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澤源
摘要:大型互聯網平臺憑借在互聯網流量入口的壟斷地位和龐大用戶群體及數據優勢獲取超額利潤,這種模式給社會帶來了以反壟斷為核心的公共利益保護問題。歐美國家現已經對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進行反壟斷監管,從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禁止簽署壟斷協議、限制并購或拆分等方面開展反壟斷工作。建議借鑒歐美經驗,依據我國最新反壟斷指南重新審視互聯網平臺各項業務,糾正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兼顧創新與合規。
關鍵詞: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監管;消費者權益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16
1歐盟對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監管措施
1.1為應對互聯網平臺壟斷,歐盟在反壟斷框架上制定新法案
歐盟反壟斷立法主要是對企業濫用支配地位限制市場競爭的行為進行規范,反壟斷法規起源于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的第85條和第86條(現《歐共同體條約》第81條和第82條)。其中,第85條明確規定,企業之間的所有協議或協商一致的行為,若其目的或效果是限制、扭曲市場競爭,都將被禁止;第86條指出,任何一個或多個企業濫用共同市場或其支配地位的行為,例如不公平的買賣價格、限制生產、同等交易給予不同待遇等,都應被禁止。2008年頒布的《歐盟運行條約》中第101-109條對反壟斷規則進行補充完善,例如可通過一次性罰款和定期罰款確保企業遵守條約、成員國不得偏袒扭曲市場競爭的企業等。歐盟更多的反壟斷細則是以歐盟理事會條例、歐盟委員會規則等形式體現。
為應對互聯網大型平臺壟斷問題,歐盟委員會于2020年12月出臺《數字服務法案》草案和《數字市場法案》草案,前者針對的是平臺治理問題,旨在創造更加安全的數字空間,使所有數字服務用戶的基本權利都能得到保障;后者針對的是平臺競爭問題,旨在歐盟單一市場和全球范圍內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以促進創新、發展和競爭。歐盟通過上述兩部法案,明確界定了數字公司的責任和義務。如超大型互聯網平臺需遵守17項規定,包括設立投訴和補償機制、報告刑事犯罪、依法向政府部門和研究人員分享數據、打擊網絡仇視性言論等。
1.2歐盟對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監管實踐
(1)限制捆綁銷售。
通過行政命令限制互聯網平臺企業利用自身平臺“基礎設施”優勢,捆綁銷售自身或關聯公司的業務產品,互聯網平臺企業不得拒絕其他競爭對手在平臺上銷售自身產品的上架申請,保護消費者在互聯網平臺上選擇其他同類產品的權利,防止互聯網平臺企業“降維打壓”市場競爭者生存空間。2018年7月18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向谷歌公司開出43.4億歐元罰單,以懲罰谷歌公司利用自身安卓(Andriod)操作系統市場壟斷優勢,強行捆綁谷歌搜索服務和谷歌Chrome瀏覽器的行為。
(2)防止流量分發傾斜。
對互聯網平臺在流量分發的規則和算法進行監管,防止互聯網平臺在流量分發上向自有業務傾斜,防范互聯網平臺通過算法操縱客戶選擇方向,出現“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情況。2017年6月,歐盟委員會宣布谷歌利用自身在互聯網搜索領域的主導地位,操縱搜索結果,把客戶引向與其合作的商戶,這違反了歐盟競爭監管規定,對谷歌罰款24.2億歐元。2019年3月,歐盟委員會宣布谷歌違反在線搜索廣告規定,屏蔽競爭對手廣告,對該行為罰款14.9億歐元。
(3)禁止簽訂獨占協議。
為保護市場新興競爭者利益,釋放市場活力,防止互聯網平臺企業利用自身強勢地位與合作服務商簽訂獨占協議,如合作服務商在平臺上的產品價格是全市場最低價格,或者某些產品只能在該平臺銷售。以酒店住宿業為例,互聯網住宿預訂平臺Booking要求酒店在其他平臺或自身官網上的價格不能低于在Booking網站上的價格。德國國家競爭監管機構對Booking上述行為提起反壟斷訴訟,使得Booking終止該行為。
(4)通過數據隱私法規限制平臺數據擴張。
為削減互聯網平臺企業信息優勢,規定互聯網平臺企業需披露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對于不同意出售個人數據的消費者不得拒絕向其提供商品或服務,消費者可要求平臺刪除相關數據、有權將自身數據從一個平臺帶到另一個平臺等,并將上述措施在《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予以明確,如拒絕權、擦除權、自主決定權等。
2美國反壟斷監管措施主要為拆分或限制并購
2.1美國現有反壟斷法律體系
美國1890年頒布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是世界第一部反壟斷法案,該法案規定:任何個人或企業單獨或與他人聯合對各州之間或與外國之間的貿易或商務加以限制的行為,即視為嚴重犯罪。1914年,美國頒布《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增加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內容,明確了壟斷違法行為的范圍,并指定具體的政府行政部門負責反壟斷法的執法工作。《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克萊頓法》和《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構建了美國反壟斷法律體系基本框架,美國更多反壟斷細則是以各州法院反壟斷判例體現。企業一旦被裁定有壟斷嫌疑,將面臨罰款、賠償、強制解散、拆分等懲罰。
2.2美國對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監管實踐
