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長期以來,因建設資金需求大、市轄區權力有限、融資能力不強、人力資源不足等諸多因素制約,導致市轄區級的區域開發遲緩,影響城市發展大局。本文對H市下屬轄區X前期開發過程進行研究,分析區級政府與市級平臺這一政企合作模式,對解決區域開發問題的積極作用。雙方通過破除機構壁壘組建指揮部、打破層級績效共考核、突破原有業務發展新項目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為“區級政府+市級平臺”模式的探索可行性經驗。
關鍵詞:政企合作;區域開發;體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23
1研究背景
根據《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的五個維度測評,H市屬于我國四線城市,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等情況與絕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類似,本文選取H市轄區的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為加快城市高質量發展,補齊城區發展短板、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在H市政府的帶領下,市級平臺J公司與X區政府合作開發新區,打開了新區建設新局面。本文對X區建設中“區級政府+市級平臺公司”模式下政企合作體制進行研究,以為類似區域開發提供可操作經驗。
2市轄區發展面臨的難題
X區地處長江邊,濱江臨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但區域發展工作推進一直較為緩慢,主要存在建設資金需求大、市轄區權力有限、融資能力不強、人力資源不足等方面原因。這些原因相互影響,環環相扣,導致發展受阻。
(1)建設資金需求大。X區域規劃面積約11平方公里,按照開發計劃,第一年進行概念規劃、土地附著物拆改遷;第二年主要干道建成通車;第三年學校等基礎設施開始運營,前三年的投資數額巨大。如果按照畝均一級土地開發成本200萬元計算,僅一級土地開發需要投入的資金就超300億元,資金壓力巨大,而X區由于長期發展滯緩,區域財力不強。雖然X區自然資源豐富,但可迅速開發利用資源有限,又限制了區級平臺公司的融資能力。
(2)市轄區權力有限。與縣(市)政府形象上相比,市轄區級政府“無威”,即區級政府的影響力隨著其權力的縮小而降低,這導致區域當地的自主發展受到制約。不僅如此,受到國際經濟下行影響,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強,資源要素供給趨緊,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資模式使得地方財政不堪重負。此外,分稅制改革所導致的地方財政緊張、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的不匹配、政績導向的官員選拔機制等因素催生了地方政府大舉借債的趨勢,從而催生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建立。
(3)融資能力不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在我國,地方政府無權發放地方債的。所以X區政府嘗試通過“政企統合”模式,組建區級平臺公司,通過企業法人的形式從銀行獲得貸款,進而實現融資功能,增強了政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然而,X區級平臺公司受本身資產、現金流、金融人才等因素影響,融資能力不足以滿足區域發展投入需要,思路有卻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4)人力資源不足。這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缺乏專業人才,X區級平臺員工一部分來自區政府,一部分來自社會招聘,而平臺工作涉及規劃設計、工程招標、招商引資等專業性強工作量大的事項,而在平臺目前的薪酬和管理模式下,其難以招聘到并留住能夠滿足專業工作需求的員工。二是不管是X區級政府還是平臺公司,雖然工作人員素養較高,可以及時學習,但大部分的學習屬于碎片化、臨時性的“急救”,沒有接受系統的培訓與實踐,缺乏專業指導,無法滿足專業工作的需要。三是X區級政府除了要完成本級政府各項任務,還要隨時準備上級政府安排的工作,不但要努力摸索區域開發,還要同時兼顧基本的政府職能。X區級平臺由于其性質的特殊性,無法完全按照市場化運營,除了經濟指標以外,其考核還要加入其他指標。
3“區級政府+市級平臺公司”模式優勢
在H市級政府統籌考量及領導下,X區政府與市級J平臺公司展開深度合作,通過“區級政府+市級平臺”模式,解決了區域開發的幾大難題。
(1)引進專業平臺,保證項目建設資金。市級平臺J公司雖然成立時間不足十年,但是已經為多項重點工程的落地做出了突出貢獻。J公司通過自身優良的資產、穩定的現金流、較高的信用評級,為項目建設融到啟動資金;隨后X區政府對閑置資產、待開發土地等重要資源進行調配,從而補充建設后續資金,強強結合,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區域開發的資金需求,使得區域發展可以按照既定的軌道快速前進。
