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毅 博山油滴雨點釉研究所
雨點釉的起源當前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時期,直至宋代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最為著名的發展地區則為中國山東博山,并且雨點釉是為北宋時期的一類貢品,由此可見雨點釉在我國當時那一時期舉足輕重的藝術地位,但是而后經過了時代的變遷,雨點釉在戰亂的影響下,元代就失傳了,直到后來到了民國時期,優秀的陶瓷藝人們對其展開了大量的恢復研究工作,而恢復期間并非一帆風順,由于1936年,我國兩名藝術老前輩在恢復一名貴釉種時,日商癡心妄想想要掠奪我國這一優秀的傳統技藝,使得對其恢復研究的工作又不得不被迫停止,直至后來1959年侯相會老前輩才又再度恢復對其的生產,通過眾多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才終于使得我國這一傳統技藝得以發揚光大。
雨點釉的制作與一般的陶瓷的制作手法大同小異,可分為六個步驟:即產品設計→雕塑→翻制模型→成型→施釉→燒制成型。
雨點釉的產品設計中,除了繼承傳統優秀技藝的同時,當下隨著時代的進步,更是結合了一定的現代優秀設計手法,在融匯古今的手段下進行產品的設計制作。

首先通過對泥胚進行大致形狀的拉制,然后再通過對拉制出的大致形狀經過不斷的調整,塑造,最終形成一件曲線、形象都力求完美的泥坯。
這一步對于技術人員的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用石膏進行翻制成型,特別是針對一些異性的作品時,難度更是頗深,需要在一件作品的制作過程中融入多種的技術方法才能達到最終的效果。
在這一步的制作中,最重要的便是對其坯體的厚薄、時間的把控。
首先第一步則是需要將所要上釉的釉料進行調制,調制時一定要注意顏色的均勻度,以及釉料的調制比例;上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厚薄程度的掌握;在進行上釉時還一定需要注意到坯體的干濕程度的掌握。

燒制是最后一步,這一步尤為關鍵,一旦掌握不好就會導致之前的努力都前功盡棄,其中最需要注意的便是對窯內溫度的掌握,只有把握好合適的溫度最終才能燒制出預料的甚至超出預期效果的雨點釉作品。
山東淄博現代陶瓷的發展過程可以形容為由粗瓷雜器發展直至當代國窯,它的發展拋灑出了大量優秀技術大師的心血與汗水,而周祖毅正是其中之一,為雨點釉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周祖毅,出生于1965年,正是雨點釉的著名產地淄博博山人,并且是稱之為陶鎮的博山區山頭鎮人,該地同時也是江北有名的陶瓷產地。周祖毅生于陶瓷世家,周氏陶業正是博山數千陶瓷家族其中的一家,因此周祖毅從小便對陶瓷耳濡目染,加上自身也對陶瓷充滿熱愛,使得他無論是對陶瓷業的生產流程還是對陶瓷業的原料性等一切都了然于心。
上文提到雨點釉的最大特點便是釉面的結晶點,而這些結晶點便是其值得研究的奧秘,對此周祖毅則認為,可以稱之為珍品的雨點釉作品,其釉面的結晶點的分布應該是均勻的,并且結晶點的大小也應當和諧,并且結晶明亮,以達到最大程度的裝飾效果。于是,周祖毅堅信自己對雨點釉的審美,并且對生產出他預想的雨點釉產品付出了心血,從最初的選料直到配料以及最終的燒制上進行探索。
周祖毅對雨點釉藝術方面的研究付出了十分多的心血,并且有著突出的貢獻,2013年周祖毅獲得了“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并且在2014年連續獲得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以及“高級工藝美術師”等稱號。當下,“博山雨點釉制作技藝”已經正式被批準進入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之中。同時周祖毅也成為了博山雨點釉制做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1.選料
在進行原料調查的過程中,周祖毅幾乎跑遍了整個博山的各個角落不斷尋找原料,在進行原料的尋找中,周祖毅主要依靠著自己多年的經驗,通過顏色的判斷,加上憑著手捻的感覺,最終決定取樣,然后將取到的土樣帶回,進行進一步的理化分析,并且將樣土進行浸泡、攪拌,然后上釉試燒。
2.配料
進行配料更是需要做到細致入微,需要對每一次配料進行實驗,并且詳細記錄整個實驗過程。將研究出的一系列樣本進行集中編號,最終尋找出能夠達到結晶要求的精品。
3.燒制
燒制是最后一步,在進行燒制研究中,周祖毅總結出了雨點釉的結晶規律:
淄博雨點釉結晶點特點為橫向凹凸,并且結晶點的形狀是圓的,通過他的研究最終找到了結晶的規律,即當窯溫達到1300℃時,放入窯內燒制的雨點釉釉面就會開始起泡,釉面上的結晶點就會產生氣體膨脹,當它膨脹到了一定程度后,“雨點”的中心位置的小泡承受不住泡內的氣體就會爆炸,爆炸會形成一個非常微型的破口,并且爆裂口具有均勻性,氣體會通過破口得到釋放,當氣體釋放完后出現的鼓膜就會收回,然后再次與釉面復合,由此圓形雨點便形成了。通過放大鏡觀察結晶點,可以發現結晶點中心向周邊擴展,擴展的形狀呈放射狀,形狀猶如雪花。
結晶形狀與大小的形成與燒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包括窯爐內的溫度、升溫曲線、甚至于產品燒制所擺放的位置以及釉料的厚薄程度。
周祖毅通過多年來圍繞著雨點釉制作不斷研究的努力下,通過延續傳統技藝的同時合理吸納現代技術,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最終研制出了他預想之中的雨點釉,他所研究出的制作技藝所燒制出的雨點釉不僅擁有著純正的釉色、并且結晶效果極佳。不僅僅針對與黑釉,他同時還進行了多種顏色的釉體研究,例如:紅、黃、藍、綠等等。為了能夠更好的開展淄博雨點釉藝術的研究,并且弘揚我國這一傳統優秀雨點釉文化,周祖毅在開展研究的同時,還建立了博山油滴雨點釉研究所以及淄博博山雨點釉博物館。


