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培松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如今的教學理念正在被一步一步地完善。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在這種背景之下,就需要小學教師明確當前新政策的要求,理解雙減政策的本質內涵,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減輕學生作業壓力的情況下,開拓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案,來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在為學生減負的基礎之上,幫助學生養成相應的學科能力,得到不同的發展。基于此,筆者就從以下幾點探究 “雙減”政策下對于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淺薄思考。
一、“雙減”政策的具體概念及其核心意義
“雙減”政策,顧名思義由兩方面構成,具體是由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壓力和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培訓壓力兩方面構成。“雙減”政策的提出背景,是在當前課外培訓機構猖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壓力和負擔過大的情況下提出的。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落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的指導意見》當中,其體現出了“雙減”的核心內涵。首先,“雙減”政策從本質上而言,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減壓和減負,是順應時代教育需求,滿足學生長遠發展而提出來的一種新型政策。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本身只需要養成基本的學科素養,提升各學科學習的興趣。而當前的教學環境下,由于競爭壓力較大,教師和部分家長對于學生的學習產生焦慮,從而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或讓學生參與課下培訓機構。這種情況的出現,給當前的教育教學帶來了不良的風氣。而“雙減”政策正是糾正這些不良風氣,促使教育教學回歸到正題之上的一種要求。從這些方面來看,“雙減”政策的提出,對于當前的教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雙減”政策下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作用
(一)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當中,數學教學的基本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助力學生養成終身學習數學的習慣,并且能夠讓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解決與之有關的數學問題。而在當前的教學形勢之下,由于學生家長對學生望子成龍的迫切要求,往往會讓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之后,參與到課下的數學興趣培訓機構當中,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不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或者是在用以往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那么學生勢必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壓力,對于學生的自我學習以及健康成長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而“雙減”政策提出之后,課外培訓機構不得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這時候教師就應當順應教育的趨勢,在減輕學生作業壓力的情況之下,為學生構建體驗豐富的課堂環境,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真正給予學生一片自由快樂、充滿趣味性的數學課堂,幫助學生培養終身學習數學的習慣。
(二)有利于明確教育教學的方向
義務教育本質上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助力學生長遠發展而實行的教育。因此,義務教育應當具有的一大特點就是趣味并且高效。然而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以往教學方法的影響,課堂的教學仍然以傳授式教學或者是“填鴨式”教學為主。在給學生教學完新鮮知識點之后,教師便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作業,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書面練習去鞏固知識、理解知識并且掌握知識。這種方式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上來看,卻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學習的長遠發展。而“雙減”政策的提出,給予了當前教學明確的方向,“雙減”政策在取消學生課外培訓的情況時,就要求教師需要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來進行教學,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情況之下,設計出趣味豐富并且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在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也尊重學生學習認知的客觀規律。而這些內容,對于革新當前教學、助力學生之后成長和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
(一)深入生活實際,講解數學知識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科目,生活當中到處都有數學的身影。教師應當積極地借助這些內容給學生開展數學教學,將數學實際應用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具體用處,鼓勵學生利用自身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在這種趣味生動并且符合學生的認知方法下,能夠讓學生真正在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之下,養成數學探究和發現的眼光。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這一章節的時候,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時結合生活當中常見的事例給學生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引出這樣一個問題:“在超市大促銷的時候,往往都會給不同的商品進行打折,打幾折就是乘以零點幾。比如說,原價10元的可樂,現在打9折,也就是說10×0.9=9元。那么,原價6.3元的巧克力,打8折后,現在賣多少?”以這種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例子,去引發學生的思考。接著給學生講解小數乘法的具體算法,在運算小數乘法的時候先當成整數乘法運算,如果有幾位小數直接從后往前補幾位小數。比如6.3×0.8=504,因為有兩個小數,所以結果應當為5.04元。在這種與實際生活接軌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二)注重分層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分層教學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兼顧到學生接受能力、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一種教學策略。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習章節的知識進行有機的劃分,在此之后開展教學。更加針對性的教學,讓每個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學到不同的知識,感受到自身的進步,以這種方法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緩解學生的學習負擔,能夠有效地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
例如,在進行教學“簡易方程”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開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將重點知識進行劃分。首先是基礎的方程概念,教師要給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進行著重講解。比如:“方程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通常情況下用X表示。簡單的方程式可以寫作為6X+1=19。”而后展開進一步學習,側重講解方程的實際應用。比如說“班級打算購置一批清潔用品,里面有三把掃帚和一個水桶,已知水桶的價格為10元,最終消費為22元,那么掃帚的價格為多少?”這種理解方程概念、列出方程式子,才能解答的綜合題目,真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在課堂當中學到不同的知識,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情況下,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布置實踐作業,減輕作業負擔
數學是一門探索與發現的科目,因此數學在學習當中通常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問題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探索性的作業,去讓學生完成。在革新以往書面型作業設計形式的情況下,要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找到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數學知識,在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的基礎之上,推動學生感知數學。以這種方法,來緩解學生的作業負擔,發揮出作業設計的根本作用。
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之后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探索性的作業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體現雙減政策的內涵。比如:“讓學生在課外活動當中,收集關于分數的相關資料,并創造出一個涵蓋分數的情境,并表明其中分數的概念及其意義。”在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舉出一個例子,方便學生進行模仿。比如:“小明過生日時,購買了一個面積為180cm2的蛋糕。他給自己切了,給朋友切了,給弟弟切了,那么剩下的蛋糕平均每一份為多少平方厘米?”讓學生結合分數乘法的運算法則,創造出一個與之相關的情境并進行解答。在這種需要學生實踐探索,并且動腦思考的作業當中,既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又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四)完善課后服務,緩解學生壓力
在進行實際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不難發現,部分學生在課堂當中能夠很好地掌握,只是到課下實際完成作業時,往往會覺得毫無頭緒。這時候教師就應當完善課后教學服務,保證和學生的溝通途徑。可以通過課后延時服務或者是課后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留校或者是通過信息設備來幫助學生解決相應的疑惑。在這種模式當中,教師能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點,舒緩學生的壓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章節的時候,由于本章節的知識相對較為零碎,并且內容較為復雜,學生在學習完成之后,往往也會很快地遺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應當在課堂的開始,以歸納總結的方法給學生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規律。比如:“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6個面,12條棱;同樣它們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以高來表示,而正方體比較特殊,它等于a3”。在講解完這些知識之后,布置一些具有層次性的題目,讓學生在課下完成。當學生產生疑問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設備等方式在線聯系教師,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練習。在完善課后服務的基礎之上,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多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方式,來落實“雙減”政策,解決學生減負減壓的要求。同時教師也應當明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只有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夠切實地讓學生的所有水平得到提升。基于這一點,教師就應當充分擔起自身的責任,以引導和啟發的方式去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在完善學生數學思維的情況之下,兼顧到學生的學習感受,多種方法相結合,真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