(2)打開融資渠道的同時,全面考慮區域規劃。市級平臺公司不單單是市政府的融資平臺,J公司已開始市場化轉型,深刻體會到“產業發展是城市最堅實的支撐”,所以J公司在參與X區域規劃設計時,牢固樹立產城融合理念,結合“統籌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商業區等功能區規劃建設,推進功能混合和產城融合”的要求,統籌一盤棋,設計區域功能規劃。
此外,J公司帶來了市級平臺自身商業資源,直接將好的項目引入X區,為區域可持續發展帶來項目“血液”。
(3)市級參與高位統籌,間接獲得“授權”與“擴權”。市級平臺公司的參與,加強了X區政府與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溝通,將區政府的角色從“劃船”向“掌舵”慢慢轉變,從而獲得了一定的“授權”與“擴權”。所謂“授權”,指的是為推動項目落地,市政府將其固有的職權授予了區政府,例如行政審批權的下放;所謂“擴權”,指的是區級政府通過探索、創新獲得“先行先試”“先建后驗”的特權,自行探索改革。
(4)依托市級平臺專業人才,項目落地更快,區政府得到更專業的指導和幫助。J公司通過這幾年的成長,已經深刻認識到專業人才的重要性,通過靈活機動的方式引進了一批工程、金融、人事等專業人才。通過市場的考驗和規范的訓練,J公司形成了較為全面系統的工作流程,指導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區級政府與專業的市級平臺公司合作,有效提高了各個項目的推進速度,為加快推進市轄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0EF42AD4-5F0B-4C56-8315-83B85FFFE8B7
4“區級政府+市級平臺公司”模式體制創新路徑
(1)突破機構壁壘組建指揮部。在H市委市政府的統籌領導下,成立由市領導任指揮長,市直和區級機關、市級平臺J公司負責人為成員的X區建設指揮部。高位推動、實體運作,根據新區開發涉及的工作,如區域規劃、征地拆遷、資金籌集、項目督辦等內容,分成若干工作組和專班,明確小組職責及目標。這樣打破了區級政府與市級平臺主體之間的界限,減少了政府機構與平臺公司可能溝通不暢造成的耗損,形成一個交流性強的新區建設管理體系(詳見圖1)。
(2)打破層級績效共考核。為及時解決項目遇到的問題,指揮部建立了“單周辦公會,雙周成員會,每月指揮長工作會”的三級會議制度,創新組織形態,建立風險共擔與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構成區級政府和市級平臺、各機構和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且相互制約的關系。從督促與激勵的角度出發,充分調動各方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緊密的互動與嚴格的監管機制下,工作落實與績效直接掛鉤。每月會后進行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并以交辦通知的形式公布下個月項目計劃,督促任務落實,促進雙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理有效的開發體制。
(3)沖破原有業務發展新項目。J公司以此為契機,嘗試建立致力于發展新區建設的現代新型投資子公司L公司,代表J公司專門負責新區開發工作,并協調其他參與X區建設的子公司與區政府對接的事宜。L公司采用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除了新區投資,還引入優質產業項目,建立以綠色循環經濟為主的生產體系,保障項目建設“活水源”;貫徹產城融合發展理念,一級土地開發、生活基礎設施、產業孵化等協同進行,建立統籌新區的各個項目工作的橋頭堡。
參考文獻
[1]趙海娟.我國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研究———以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D].西安:西北大學,2011.
[2]陳永杰.強行政弱外包:政企統合治理的機制及其影響[J].公共管理學報,2021,18(01):12-20+166.
[3]高綱彪.“產城融合”視角下產業集聚區空間發展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1.
[4]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Z].2014
[5]周海.談高新區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高新區,2002,(12):41-42.
作者簡介:楊嘉琦(1990-),女,漢族,湖北黃石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0EF42AD4-5F0B-4C56-8315-83B85FFFE8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