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玉娣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實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內容要求”中,凡是用“通過實驗”這一措辭陳述的知識內容,都必須通過實驗來學習,這些實驗是必須做的,是標準對物理實驗的基本要求。2014年上半年,南京市舉行了首屆初中物理“學生實驗能手”大賽,在培訓學生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在實驗教學中的很多不足,在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對實驗教學有了些新的認識。本文通過對書本實驗、利用隨手可見的物品做實驗、實驗室的建設問題三方面的思考,加深了對物理實驗的研究,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一、對書本實驗的思考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按照課標把能做的實驗盡量去做一遍,對很多實驗我沒有進一步的思考,當實驗現象和書本中的描述差不多時,我就覺得大功告成了。如果有些實驗比較難操作,我不是去想如何改進,而是下載一些視頻或動畫就蒙混過關了。結果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平時沒有關注到的問題。例如,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問題】彈簧測力計倒置測量時,誤差較大。
很多教師采取的是倒過來然后進行調零的方法,我在實驗后覺得此方法還是欠妥當。我們來分析一下:將彈簧測力計水平放置,彈簧自然伸長,調節刻度板使彈簧的指針指向零刻線O(見下圖1模型),然后將彈簧倒置,用手抓住彈簧測力計的外殼,彈簧在拉桿、拉鉤的重力作用下壓縮,指針所指的位置為O1,彈簧的形變量為△OO1,再將彈簧測力計倒掛在杠桿上,彈簧在外殼的重力作用下被拉伸,指針所指的位置為O2,彈簧的形變量為△OO2,在不考慮彈簧自重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的總重由拉桿、拉鉤、外殼的重力相加,所以△O1O2就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總重作用在彈簧上使其伸長的長度,如果用手抓住倒置的彈簧測力計的外殼,將指針調為零的話,也就是倒置時調節面板將指針的位置調為O1,那么彈簧測力計倒掛在杠桿上時它顯示的讀數就為其自身重力,用這樣的彈簧測力計就可以直接測量杠桿受到的拉力了。
但事實是彈簧測力計里的彈簧不能壓縮只能拉伸(見圖2、圖3),也就是說當用手抓外殼使彈簧測力計倒置時,指針的位置應該不會發生變化,但由于彈簧掛在里面的橫桿上,位置沒有固定死,所以當彈簧測力計倒置時指針也會下移,但已不是由于拉桿、拉鉤的重力使彈簧壓縮下移了。所以只有當彈簧測力計中的彈簧是既能拉伸又能壓縮的彈簧,并且彈簧掛的位置固定的話,才可以用倒過來調零的方法調節彈簧測力計。
解決方案一、采用蘇科版教參中提及的方法,取兩個彈簧測力計如圖放置,秤鉤相掛,測出乙彈簧測力計的自重,將乙彈簧測力計調成自重進行測量。
解決方案二、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彈簧測力計倒置后產生誤差的原因:
彈簧測力計中彈簧的受力情況如圖a所示,F為待測的拉力,G1表示彈簧的自重,G2表示掛鉤和與相連的鋁質滑片的重力,G3表示彈簧測力計外殼的重力,F,表示手作用在彈簧測力計外殼上的拉力。如圖b所示,彈簧測力計靜止時,這些力的關系為:
F-G1-G2=F'+G3
如果不計彈簧的自重G1和掛鉤的自重G2,彈簧的伸長是由拉力F決定的,彈簧測力計外殼的自重影響手拿外殼的力,但不影響彈簧的伸長,即F=kΔx。考慮到彈簧的自重G1和掛鉤的自重G2,彈簧的伸長是由F-(G1+G2)決定的,因此F-(G1+G2)=kΔx,可見彈簧測力計倒置時測得的拉力要小一些,其相對誤差為,分析上式,對于一般的彈簧測力計G1+G2大約為0.1N,如果待測拉力大于2N,那么測量的相對誤差小于5%。所以我們可以多掛些鉤碼及讓力臂大一些,以減小誤差。
解決方案三、彈簧測力計懸掛點與鉤碼懸掛點在同側。
解決方案四、將調好零的彈簧測力計正著掛在杠桿上,這一側的讀數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它自重相加。
二、利用隨手可見的物品做實驗
在培訓的過程中,初了書本實驗外,WWW中涉及的小制作,我也和學生一起完成了。比如浮沉子、密度計、潛水艇、自制溫度計、自制彈簧測力計等。而且我們還進行了一些創新,比如利用一根簡單的吸管,就可以完成上述制作中的浮沉子、密度計、吸管笛等。
1. 利用吸管制作浮沉子。制作要求:自選吸管,按制作提示加工,通過擠壓飲料瓶,可以控制浮沉子的浮沉。
制作提示:選擇吸管彎頭,剪取適當長度,管口并列成U型。
將鐵絲彎成U型,從吸管開口處插入并壓緊固定。如圖1。
