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霞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 康樂 731500)
近年來,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不僅僅用來防病治病,而且還被廣泛應用到其他領域,例如,根據藥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和藥用價值,提取開發出中藥保健品、中藥飲料、食品作料、中藥化妝品等,這也帶動了藥用植物資源的研究與開發。
但是,隨著藥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新領域的迅猛發展,中藥材在國內外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消耗也越來越多,資源的供需矛盾比以前更加突出;對中藥材資源的無序和不加節制地開發利用,使得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迅速減少,持續發展面臨巨大危機,也對很多野生物種的生存造成了威脅,生物多樣性遭到了破壞,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相當嚴峻。
蓮花山保護區地勢陡峭、地形崎嶇獨特,區內植物區系復雜,地理格局多樣化,垂直分布明顯,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有野生種子植物95科367屬911種,其中包括多種野生藥用植物。但是目前,關于蓮花山保護區有經濟價值的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相對較少,缺乏客觀全面系統的總結與分析,因此,開展蓮花山保護區主要野生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研究,摸清現有野生藥用植物的分布現狀與特點,對保護區今后制定有效可行的保護措施和植被恢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依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定西市的康樂、臨潭、卓尼、渭源、臨洮五縣交界處,東以洮河相望,北以冶木河為界,西南兩面與洮河生態建設局所屬的羊沙和冶力關林場邊緣接壤,東經 103°39′59′′~ 103°50′26′′,北緯34°54′17′′~ 35°01′43′′,總面積 11691 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3.24%,海拔在2090~3578m之間。保護區屬自然生態系統類別森林生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地處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研究基地,是甘肅乃至西北干旱內陸地區極具保護價值的天然寶庫,也是候鳥遷徙休憩和捕食場所,其森林植被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維持生態平衡、保障黃河中下游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資源調查最重要的是調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組織準備、物資準備和技術準備。組織準備就是根據計劃任務書,建立組織機構,野外調查之前對調查人員開展技術培訓,通過培訓使參加調查的人員熟悉調查方法和技術標準,提高實測、目測和使用儀器的能力,掌握地形圖。物資準備首先是查閱和收集有關資料,包括保護區有關生態系統、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地方植物志、中藥志、中草藥手冊和地形圖、植被圖、地形模型區劃圖等,并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和周圍村社人口分布等情況進行詳細地了解分析,其次是準備調查用的工具,主要用到的有GPS定位儀、高清晰照相機以及標本采集的基本用具,如用來收集標本的采集袋以及標本夾、剪刀、吸水用紙、標簽、記錄本等。技術準備就是制定調查技術方案,確定調查方法和范圍,合理規劃調查線路。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方面的影響,蓮花山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地域性差異大、分布零散且不規則,生境和形態也各異,在調查過程中也較為費時費力,所以我們采取了以下幾種調查方法進行聯合調查研究。
通過大量收集查閱《中國植物志》《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中國藥典》《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調查評價》等資料,對蓮花山保護區植物資源分布狀況進行大致了解和掌握,并將一些主要野生植物確定為藥用植物進行編錄,包括植物的藥用部位、特性、生境等資料,整理出蓮花山保護區主要的野生藥用植物種類。
根據蓮花山保護區現有的、覆蓋全區的28條巡護線路,經過6個保護站多年的日常巡護工作,通過每次填寫的巡護表發現和調查到一些保護區常見的野生藥用植物。
通過咨詢當地有經驗的藥用植物相關工作人員,如藥材收購商、當地中藥店、藥材種植戶、保護區周圍群眾和退休老職工,獲取保護區藥用植物資源分布概況。這種調查方法只作為輔助方法用于了解調查區域內藥用植物資源分布概況及當地野生稀有藥用植物的分布。
在保護區6個保護站轄區范圍內按照不同的方向,地理位置、區域特性等,選擇幾條具有代表性的調查路線。根據保護區植物群落分布現狀和特點采用樣線調查法對主要的野生藥用植物進行補充調查。如,沿直線1m的范圍內,直線長度不短于50m,直線的數目不少于5~10條。根據不同地形、生境條件及植被類型各選擇1條具有代表性的樣線進行詳細調查。
通過以上四種調查法調查,查清了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分布狀況,整理出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名錄,獲取了保護區內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分布的第一手翔實資料,為今后保護區科學規劃、資源有效保護提供重要科學依據。經統計,保護區現有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種類248種,占保護區植物總種數的58.63%,具體統計情況如下:
3.1.1通過詳細查閱對比《中國植物志》《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中國藥典》《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調查評價》調查到主要野生藥用植物資源96種,如華北珍珠梅、野黨參、甘肅小檗、淫羊藿、錦雞兒、胡頹子等,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38.71%。
3.1.2通過2006-2021年保護區野外日常巡護,調查到主要野生藥用植物資源37種,如桃兒七、野蘑菇、沙棘、箭竹、狼毒、啤酒花、秦艽等,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14.92%。
3.1.3通過對保護區林緣村社的當地群眾和退休老干部職工訪問,調查到主要野生藥用植物資源63種,如冬蟲夏草、羊肚菌、蕨菜、車前、柳蘭、小葉樸等,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25.40%。
