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雅婷 蘭宇
摘要:數千年傳承而來的中華服飾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中華民族特殊的文化符號。現下,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越來越引起重視。中華傳統服飾形制在歷史長河中是固定和靜止的,而服飾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方式在不斷增加,傳播內容也不斷豐富,伴隨著我國傳統文化傳播的推進,大眾對傳統服飾的認知將不斷升華。現下,許多電視節目或網絡節目都融入了傳統服飾元素,有多個央視綜藝節目以獨特視角詮釋和傳播傳統服飾文化,讓國人與傳統服飾更好地相識相知。
關鍵詞:傳統服飾;文化傳播;綜藝節目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27
1傳統服飾文化傳播現狀
我國人民日漸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帶動著人民對傳統文化之興趣更加濃厚,中華傳統服飾文化是一個特殊的媒介,表達了中國歷史上龐大的禮儀文化體系,凝聚著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智慧。加大對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播力度,目的是讓全社會對我國傳統文化認知更加深刻,提高我國民眾的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尋求新的機遇。
1.1以博物館展覽為主的線下傳播
伴隨近幾年大眾對傳統服飾文化的關注,各大博物館借勢搭建平臺,為觀眾帶來多種形式的傳統服飾文化展覽。2020年尾,山東博物館聯合多方專業的服飾復原團隊,舉辦了“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系統地展示了館藏的明代服飾文物,以及復原團隊對中國明代服飾體系研究的成果,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觀眾觀展。山東博物館借明清服飾文物和藏品優勢,大力傳播服飾文化,在漢服等民族服飾流行趨勢影響下,如今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展的影響力劇增。2021年初,中國絲綢博物館主辦了“國絲漢服節”,用靜態展覽結合T臺動態秀的形式展示了唐代的多種服飾,舞臺形式設計上也體現了唐代獨有的風貌。此外,還有許多的民間組織舉辦多場傳統服飾線下展覽和動態秀,足以證明傳統服飾文化傳播更廣泛,對受眾影響力大,有必要進一步傳播傳統服飾文化。
1.2以電視和網絡為主的媒體傳播
藝術的傳播與媒介的發展息息相關。在新興媒介發展勢頭正盛之時,線上傳播成為服飾文化傳播青睞的渠道。近期,博物館或各地展覽依舊限制游客數量,線下展覽舉辦的條件缺乏,無法滿足進一步傳播服飾文化的需求。在線下展覽的同時,主辦方利用線上媒介開展一些配套活動,例如山東博物館衣冠大成展覽在微博、微信等平臺均有內容運營,且開放一個線上的虛擬展廳,可以全面瀏覽服飾展覽內容,更有大部分民間服飾傳播者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傳統服飾的內容生產。另一方面,影視劇等電視節目也是大眾對傳統服飾了解渠道,電視媒體上的文化傳播有更豐富、更深入的趨勢。影視綜藝等節目通過電子設備播放,相對于新媒體平臺的諸多信息,傳統媒體更能夠把握輿論導向,深耕內容,形成文化感召力,優化傳播效果。
2綜藝節目中傳統服飾的傳播特色
2.1依托央視權威節目建立傳統服飾文化綜藝語境
中華服飾文化分散存在于多種歷史資料中,需要搭建適當的傳播平臺,策劃出行之有效的傳播方案。依托電視綜藝節目是推動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之一,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國家寶藏》節目均加入了服飾單元,其欄目“觀唐”聯合敦煌研究院、西安博物院等,在節目中通過服裝秀的形式再現大唐服飾藝術,將難以理解的歷史文獻化繁為簡,提高觀眾對該欄目的討論熱情,傳播效應延伸至各大新媒體平臺,推動服飾文化進一步傳播。
節目《典籍里的中國》邀請各大影視節目中優秀的演員、主持人等身著歷朝歷代服飾,闡述的歷史人物角色鮮明、故事更有代入性。電視媒體對文化傳播有引領作用,也有人才和資源優勢,在服飾文化的大眾傳播方面,央視綜藝在舞臺表現、歷史資料把控和藝術表達等方面有突出優勢。《典籍里的中國》采用古今人物對話的形式,在體現歷史人物的舞臺形象時,對傳統服飾有著精準把握,使得典籍故事不但“神”在,人物之“形”也得到很好的體現,央視節目的信息來源真實權威,資料獨家且專業,在現下信息時代的碎片化內容傳播中,積極為傳統服飾文化發聲,引領輿論導向,對服飾文化的進一步傳播產生積極作用。
2.2通過特色綜藝節目進行傳統服飾文化重構
