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瓊秋

【摘要】繪本當中的每幅畫面不僅具有鮮明的視覺形象,而且有象征的、典型的形態,符合學生特點及興趣需求。筆者嘗試在繪本閱讀中安排“小練筆”,采取“劃”繪本、“話”繪本、“畫”繪本、“化”繪本的寫話教學方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寫話興趣,提高了寫話水平。
【關鍵詞】小學;寫話;huà繪本;興趣
當前低年級寫話教學存在以下三大不良傾向,嚴重影響了寫話教學的優效性:一是“寫話內容隨性,缺少專題”;二是“寫話頻率隨性,缺乏序列”;三是“寫話指導隨性,缺失童趣”。繪本,是一個靈動的并能彰顯生命光彩的新讀本,在內容上以圖畫為主,以文字為輔,是運用連貫性敘事結構圖畫來詮釋故事的書籍。筆者認為,依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言發展規律,通過繪本閱讀有效地指導學生寫話,實施小學低年級寫話“huà繪本”方法,能改變“三缺”現象,實現寫話教學的專題性、序列性、童趣性。
一、“劃”繪本:規劃內容,策劃方式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系統地規劃寫話的內容,緊密聯系教材,結合單元主題,才能為學生開辟大語文寫話的環境,營造有利于語言發展的氛圍,實現寫話教學的專題性、序列性、童趣性。
(一)依據教材,確定專題,精選繪本
結合二年級教材的單元專題及學生寫話現狀,筆者作了新的嘗試:以單元專題為依托,在整合課內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全盤考慮,把繪本寫話與具體的專題相鏈接,提煉主題,指導有效寫話。
結合單元教學內容,筆者精選了與主題內容相貼切的繪本。如,二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的專題是“兒童生活”,在學習這組課文時,筆者引入繪本《大衛上學去》,引導學生在閱讀后,仿照繪本寫一寫自己的學校生活。又如二,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的專題是“春天”,在學習這組課文時,筆者引入繪本《遇見春天》,讓學生在閱讀后,仿照繪本寫一寫眼中的春天,并嘗試用上學習課文時積累的詞句。
如,二年級下冊有八組課文,結合每組課文專題,精選繪本,設計“訓練點”如下:
統編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huà繪本”訓練點
(二)研讀繪本,挖掘寫點,設計方式
繪本貼近學生的生活,其句式也多,采用并列式的結構,具有形象性、重復性、簡潔性的特點。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中有一段很有特征性的語言:爺爺拿起XX,翻過來,又翻過去。“嗯……”爺爺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針飛快地縫進、縫出、縫進、縫出。爺爺說:“這塊布料還夠做……”反復出現貫穿整個故事。在整個故事中一直出現另一個充滿智慧和溫暖的家庭——小老鼠一家。隨著小男孩約瑟的毯子的一次次變化,樓板下的小老鼠一家也在不斷地用爺爺剪剩下來的、所有的零零碎碎,縫制成自己喜歡的東西。在講完故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仿照上面的句式,給小老鼠一家編個小故事。
二、“話”繪本:趣味說話,快樂寫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低年級寫話不必過于強調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差異,應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的用文字寫下來。低年級寫話訓練應走“由說到寫,說寫結合”的路子,只要學生說得有條理,富有想象力,表達了真情實感,寫話就成功了一半。
(一)借繪本“趣”說話
1.我是“照相師”——靜止觀察說話
圖畫語言比文字符號更加直觀,更加符合兒童形象性思維的特點,有助于兒童觀察能力的培養。在繪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閱讀課上,筆者將封面與封底同時展開,并問:“小小照相師們,請舉起照相機,對準畫面,你看到了什么?”學生一下子就關注到被巨人大腳踩住裙子的兔小姐,有的說:“我發現兔小姐的裙子被巨人的大腳踩住了。”有的說:“巨人踩住了兔小姐的裙子,兔小姐很著急,臉都憋紅了。”
2.我是“錄像師”——立體感知說話
在教學中,筆者充分利用繪本圖文結合演繹故事的優勢,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把故事說得有聲有色。在《城里最漂亮的巨人》閱讀課上,當學生描述了靜態的畫面后,筆者追問:“誰來當錄像師,把兔小姐說的話、做的動作錄下來?”這么一來,學生興趣更濃郁了,有的說:“我看到了兔小姐的裙子被巨人的大腳踩住了,兔小姐使勁地拽呀拽,卻不能把裙子拽出來。我聽見她急得大叫‘喂,喬治先生,您踩住我的裙子了’。”有的說:“我看見巨人踩住了兔小姐的裙子,兔小姐很著急,臉都憋紅了。旁邊的小老鼠看見了,爬上巨人的鞋子,使勁地扯巨人的襪子。我聽見小老鼠說‘喬治,快把腳抬高,兔小姐的裙子被您踩住了’。”
3.我是“故事家”——放飛想象說話
兒童天生就是一個幻想家。繪本里預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我們可讓學生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設計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翻開《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在扉頁上,我們一眼就可以看見主人公喬治,他身穿舊衣服,彎腰,弓背,緊閉嘴角,沒有一絲笑容,無精打采地走在大街上。而在最后一頁,我們又看到了喬治,他仍然穿著舊衣服,卻嘴角上揚,笑容可掬,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可以讓學生都來當故事家:說一說,兩幅圖之間跳躍的故事情節;比一比,誰的故事既合情合理,又生動有趣。
(二)用繪本“樂”寫話
