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環宇
摘 要:為了解當前國內學術界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的現狀,選取1984—2021年以老年人心理健康為主題的1 231篇 CNKI中文期刊論文作為研究樣本,利用Citespace與Excel工具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研究發現,城市老人、留守老人、養老院老人是此領域的研究群體,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為SCL-90,孤獨感與焦慮感是目前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最多的癥狀,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涉及社會支持、經濟狀況、家庭環境、身體健康。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健康;CiteSpace;問題;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C913.6?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6-0055-03
自200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0%,邁入了老齡化社會。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后發展的養老產業使我國承擔著較大的養老壓力。健康是老年人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關乎社會的繁榮穩定。健康是指人的軀體、精神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的正常狀態[1],因此心理健康近些年成為衡量健康狀況的標準之一。據統計,我國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達17.5%,其中抑郁障礙患病率3.59%,焦慮障礙患病率是4.98%,且總體呈上升趨勢[2]。為此,我國早在2016年制定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作為重點任務之一,加大重點人群的心理干預力度。隨著我國經濟和醫療行業快速發展,老年人平均壽命得以延長,在積極老齡化和健康老齡化政策推動下,老年心理健康問題較以往得到了更多的關注。本文使用老年人心理健康為主題,應用Citespace及Excel等工具對該領域的學者、研究機構、關鍵詞共現進行可視化分析,進行分析闡述,可以了解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現狀的國內研究熱點與趨勢。
一、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在CNKI數據庫中使用(主題=老年人心理健康)檢索策略,檢索出4 282條文獻,其中選擇1 409條中文文獻作為本文研究的數據集,隨后經過閱讀文獻的標題、摘要、關鍵詞手動剔除新聞報道、綜述類文獻及與主題不相關文獻,最終得到1 231篇本文的樣本文獻。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Citespace作為科學文獻計量軟件,可以繪制出作者、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展現領域中的代表學者和重點研究機構,他們的研究方向可以代表學科前沿??梢岳L制關鍵詞共線圖譜和時區圖譜,運用內置算法進行聚類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的研究方向。本文利用Citespace從導出的參考文獻的keywords進行可視化分析,繪制成主題詞共現圖譜可以得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現狀,同時使用Excel工具可以進行期刊、作者、研究機構的發文量及發文趨勢可視化分析。
二、我國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現狀可視化分析
(一)期刊分析
經過整理,1984—2021年相關學術論文的期刊達到953個,其中載文數量最高的期刊為《中國老年學雜志》(25篇),其次是《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與《中國公共衛生》(12篇)、《中國臨床心理學》(11篇),部分發文量較高的期刊見下頁表1。而最早刊登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期刊是《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學者楊心德(1984)于該刊發表了《老年心理健康初探》,指出早前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老年心理的研究比較少,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學逐漸成為研究熱點,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熱門話題,并探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標準及保持心理健康途徑。
(二)作者合作網絡
發文量代表了學者在該領域取得的成果和作出的貢獻,合作網絡則有利于梳理研究團隊,二者結合可以了解研究領域中的領軍人物和前沿課題。由作者合作網絡可以看出有4個重點合作網絡,首先是孫靖凱、朱春雪、楊文菊、汪曉凡與王儀思五位學者合作最為緊密,其次是陳長香(18篇)、李淑杏(11篇)、韓布新(10篇)為代表的合作網絡發文量最多,以李偉(10篇)團隊與郭繼志(10篇)兩位學者分別為代表的合作網絡發文量也在前列。
(三)研究機構分析
從表2可知,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領域的核心機構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37篇)、河北聯合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16篇),其他機構均低于10篇。另有數據表明,合作比較緊密的機構是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7篇)與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6篇)。
(四)關鍵詞共現分析
根據關鍵詞共現圖譜所示的1 231篇CNKI文獻關鍵詞共現圖譜可知,共有1 450個關鍵詞節點和3 720條共線連線,通過Citespace的聚類算法可得到28個熱點主題,并且可以歸納為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主題和研究群體、心理健康的診斷方法、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心理健康情緒表現相關狀況。