傳統服飾文化的重構是指傳統服飾在當代大眾傳播語境中,既要繼承優秀傳統,又要不斷調整內容與傳播形式,以適應時代要求和受眾選擇。央視綜藝節目《衣尚中國》通過不同服飾歷史典故,創作出不同類型的專題內容,更有緊扣主題的舞臺場景和故事預設,讓觀眾簡明地理解傳統服飾藝術。傳統服飾是《衣尚中國》內容載體,節目創新傳播方式,解讀的是中華文化在人類共同追求下的大同之美。傳統服飾的進一步傳播是我國展現文化底蘊,與他國文化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底氣。《衣尚中國》節目“和合之美”一欄中,常沙娜先生、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元風先生、傳統元素服裝設計師熊英等人同臺講述——常沙娜先生展示了復原繪制的莫高窟壁畫中供養人的服飾效果圖,設計師熊英則展示了敦煌元素與當代服飾結合后的設計作品,節目嘉賓以多個年代看待傳統服飾文化的不同視角,共同詮釋了“守護與傳承”的節目使命,這也是《衣尚中國》中對傳統服飾文化傳播方式重構的體現。
3傳統服飾文化綜藝傳播的優化策略
在西方時尚趨勢和流行服飾的影響下,我國大眾審美缺失本土文化沉淀,使得觀眾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產生誤讀。統服飾文化傳播如何跟上時代腳步,如何利用現有傳播方式發展創新;電視綜藝這樣影響力廣泛的媒體,如何更好地向大眾傳遞傳統服飾文化理念,都是現階段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
3.1流行元素需兼容并包
對傳統服飾元素進行再設計是傳承傳統服飾文化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夠消除觀眾對傳統服飾產生的“奇裝異服”的刻板印象。央視的綜藝欄目是文化傳播的風向標,其內容權威,能夠發揮主流媒體帶動作用,減少文化傳播過程中產生的認知片面或誤解。《衣尚中國》每期末尾的主題服裝秀,展示傳統服飾結合流行元素,實現不同藝術風格的兼容并包,既保留傳統服飾風韻,又融入現代服飾的形態,使服飾設計具有鮮明的辨識度,以年輕群體的語境重塑傳統文化傳播方式。5DDBE706-603E-41F7-86CE-09F854F0D0B5
3.2延續場景活化之特色
場景活化以生動立體的場景、創意創新的形式實現傳統服飾傳播。《衣尚中國》節目環節之歷史空間以改編小劇場的形式進行傳統服飾全場景活化,以通俗的語言講述中國傳統美學觀點,內容設計巧妙,作為節目開場的第一個大環節增加了趣味性,吸引觀眾觀看,為環節二的專家解讀作鋪墊。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新嘗試本身就具備傳播價值,場景活化的展演形式讓觀眾對文化傳播的內容理解更直白,較容易接收節目表達的信息,使傳統文化的語境更通俗,覆蓋更廣的年齡層,加深傳統文化集體認同感。
3.3堅定立足于傳統文化背景
傳統服飾文化的綜藝傳播,應當尊重傳統文化的本質精神與客觀規律。《國家寶藏》節目中,演員楊紫扮演歷史上的“文成公主”,身穿窄袖半臂和間色高腰裙,復原了唐代高等級女子服飾裝束,現代演員與傳統服飾進行跨時空對話,將歷史之真與現代舞美有機融合,創造出具有文化底蘊的優秀藝術作品。傳播傳統文化應基于歷史資料創新實踐,節目舞美和服飾在天馬行空的設計背后,要堅定應有的文化傳播方向,發揚優秀的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者也需要立足于傳統文化背景,在不偏離歷史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綜藝中傳統服飾“再設計”可以東西結合,但不能有超出受眾認知的過度創作,電視節目有引領受眾審美的責任,應發掘傳統文化和藝術之美,傳播中華服飾美學的精神意蘊。
4結語
線下博物館和展覽在限制人流量的情況下依舊“熱度不減”,群眾積極學習傳統文化,傳統媒體應當肩負起文化傳播之重任。《衣尚中國》等文化類節目的討論度之高,背后是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需求。傳統服飾文化正在與電視綜藝節目加速融合,不斷創新傳播意識,建立傳統服飾文化表達新主張。“始于衣冠,達于博遠”,隨著更多電視節目的文化內容生產,傳統服飾文化在大眾傳播中必將形成強大的文化認同,讓中華傳統服飾藝術同各國人民的多彩文明一道,為大眾提供指引,成為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高松,羅慧.大數據背景下京劇服飾文化新媒體傳播研究[J].藝術科技,2017,30(11).
[2]楊子思.革新與突破: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發展策略與傳播價值研究——以《衣尚中國》為例[J].東西南北,2020,(14).
[3]郭麗娟.碎片化時代傳統媒體的堅守和創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05).
[4]周鋒.影視服裝的文化傳承及表達創新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06).
[5]王若蘅,郭海莉.融合·傳承·建構:《國家寶藏》的傳播策略探析[J].傳媒觀察,2021,(06).
作者簡介:任雅婷,西安工程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一帶一路”文化傳播;蘭宇,西安工程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5DDBE706-603E-41F7-86CE-09F854F0D0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