我國一系列優秀的藝術,自身在作為一項藝術的同時,所代表的更是我們中國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文化,而文化傳承就是一個文化復興,文化傳播,能讓一個民族長存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民族的文化得以傳承,是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點,文化代表著的也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與眾不同之處。隨著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同時也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文化,這些文化的碰撞,導致傳統文化越來越邊緣化,并且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和重視也越來越少。
雨點釉能夠再次出現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背后有著數不盡的技藝人的心血。我國還有很多與雨點釉這一藝術技藝一樣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是我國文化的寶貴財富,然而在時代的影響下,加之歷史的不斷變遷,很多傳統技藝已經失傳,可以說雨點釉能夠再次展現出來,制作出來只是我國已經失傳的優秀文化中的翎毛一角,還有很多很多優秀的技藝等待著藝術大師們通過不斷研究而得以恢復,并且在傳承傳統的同時結合一定的現代思想,跟隨時代的進步。

國類似于雨點釉的藝術作品還數不勝數,在一道道復雜工藝的背后,揮灑著我國技藝大師們辛勤的汗水,同時蘊含著我國古人強大的智慧,讓這些文化、藝術得以傳承,一直發展下去是全社會需要做的。
附
作者簡介:
周祖毅,1965年出生于博山區山頭鎮,自幼受家族影響,多年來憑著對傳統陶瓷藝術的癡迷與執著,尤其對淄博歷史名釉—雨點釉的制作工藝,不斷探索創新,燒制出釉色純正、晶點均勻的雨點釉作品。并吸收傳統工藝之精華,巧妙地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獨創了雨點名釉與立粉彩陶釉的技藝融合。陶瓷生產技藝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單就陶瓷制作工藝就有72道工序。作為一位優秀的陶藝家,必須能熟練地掌握駕馭陶瓷制作的各項工藝。尊重工作實踐,事必躬親,經過40年的學習與實踐,終于成為一名淄博窯陶藝術的優秀傳承人。
作品有鮮明的淄博窯藝術風格,古樸典雅、陶韻深潛。畫面剛勁豪邁、揮灑自如,意境清新自然、淡泊高遠。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的創新發展,使淄博窯陶瓷藝術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2012年參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舉辦的全國陶瓷藝術創作與設計高研班深造進修。2016年參加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舉辦的國家藝術基金《博山琉璃藝術創作人才培養》培訓班。2018年參加國家藝術基金,《龍山黑陶藝術創作人才培養》培訓班。2021年參加山東輕工聯社舉辦的《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傳承與創新》培訓班。2012、2013、2016年三次獲得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大地獎”金獎。作品2013年、2018年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獎賽國信“百花杯”金獎。2015年作品《雨點釉公道杯》被瑞典博物館收藏。2017年中國工藝美術大獎賽“鳳凰杯”金獎。2019年作品《雨點釉和諧瓶》榮獲第八屆“大地獎”特等獎。2019年作品《雨點釉祥和瓶》榮獲首屆“百鶴杯”百鶴獎。2019年作品《雨點釉四平八穩》瓶入選第四屆國際工藝創新雙年展暨首屆中國工藝創新展。2019年被授予“中國陶瓷文化傳承推廣貢獻獎”。2021年作品《雨點釉容天下》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陶瓷產品設計大賽金獎。
現為淄博博山雨點釉博物館館長,博山油滴雨點釉研究所所長兼藝術總監,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山東陶瓷工業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先后被授予“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輕工行業首席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等榮譽稱號。2017年被評為山東省“齊魯文化之星”,“博山區陶琉行業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