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華
【摘要】本文結合小學階段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分析其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包括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德育工作知行分離、德育評價方式單一化。并且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包括貫徹落實德育為先理念、堅持知行統一、德育評價方式多元化。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工作;解決策略
當下,我國教育部門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德育工作高度重視,并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了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指出各教學單位應當貫徹落實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將德育工作與智育工作充分結合起來,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階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質量及效率成為教育領域一大研究熱點。下面結合小學階段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分析其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
一、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智育、輕德育現象依然存在
由于應試教育在我國實施時間久,使得應試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雖然我國已經實施素質教育已有一段時間,仍然有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在這一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會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科教育工作上,在德育工作上投入較少,使得學生無法接受有效的德育工作,且這一觀念還會影響到學生接受教育的觀念,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再度陷入“應試教育”的困境。部分學生家長也深受重智育、輕德育觀念的影響,在與教師的溝通中一味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于德育情況只字不提。顯然,這是不利于德育工作實施的。
(二)德育工作知行分離
小學生由于年紀尚小,對于社會的認知不足,要想提升小學生的德育工作質量,需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然而,在當下的小學生德育工作中,主要教育方式是“灌輸式”的德育理念宣講。如,在德育相關課程抑或是班會上,教師大都是使用傳統的講授模式來開展德育工作,實踐性的德育教學方式不足,使得德育工作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德育評價方式單一化
每當到了學期末,各個班級的班主任會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表現對其德育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單一化導致德育評價工作的有效性下降。如,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往往會結合該學生在本學期的課堂聽講情況及學習態度等指標進行評價,使得評價結果更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且不利于全面反映學生的德育情況。
二、小學德育工作問題應對策略
(一)貫徹落實德育為先理念
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德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各教學單位應當切實將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注重德育與智育的融合,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探索將德育要素融入到學科教育工作中的教學模式。作為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加強德育相關理論的學習,完成教學觀念的轉變。學校方面還應重視家長的“德育”,鼓勵和引導家長共同開展學生的德育工作。
(二)堅持知行統一
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應當充分發揮實踐性教育活動的作用。學校方面可以積極與辦學地的養老院、紅色革命基地等單位建立聯系,利用周末或是節假日等時間由班主任帶隊開展實踐活動。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帶領班上學生到養老院開展“敬老愛老”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道德修養,能夠大大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及質量。
(三)德育評價方式多元化
在德育評價工作方面,教學單位可以創新評價方式,實施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的德育評價方式。由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和智育情況進行多維評價,通過學生互評來獲得評價補充,通過學生自評來引導學生發現自身不足進而改正。長此以往,學生的德育工作質量將會有所提升。
三、結論
德育工作不是簡單的道德知識宣講,而是一項系統性的教育工作,既需要家校協同,又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德育工作能夠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較大影響,小學教師應當切實將德育為先的德育理念貫徹到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
參考文獻:
[1]陳曉紅.小學德育班主任工作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2(11):58-60.
[2]黃體琴.“雙減”背景下小學德育有效途徑之我見[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2教育教學與管理重慶論壇論文集[C].2022:28-32.
[3]孟越.基于家校合作視域下的小學德育對策研究[J].品位·經典,2022(6):141-143.
[4]梁婷婷.以心育德? 以德養心——論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構共建[J].安徽教育科研,2022(7):108-109.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