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烏伴
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許多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的時候都缺乏創新性,或是讓學生抄寫生字、新詞,或是在課本練習冊中選幾道習題讓學生作答,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都是以在紙上體現的方式。這種只是用幾道習題來作為參照的作業設計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學生的能力也沒有得到全方面的發展和提高,學生對于完成作業也沒有很大的興趣,經常是機械性地完成,以致于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因此,對于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要進行優化,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為主。
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與是否能夠科學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貫徹落實,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改變傳統的作業設計方法,要以不同學生的能力作為標準,在布置作業的方法上進行優化改進。作業設計要具有創新性、獨特性和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鍛煉的機會。在作業評講環節,教師也要做到客觀具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自己完成作業的情況去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這符合新課改下的作業設計要求,也能將作業真正的作用發揮出來。
一、小學語文優化作業設計的作用
(一)提升讀寫能力
語文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良好的掌握,理解其中的含義并學會合理運用,語文學科也是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主要途徑。對于語言文字的學習,離不開聽和讀;對于語言文字的運用,離不開說和寫,這也給予了教師進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思路,那就是強化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后的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我們知道,學生在作答語文習題的時候,需要先讀題理解題意,再將語言組織完畢后寫在答題區域。因此,想要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布置小學語文作業的過程中,要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增加學生的文化積累,不能僅僅靠幾道習題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語文作業的設計要將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都進行鍛煉,因此語文作業的主要內容可以通過閱讀、寫作和積累幾個層面進行設計。經過這種優化方式,學生的識字和寫字等能力會得到有效訓練,提高了作業的有效質量。
(二)輔助教師教學
作業的特點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認清學習的重點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作業的布置和設計還可以幫助教師去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調整教學計劃,對學生掌握不熟練的部分進行鞏固教學。因此,作業設計也是個性化很強的一種行為。教師也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計劃的實施節奏,進行作業的設計。作業設計沒有局限性,通常要以教師自編為主,能夠針對性地將教師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進行鞏固訓練,也更契合教師自身的教學習慣和節奏,幫助教師及時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遺漏的內容和存在的問題,并有機會及時解決和改進。因此,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課程內容,在作業布置上進行個性化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吸收教師在課堂上準備的教學內容,還可以減少教師的部分負擔,教師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內容重復抄寫
小學生的各方面經驗都比較欠缺,這就要求語文教學須符合其認知特征,具備生活化、趣味化特征。但是,有些教師認為語文學習就是要多讀多寫,作業就是為語文知識鞏固而服務的,所以會安排學生在作業中反復抄寫和背誦。這個觀點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卻與素質教育理念存在出入。枯燥且重復的作業設計使得學生興致不高,不能理解做作業的目的是什么,他們會為了完成作業任務而抄寫,并沒有在作業中進行理解性記憶,無法體現其情感作用,也不利于語文知識長期記憶。
(二)未考慮學生的差異
現代教育理念突出強調了因材施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差異,且能基于其差異設計教學活動。但是,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仍然采取的是無差異作業設計方法,即組織學生統一完成課后習題和教輔資料中的練習題,將現成的題目作為作業任務。這些內容可以達到知識鞏固的目的,卻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興趣。學生按照要求記錄需要完成的作業及交作業的時間,整個過程都以一種機械化的形式開展,對于優等生來說有些作業內容過于保守,不利于提高其學習能力;對于學困生來講,有些作業內容過于復雜,他們總是面臨著各種問題,作業效率低下,很難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如此便暴露出無差異作業設計的弊端。
(三)作業評價不夠細致
現行的大班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往往要面臨數十個學生的作業批改任務,很多教師在批改時都會簡單寫個等級作為評價結果,學生面對評價結果只知道自己的作業是否良好,然后就將做過的作業拋諸腦后,很難有目的地去完善。尤其是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本身的學習能力不強,教師粗略的評價會讓他們感到迷茫,后續學習仍然缺少目標,其積極性容易受到影響。
三、小學語文優化作業設計的方案
(一)趣味設計,調動積極興趣
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對作業排斥、不愛作答,歸根結底就是對作業無法產生興趣,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僅占用了學生大量休息時間,完成效率也不盡人意,學生的知識水平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方面,要首先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主要目的,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去學習,甚至會學得更好,學生的課后作業作答時間也不會被浪費。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學生的固有思想,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很快樂、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讓學生愿意去主動完成作業,讓趣味化的作業設計給予學生展現智慧的機會,學生的思維被打開、被引領,會讓教師看見學生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這一節課的內容之后,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這首詩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紅軍長征時的圖片、文字資料以及一些毛澤東的其他詩集作品。在課上,教師一方面可以為學生開展詩詞誦讀會,讓學生以“紅色”為主題,朗誦詩詞,從而從更深層面理解紅軍長征的艱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毛澤東詩詞表現手法的探究討論會,讓學生在分析毛澤東不同詩詞作品之后,感受其筆觸之動人。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學習詩人的表現方法,自己創作詩詞,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937D6E62-87EF-491B-84C0-22AD6A635A94
(二)創新設計,培養綜合能力
同教學過程一樣,作業設計環節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作業不僅僅是體現于紙面上的,更要滲透于生活各個方面,讓學生在教育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教育的意義。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讓作業具有一定的層次感,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有不同的收獲和體會。要給予學生思維發散的空間,通過巧妙的設計,讓內容不再單調乏味,而是變得豐富有趣起來。這種形式獨特的作業設計方式也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更有助于學生對完成作業這件事產生興趣。通過創新型作業的設計,讓學生有機會可以較好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依據自身的想法和思路,去理解和分析,按作業的要求和形式去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這不僅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原則,還會鍛煉學生的探索意識,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讓作業設計更有教育意義。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這一節課的具體內容之后,為了讓學生建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保護地球”為主題進行寫作。一般而言,教師可以留出10分鐘的課堂時間,利用其中3分鐘讓學生思考,然后用剩下的時間讓學生闡述自己的初步想法,教師可以趁此機會幫助學生改進寫作思路。當學生完成本主題的寫作之后,教師應該認真批閱,對于學生的獨特想法,教師也應該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小學生的觀點,與學生共同進步。
(三)針對設計,貫徹分層教學
不同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不同,對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不同,同樣,在面對相同的作業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明確“在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這一理念,同時也要重視這種個體差異性的存在,對于學習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作業設計的也要相對難度低一些,或是減少作業量,讓這部分學生對完成作業不會產生恐慌的情緒;反之,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可以適當地將作業難度加大,可以設計一些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文字積累量的作業,比如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閱讀一些跟課文有關的古文或者書籍,積累對于學習文言文有幫助的古今異義詞等。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技巧,還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時,在評價中也要把握分層原則,針對學生的作業合理評價,準確發現其作業中的優點和進步之處,對存在的問題精準定位,圍繞學生普遍存在問題的地方加強講解,使得作業能夠促進語文教學效果。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這一節課的具體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復習鞏固課文中的生難字,并且抄寫文中的好詞好句,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對于語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閱讀魯迅先生對中年閏土的描述材料,然后讓學生思考“是什么讓閏土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這樣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快速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跟隨時代發展的要求而變化,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理念做出改變,教師要深入探究作業的設計方法,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還要在形式上與傳統作業設計方法相比作出改變。創新作業形式,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體現出主體性,而不是被迫完成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情況,為其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通過優化作業設計的方法,有一個更好的鍛煉機會去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培養語文素養,與學生共同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全面地發展。937D6E62-87EF-491B-84C0-22AD6A635A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