望,和馬良過一天,那支神奇的筆把抗疫救災物資送到全世界,還畫出了神奇的消毒器,把病毒都消除了;有的學生從小熱愛科學,和孫悟空過一天,孫悟空看到了飛機,感受到了人類科技的力量,孫悟空利用筋斗云,幫助自己贏得了運動會的勝利;有的學生和織女過一天,乞求王母娘娘開恩讓織女和牛郎團聚,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的學生在想象中和女媧一起煉石補天、和后羿射日……感受神話故事人物的美好品質,感受想象的神奇。想象作文在情境教學下,并不是漫無邊際地想,而是合情合理地想,想象習作同樣是揚真善美,去丑惡臟。
總之,情境式習作教學符合小學生習作教學的特點,讓學生樂于表達,學會觀察,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性,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別出心裁的習作。學生喜歡情境式習作教學,在這樣的習作教學上,學生將不斷提高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本文系湛江市赤坎區中小學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情境式習作教學的研究”(課題批準號:2021ZJCKYB01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42-43.
[2]胡艷.小學語文情境作文教學的思考[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11).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