3.1.4通過對保護區6個保護站轄區范圍內樣地補充調查,調查到主要野生藥用植物資源52種,如甘肅貝母、楤木、柴胡、丹參、太黃、金露梅、甘肅瑞香、天南星、秀麗假人參、赤瓟等,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20.97%。
按照藥用植物的科屬分類,木本藥用植物25科64種,如草麻黃、華中五味子、華北珍珠梅、甘肅山楂、刺五加、胡頹子、沙棘、毛榛、甘肅小檗等,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25.81%;草本藥用植物52科175種,如啤酒花、寬葉蕁麻、馬齒莧、石竹、毛茛、川赤芍、蓮花山黃芪、桃兒七、淫羊藿、大黃、丹參、狼毒、秦艽、車前、黨參、羌活、艾蒿、蒲公英、夏枯草、甘肅貝母等,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70.56%;菌類4科9種,如冬蟲夏草、羊肚菌、豬苓等,占藥用植物總種數的3.63%。
3.2.1從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保護區主要野生藥用植物以草本類居多,尤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總種數的70.56%,其次是木本藥用植物,占25.81%,藤本和菌類植物則相對較少。
3.2.2蓮花山保護區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種類組成以薔薇科、菊科、唇形科、毛茛科、豆科為主。最大的科為薔薇科和菊科,在所有野生藥用植物種類中所占比例較大,單種科和單種屬較多,說明植物分化程度高,有利于該區植物多樣性的增加。
3.2.3經過分析,保護區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生境特點明顯,區系較為復雜,垂直分布明顯,海拔區間在2043~3439m之間。

表1 蓮花山保護區主要野生藥用植物藥用部位統計表
從統計表分析可以看出,野生藥用植物以根、根莖、塊根類居多,占總種數的34.00%,其次是全草或全株入藥的植物較多,占總種數的32.40%,花及花絮類的則相對較少,這也跟氣候類型有很大的關系,蓮花山海拔相對較高,氣候比較寒涼。
蓮花山自然保護區因其自然環境獨特,海拔落差大,地貌類型多樣,并保存有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雖然保護區曾對本地區內的藥用植物資源進行過調查,但還不夠翔實全面,也不夠深入細致。經過本次深入保護區各地調查、訪問,結果表明保護區內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常用中藥植物、特色藥用植物及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種類繁多。有些常用中藥植物分布較為廣泛,藥材資源蘊藏量較大,本次調查發現,蓮花山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共有248種,其中有許多名貴珍稀和藥用價值很高的物種資源,比如冬蟲夏草、野黨參、柳蘭、蕨菜、丹參、桃兒七、柴胡、羊肚菌等,各科所含的種數不平均,既與全國的分布特征相似,又具有自身特點,藥用部位類型多樣,范圍較廣,以草本植物為主,尤其是雙子葉植物占多數。豆科、薔薇科、菊科是保護區藥用植物的優勢科,對保護區藥用植物資源的構建作用顯著。保護區野生藥用植物中各種生活類型均有分布,其中多年生草本為類最多。有些品種如桃兒七、野黨參、柴胡、蕨菜、馬齒莧等中藥的蘊藏量相對較多,而冬蟲夏草、羊肚菌、赤瓟、豬苓的蘊藏量則相對較少,因此,本調查結果可以作為當地今后選擇人工種植中藥品種時的參考依據,同時,也為保護區今后制定有效可行的保護措施和植被恢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由于當地居民大多種植糧食作物,極少數居民種植常用中藥材,對于藥用植物的價值認識還不夠到位,有時因生活所需,對藥用植物資源依賴性很大,對于一些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只是一味地采摘,而不重視其保護,比如,每年七八月份,當地居民都會大量采摘野生李子、毛桃、杏子,取其核進行販賣,采摘一些黨參、柴胡等當作補藥食用,而對于荊條類藥用植物則是采來用于編制籮筐等,對于其藥用價值認識不夠,長期這樣就會對野生物種的生存構成威脅,生物多樣性降低,過度采挖造成一些野生藥用植物數量明顯減少甚至瀕危。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下列具體建議:
4.2.1多措并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保護意識。保護區要在交通要道設立永久性宣傳牌、宣傳欄,發放宣傳材料,粘貼宣傳標語;通過舉辦知識講座、植物標本展覽、知識競賽、夏令營、愛鳥周、防火期防火宣傳等活動,積極向林區村社居民宣傳黨的林業方針政策,宣傳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保護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讓群眾多了解一些藥用植物的種類、用途、用法、栽培方法,進一步提高森林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正確引導群眾對野生草藥的合理利用,從而使保護野生藥用動植物知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強調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引導群眾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提高全民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使群眾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
4.2.2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開辟藥用植物新基地。對于瀕危藥用植物資源,在強化保護的同時,要積極向林區群眾提供技術幫扶,引導他們開辟苗圃基地等新型產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野生藥用植物進行保護、創新及再生,有意識地對野生藥用植物物種進行人工馴化繁殖。例如對于藥用價值高、但數量稀少的冬蟲夏草、楤木等建立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基地,栽培繁殖,擴大其數量,或者大力開展食用菌栽培及林下養殖,從而走生態富民之路,獲取更大經濟效益,從而減少對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過度采摘,使之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4.2.3強化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制定合理健全的藥用植物和珍稀瀕危物種綜合性保護政策, 對于其野生種群數量較少、自然棲息地不再適于生存的物種,采用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等措施,保護其生物多樣性。
綜上所述,雖然經過保護區多年的保護與管理,一些重點保護和藥用價值較高的物種資源數量穩中有增,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今后我們還需要對蓮花山保護區藥用植物資源的狀況進行更深入更細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