縱觀美國反壟斷執法歷史,其主要監管手段為拆分或限制并購,例如標準石油公司被拆分為34家地區性石油公司、AT&T電話公司被拆分為8家電話公司,金融巨頭J.P.摩根公司拆分為J.P.摩根與摩根士丹利等。2020年10月,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發布《數字市場競爭調查報告》,指出谷歌、臉書、蘋果和亞馬遜四大互聯網及科技領域“巨頭”已形成壟斷并濫用其支配地位損害市場競爭。隨后美國司法部聯合11個州總檢察長于2020年10月末對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谷歌在瀏覽器和智能手機上默認安裝其搜索引擎,違反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建議將谷歌分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于2020年12月對臉書發起反壟斷訴訟,指控臉書收購大量競爭對手,并通過流量分發傾斜的手段打壓競爭對手。美國參議院于2021年4月對蘋果發起反壟斷聽證會,指控蘋果應用商店上架和收費的規則使得軟件開發者處于不利地位。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檢察長于2021年5月對亞馬遜發起反壟斷訴訟,指控亞馬遜獨占協議損害了第三方賣家的利益,扼殺了整個在線零售市場的創新,減少了消費者的選擇。D468C20F-BC45-4873-8563-5C52E59AA66A
此外,針對互聯網平臺企業對信息領域的壟斷地位,美國學者于2020年11月提出“中間件”解決方案,一是在現有大型平臺上,允許用戶擁有一個“中間件”,控制平臺推送給其自身的信息內容。二是批準成立一批“中間件”公司,由這些公司管控平臺對用戶進行信息分發的行為,打破平臺壟斷的信息傳播權。該方案目前尚處于學術探討階段,暫未被美國監管機構采用。
3對我國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的啟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迅猛發展,以及監管部門的包容審慎監管,中國數字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出現了一些互聯網巨頭平臺。這些平臺企業以第三方支付公司為支點,運用數據、用戶流量和算法等方式撬動其他行業領域的市場份額,擴張其商業版圖,同時利用算法合謀、大數據殺熟、數據封鎖、扼殺式收購、捆綁交易等一系列操作,獲得超額利潤,損害消費者權益,遏制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對此,結合歐美的監管實踐,提出以下建議。
3.1以最新反壟斷法規為指南,互聯網平臺應重新審視自身各項業務
2021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正式印發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明確提出了保護市場公平競爭、依法科學高效監管、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維護各方合法利益等四條基本原則,為推進針對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的監管工作給出了方向。互聯網平臺應以最新反壟斷法規為指南,重新審視自身各項業務,重點審查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是否存在捆綁銷售、流量分發傾斜、簽訂獨占協議等損害市場競爭的行為,及時更正上述行為。
3.2建立信息安全審查機制,保護消費者合法權利
互聯網平臺企業掌握大量用戶個人信息,在其信息收集、使用等方面與用戶簽訂的多是概括性條款,用戶難以掌握自身信息最終用于何處。此外,互聯網平臺是閉環處理用戶信息,是否存在算法歧視、集團內部數據使用情況等情況均不透明。需建立信息安全審查機制,明確互聯網平臺企業合規使用信息的邊界,引入信息審查第三方機構,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嚴格審查互聯網平臺企業使用消費者信息情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3.3防止平臺利用信息壟斷優勢開展不正當競爭行為
互聯網平臺企業基于自身信息壟斷優勢,在拓展業務的時候打壓市場競爭者的生存空間,且此類行為隱蔽性較強。防止平臺利用信息壟斷優勢開展不正當競爭行為,應建立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社會格局,重視市場競爭對手對互聯網平臺信息分發的建議,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氛圍。
3.4加大反壟斷模式研究力度,兼顧創新與合規
互聯網平臺壟斷情況越來越隱蔽,模式越來越復雜,通過算法、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實現壟斷,獲取不正當得利。能否及時發現平臺壟斷情況、能否掌握互聯網平臺的壟斷證據等問題值得注意。這需要專家、學者加大對互聯網平臺壟斷模式的研究,特別是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分析等新型領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跟蹤研究,打擊糾正互聯網平臺違法違規行為。但在開展互聯網平臺反壟斷監管工作,需在包容審慎與有效監管中找到平衡點,兼顧創新與合規,充分釋放平臺創新的活力,鼓勵參與國際競爭。
參考文獻
[1]黃金萍.谷歌為何要重返中國?[J].中國中小企業,2018,(10):76-78.
[2]劉源.美國反壟斷中的掠奪性定價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3]周忠泉.對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案例的反壟斷審查的研究——我國反壟斷法經營者集中控制制度的實際應用[D].廈門:廈門大學,2009.
[4]雷瓊芳.美國反壟斷法的經濟分析[J].銅陵學院學報,2011,(01):59-61.D468C20F-BC45-4873-8563-5C52E59AA6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