1.仿寫,樂在有本可依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是兒童學習技能的基本手段。許多繪本是學生們仿寫的好媒介。在閱讀繪本時,可以抓住繪本中有特色的詞句,讓學生遷移仿寫。《逃家小兔》講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媽媽玩語言捉迷藏的故事,小兔與媽媽的對話反復出現,句式很有規律:“如果你__________,”小兔說,“我就要變成__________。”“如果你__________,”媽媽說,“我就要變成__________。”在輕松愉悅地模仿中,學生借用繪本中的語言這個“橋梁”,不但發現和掌握了繪本中句式的結構特點,而且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兔媽媽對孩子的愛。
2.補寫,樂在共塑情節
繪本有著生動的圖畫,圖畫中那些欲言又止的空白,就是學生豐富想象力的“羽翼”,在這些言簡意濃之處進行補充,使之更加豐滿。如,閱讀《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時,筆者巧用空白處進行引導:“樹上還有兩個蘋果,這時來了一只海獅,它會用什么方法來摘蘋果呢?”學生想象的閥門一旦打開,有趣的文字就從他們的筆下奔涌而出。實踐證明,繪本課上的“補白”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鞏固了他們的閱讀所得,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3.續寫,樂在創意延伸
繪本的故事短小精悍,有時候,故事已讀完,卻回味無窮。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再給故事續個“尾巴”,延伸故事的內容。如,在繪本《鴨子騎車記》中,鴨子心血來潮,騎上了人類的自行車。在書的最后一頁,這只勇敢的鴨子居然站在了拖拉機前,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讀完故事后,筆者輕輕點撥:“鴨子敢開拖拉機嗎?會遇到農場里的哪些動物?動物們怎么說?怎么想?接下去寫一寫。”還沉浸在故事中的學生立即拿起了手中的筆,有的寫:“鴨子剛開拖拉機,有點手忙腳亂。他經過母牛身邊,沖母牛招了招手。‘你好,母牛!’鴨子說。‘哞——’母牛應了一聲。可她心里想:鴨子開拖拉機,出什么風頭。”有的寫:“鴨子開著拖拉機走在路上。這時,車前落下一只小鳥,鴨子說:‘嘿!小鳥,你好!’小鳥跳到了一邊。心想:他雖然差點撞到我,但是他居然會開拖拉機,實在是太棒了!”
三、“畫”繪本:亦畫亦寫,畫寫結合
兒童繪畫與思維和語言的聯系特別緊密,美國教育家格雷夫斯的早期寫作實驗證明,幾乎所有學寫作的孩子都需要從繪畫開始。
繪本是文學與繪畫最完美的融合,如果能夠借助繪本的表現形式,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開始寫話,不僅尊重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滿足了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的難度。由圖到文,是一種思維向語言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由文到圖,是一種語言向思維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先畫再寫,用文字詮釋圖畫
《小豬變形記》向我們講述了一只小豬百無聊賴,用各種辦法模仿長頸鹿、斑馬、袋鼠、鸚鵡等動物。讀完后,筆者問:“小豬還想變成誰呢?”學生們會畫出變成魚、老虎、蝙蝠等模樣的小豬。筆者再讓學生仿照繪本中的語言對話格式,寫一寫自己所畫的內容,用文字詮釋圖畫。
(二)先寫再畫,以圖畫豐富文字
繪本的文字簡潔明了,舍去了很多繁瑣的敘述,同樣給學生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如,繪本《鴨子農夫》中,當描述牛、羊、雞一起商量怎樣幫助受盡農夫欺凌的鴨子時,有這樣一段文字:“‘哞哞!’牛說。‘咩咩!’羊說。‘咕咕!’雞說。就這么說定了!”對話只有18個字。但透過這么簡單的文字,我們可以想象到的卻是一幅動物們熱烈談論的畫面:牛要說什么?羊要說什么?雞呢?它們的神態是怎樣的?動作又是怎樣的?讀完繪本后,筆者鼓勵學生將想象到的畫面用文字描繪出來,再配上生動的圖畫,以圖畫豐富文字。
四、“化”繪本:展臺優化,論壇深化
寫話的興趣和自信,作為一種內驅力,還來源于在寫話的合作與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相互交流是培養寫話興趣不可或缺的一環。于是,筆者創建“廣播站”“成長袋”“ Q群空間論壇”,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體驗成功的平臺。
(一)展臺優化,作者們閃亮登場
1.廣播站——繪聲繪色的展臺
每次寫完話,筆者都會當堂開設“小作家廣播站”,學生們就是播音員,在講臺上把自己的作品繪聲繪色地讀給全班聽。小作家們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認同與欣賞,感受到寫話的快樂,自然對寫話更有興趣,更有信心。
2.成長袋——圖文并茂的展臺
每個學期,筆者都會指導學生將自己認為比較好的繪本寫話作品收集起來,裝訂成“成長的足跡——我的小小繪本集”,存入自己的寫話成長袋里。同時,筆者還會定期舉辦“我的繪本我來展”欣賞會,引導學生相互學習。
(二)論壇深化,讀者們各抒己見
在班級Q群空間論壇開辟了“繪本寫話欄目”,鼓勵學生定期將繪本閱讀寫話作品上傳,教師、學生和家長可以針對寫話各抒己見……思維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眾多讀者的真誠贊美與友善建議中,學生的寫話興趣更加深厚,寫話水平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依托繪本這一媒介,緊密聯系教材,結合單元主題,系統地規劃寫話的內容和方式,既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又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既為學生開辟大語文寫話環境,又營造有利于語言發展的氛圍。真正實現寫話教學的專題性、序列性、童趣性,讓低年級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參考文獻:
[1]朱家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語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陳慧.讓繪本為低年級學生寫話導航[J].考試周刊,2011.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