1.論文的研究主題,即#2心理健康、#3老年人心理健康、#8老年心理健康、#14心理問題,并且學術界還研究了不同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即#13社區、#12中老年人、#15城市老年人。此外,養老院老人和留守老人也是重要研究群體,#9心理護理、#11心理健康教育、#14心理服務是解決心理問題的主要途徑。從研究群體來看,城市與農村的醫療環境、社會支持、生存壓力的不同使城鄉老人心理問題存在差異性,養老院和留守老人可能缺少家庭支持,無法積極緩解心理壓力,因而也是心理問題研究的重點群體。從城鄉老人群體的健康差異來看,城鎮老人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農村老人則在身體健康占有優勢[3]。而從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來看,城鄉老人抑郁水平的影響因素同為經濟條件、身體狀況和社會支持,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對二者的影響截然相反,身體狀況對城鎮老年人的抑郁水平的影響最大,而經濟條件對于農村老年人的抑郁水平的影響則是最大[4]。經濟狀況不佳導致農村留守老人軀體化、抑郁、焦慮和強迫癥狀均較嚴重,心理健康狀況較差[5]。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老人的經濟和物質支持有所增加,對心理危機的處理方法也更加積極化和合理化。對于養老院老人,從家庭主導地位轉變成一位“養老者”,尤其是接觸“老年無用論”由于失去了工作機會、收入來源和親人陪伴,老人的心態難以平穩調整和過渡,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2.心理健康的診斷方法,即#17診斷自評量表。對心理健康狀況評估需要有一個科學的診斷方法,一般用臨床診斷表、調查問卷、訪談法來觀測心理狀況。我國心理健康診斷量表主要有癥狀自評量表(SCL-90)、康耐爾醫學量表(CMS)、老年抑郁量表(GDS)、自評焦慮量表(SAS)和健康調查量表(SF-36)等[6],而常用的則是SCL-90。同時,國內學者也針對我國國情制定了適合中國老人的心理健康量表,可以分城鄉、分年齡段、分群體(如殘疾人)使用。此外,由心理健康診斷量表SCL-90也產生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是否低于全國常模的爭議[7]。
3.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即#0社會資本、#1社會支持、#7身體健康、#10興趣愛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可以劃分成個人和社交因素。個人因素包括身體健康狀況、情緒排解手段、體育鍛煉等,社交因素主要指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是個體從其所擁有的社會關系中獲得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家庭、單位、朋友和集體活動能夠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提升老人的自信心,包含社會資本的社會支持越多,受到非正式照料與娛樂活動的機會越多,越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8]。
4.老年人心理健康外顯情緒的表現,即#19 #21 #26 #27孤獨感、#5焦慮。一般孤獨感分為情感孤獨和社交孤獨。從“老人心理孤獨理論”提出后,國內外的學者便將孤獨感作為衡量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情感孤獨一般與感情生活有關(如親友離世、離婚);社交孤獨與自我實現有關,與社會網絡密度沒有明顯的相關關系。抑郁癥狀是心理健康的有效指標,對老年人抑郁癥狀的測量可有效地衡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4]。抑郁癥的常見表現有情緒低落、缺少興趣愛好、失眠、食欲減退、缺乏愉快感等。引發抑郁的因素有家庭矛盾、經濟收入下降、親友離世、身體狀況不佳等因素,且城鄉之間健康因素和經濟因素對抑郁癥的作用存在差異。
三、研究結論及啟示
通過Citespace的作者合作網絡、機構合作網絡和關鍵詞共現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是研究心理健康問題的核心期刊之一,孫靖凱、朱春雪、楊文菊、汪曉凡與王儀思五位是該領域中合作最緊密的作者,他們同出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結合聚類算法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可知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四個主要研究內容分別是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主題和研究群體、心理健康的診斷方法、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心理健康情緒表現相關狀況。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心理健康等邊緣學科與老年學緊密結合,應對社會嚴峻的養老壓力。老年人的需求從過去的吃飽穿暖,轉變成豐富的娛樂活動和精致的醫養照料,對健康的需求不僅是身體上的照料,同時也需要在心理上的關懷。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心理健康的診斷和干預手段也有了新的發展,如楊思源等人通過研究,指出社交機器人干預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積極的治療效果,尤其是改善抑郁、激怒和焦慮[9]。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老齡化和健康老齡化,“利用‘互聯網+’的形式來推動養老健康服務業”,老年人心理健康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結合或將成為學者關注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楊紅燕,陳鑫,宛林,李凡婕.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潛在類別與影響因素[J].社會保障研究,2020,(2):20-28.
[2]? 韓冬,郭健.心理健康不容忽視[N].人民政協報,2021-03-17(006).
[3]? 李建新,李春華.城鄉老年人口健康差異研究[J].人口學刊,2014,(5):37-47.
[4]? 唐丹.城鄉因素在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模型中的調節效應[J].人口研究,2010,(3):53-63.
[5]? 賀斌.農村留守老人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現狀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9).
[6]? 李娟,吳振云,韓布新.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9).
[7]? 辛素飛,岳陽明,辛自強.1996—2016年中國老年人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20,(6).
[8]? 方浩.社會資本對城鄉老年人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CGSS混合截面數據[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88-97+166.
[9]? 楊思源,郭麗敏,賈媛,吳茜,孟繁潔.社交機器人干預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