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凌云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興趣和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群文閱讀教學是將多篇文章同時讓學生閱讀,并且在閱讀中分析歸納多篇閱讀材料的共同主題和各個特點,對學生的語文知識探索能力和學習能力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另外,群文閱讀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閱讀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當然,群文閱讀絕不僅僅體現在閱讀形式的創新,更不是簡單地將多篇閱讀文章進行疊加,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深度把握群文閱讀策略,充分發揮群文閱讀對提升學生閱讀品質的重要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在開展群文閱讀中沒有豐富的閱讀資源作為基礎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將課本教材作為閱讀的主要內容。以教材為主的群文閱讀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興趣,閱讀主動性不強,直接影響了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課本閱讀為主的群文閱讀,讓學生對群文閱讀活動產生了“定勢”習慣,學生的寫作水平無法獲得有效培養。另外,單一的教材內容無法激活學生的閱讀思路,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思考和探索嚴重不足,直接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利于學生閱讀品質的提升。
(二)在開展群文閱讀中形式比較單一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其本身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很多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對于群文閱讀開展形式創新不足,長期開展單一的群文閱讀方式,使得學生對群文閱讀缺失了興趣,限制了學生的閱讀思考和創作想象,群文閱讀的效果無法持續提升,影響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
(三)在開展群文閱讀中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強化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在歸納、思考中提升文章閱讀效果,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活躍地思考和探索。但是,在現實的群文閱讀活動開展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語文教師習慣于為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甚至有時候會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的群文閱讀活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位置,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無法自由地探索和思考,直接影響了群文閱讀活動開展效果,使得學生的閱讀品質也很難提升。
二、在群文閱讀視域下提升兒童閱讀品質的有效措施
(一)緊密聯系教材,在群文閱讀中凸顯課本教材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需要緊密結合小學語文課本教材,這樣既能保障學生的閱讀方向,又能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程知識的學習深度。但是在現實的群文閱讀開展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視了小學語文教材資料的應用,一味地為學生選取“豐富”的閱讀材料,使得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力不從心”,給學生的群文閱讀活動參與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利于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效用。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內容中,每一個單元的課文之間都有很強的聯系,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群文閱讀活動開展素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中要以課本教材為主,并且充分發揮課本教材的優勢,全面提升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效果。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第四單元時,教師將這個單元的課程材料進行總結,就會發現本單元的課文主題是以“動物”的描寫為主,教師為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挑選了一個良好的主題,并且以本單元的教材資料為主,有效地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本單元描寫的動物是“貓”“母雞”和“白鵝”,三篇課文存在共性,但是特殊性表現不足。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在教材資料的基礎上,為學生選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課外材料,以此來豐富群文閱讀活動內容,幫助學生對“動物”的認知和寫作技巧進行更深入的把握,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歸納總結能力。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中追求以課本教材為主,主要原因是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為學生提供過多的閱讀材料,會使得學生的閱讀壓力加大,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對相關閱讀材料的歸納、總結和思考就會不足。所以,當小學語文教師在逐步的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要逐步增加群文閱讀中的閱讀材料數量,將閱讀量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相適應,才能有效保障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升,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二)科學設計群文閱讀邏輯,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在現實的群文閱讀活動開展中,小學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活動開展設計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選取閱讀材料時,往往依照自己的思考和閱讀方式,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特點。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往往將選取的閱讀材料一股腦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把握這些文章的內在規律,使得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更沒有對這些文章材料的歸納、探索思路,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閱讀特點和閱讀邏輯思維方式,為學生精心設計群文閱讀的邏輯,像對比式閱讀、主題式閱讀、層次式閱讀等等。這些群文閱讀的邏輯比較清晰,并且與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相符合,能夠為學生參與群文閱讀活動指明方向,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效率。
例如,為了讓學生對動植物的描寫有一個更深入的認知和把握,幫助學生積累植物描寫素材,教師可以選取“動植物”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在群文閱讀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特點和閱讀方式,小學生對生動有趣的文章有閱讀興趣,并且邏輯思維方式相對簡單,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對比式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不同動植物的描述方式,積累不同動植物的特點。像《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兩篇文章,學生可以通過對比閱讀的方式,掌握“爬山虎”植物和“蟋蟀”動物的描寫特點,并且在對比中歸納、分析動物和植物描寫中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構思技巧。當然,群文閱讀中為學生設計閱讀邏輯的種類有很多,需要教師充分結合群文閱讀的主題,并且參照學生的閱讀特點,為學生設計一個高效的群文閱讀邏輯聯系,幫助學生明晰思考、探索思路,減輕群文閱讀活動的難度,強化群文閱讀活動開展效果,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三)尊重學生意愿,凸顯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高效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的一個主要標準就是學生的參與度是否達到標準、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的主動性是否強。很多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自信,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能力有限,他們的閱讀活動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只有在教師的幫助下才能有效進行群文閱讀活動。這就使得小學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活動開展中對學生的指導是“面面俱到”,尤其是群文閱讀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教師總是第一時間為學生解決,學生的探索和思考沒有充分地獲得激發,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的主動性未被充分激發出來,直接影響了學生的群文閱讀活動參與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依照學生的意愿,尊重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的機會,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開展同一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將閱讀和寫作技巧充分融合,相互促進,全面實現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目標。教師根據同一個群文閱讀主題,為學生選取了不同文體類型的文章閱讀資料,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活動的參與,自主地選擇思考和探索策略,獨立解決群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全面了解利用不同的文體對同一主題的話題進行描寫的技巧,并且學生對不同文體類型的寫作技巧也有一定的思考。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強化本次群文閱讀活動的參與成果;并且學生在寫作練習時,有充足的自由選取自己喜歡或者善長的文體類型進行寫作練習。這樣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和思考自由,在將讀寫結合的群文閱讀活動開展過程中,讓學生自主選擇寫作文體類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群文閱讀參與主動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群文閱讀活動參與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考探索能力的同時,更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品質。
(四)應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在開展群文閱讀實踐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這是高效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的基礎,而且也是提升學生閱讀品質的關鍵所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內容的歸納總結能力不足,這就使得學生在參與群文閱讀活動時感覺非常的困難,直接影響了學生的群文閱讀活動參與主動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應用思維導圖的閱讀形式,幫助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對閱讀材料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對各個閱讀材料的特點和內容一目了然,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群文閱讀活動。
例如,在引導學生應用群文閱讀對中外的神話故事進行閱讀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精衛填海》和《普羅米修斯》等神話故事。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中國神話故事和外國神話故事進行對比式的分析總結,當學生在閱讀完中國的神話故事之后,可以在思維導圖上將我國的神話故事特點歸納出來;在閱讀完國外的神話故事之后,也將國外神話故事的特點歸納總結在思維導圖上。這樣,學生就能對中外的神話故事進行直觀的對比,學生也能清晰地了解、掌握中外神話故事的情節、續寫方式等特點。思維導圖在群文閱讀活動中的應用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閱讀特點以及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準確應用思維導圖類型,降低學生的群文閱讀活動難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
結語:
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意義有很多,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強化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拓展學生的閱讀廣度,能夠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并且充分結合學生的閱讀需求,為學生設計科學有效的群文閱讀活動,從而發揮出群文閱讀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助力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