調試:將做好的浮沉子放入燒杯的水中,觀察漂浮狀態進行調整,使其剛好浮于水面。
飲料瓶中裝滿水,浮沉子放入其中,旋緊瓶蓋,進一步調試。
2. 利用吸管制作密度計。制作要求:能直立與水中,且上端高出水面4cm左右,如圖2所示。
制作提示:用橡皮泥堵吸管下端開口,用焊錫絲纏繞于吸管下端。
調試:將密度計立于量筒的清水中,按制作要求調整焊錫絲多少。
3. 利用吸管制作吸管笛。制作要求:選擇粗細相同的吸管,制作兩根不同音調的吸管笛。
制作提示:將吸管一端先壓扁,并剪成尖狀(約8mm)(如下圖)。
然后用嘴唇輕輕含住尖端處,用力吹氣,即可發出響亮的聲音。
將其中一根吸管笛剪短,這一根吸管笛的音調就會變高。
三、實驗室的建設問題
1. 實驗室能對學生開放。實驗室是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場所,是學生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鞏固和培養、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的陣地。學校和老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安排足夠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室現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閑置的器材開發新的實驗;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實驗室的豐富課程資源,盡快改變實驗室的封閉式管理狀態,實驗室應該盡快向學生開放,鼓勵學生主動做課外實驗。這樣,不僅讓學生隨時熟悉并接觸各種實驗儀器,以便選擇適當的儀器和器材進行科學探究,學生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結合課堂上所學理論,邊學習邊實踐,而且有助于加深理解課堂上所學知識,進而可以通過處理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掌握各種實驗手段,熟悉各種實驗設備的原理、構造及常見故障的排除,把各門課程的學習融會貫通起來。
2. 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實驗,豐富實驗室的課程資源。實驗室的課程資源不僅限于實驗室的現有設備,學生身邊的物品和器具同樣是重要的實驗室資源。例如,有些學生利用廢棄的飲料瓶可以做幾十個實驗。用日常器具做實驗,具有簡便、直觀、原理單一等優點,更有利于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倡用日常器材做實驗,決不是權宜之計,而是豐富實驗室課程資源和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需要,即使是發達國家,在實驗條件相當優越的情況下,仍然將學生身邊的各種器材列入實驗室的課程資源。因此,“壇壇罐罐當儀器”的經驗在實施課程標準時,仍然是開發實驗室課程資源的基本原則。
3. 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引進物理實驗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現代教育和教學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為老師提供了新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物質保證。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不僅在物理教學中體現出它的魅力,在其它學科的教學中仍然有其它媒體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將計算機引入實驗室,逐步讓學生通過計算機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特別要加快中學物理實驗軟件的開發和應用,要將現代傳感技術、測量技術引入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室中接觸現代科技,豐富物理課程資源。我們如果用好它,那么對我們的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我們要結合農村物理實驗教學實際,探尋其被閑置與浪費的原因,分析概括出實驗資源建設中存在著教師實驗資源觀念模糊、實驗人力資源素質急待提高、實驗物力資源嚴重缺乏、實驗信息資源缺乏收集和整理、已有實驗課程資源沒有有效利用以及實驗資源開發是無組織的、零散的等問題,并進一步提出開發利用的策略。希望能發掘農村物理實驗資源的潛能,促使農村物理教學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激發教師的創造潛能和促進農村教育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