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樹祥
(廣西華森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油茶也被稱為茶子樹,屬于常綠小喬木,耐貯存,營養豐富,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廣西地區多有種植。近年來,該地區大力推進油茶產業“雙千計劃”,旨在2022年底油茶種植面積突破1000萬畝,同時結合一系列配套政策,致力于2025年底油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0億元,著力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實現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但是由于廣西地區土壤層較薄,喀斯特地貌分布較廣,因此容易導致石漠化等環境問題,部分地區出現油茶低產林,只有對低產林進行改造,才可以更好地促進“雙千計劃”的落實。
油茶低產林從本質上講,就是指產籽量在40kg/畝以下,或者產油量在10kg/畝以下的成林地。由于該地區雜草雜樹混生,缺乏管理,荊棘類藤蔓與油茶樹爭肥爭光,整片茶林處于“人種天養”狀態,未能長期修剪更新,且林相參差不齊,品種不良,因此產量低,不能為當地林農帶來豐厚經濟效益。
在廣西地區實施油茶“雙千計劃”以來,相關部門全面調查全區油茶低產林面積,并對低產林進行改造,以2020年度廣西油茶“雙千計劃”低產林改造項目核查驗收工作量統計為例,具體數據如下:
通過表1中數據可以發現,當前廣西地區油茶“雙千計劃”穩步落實,基本已經在全區內實現油茶低產改造全覆蓋,并且在驗收調查中,全區任務完成率為114.0%,說明該地區在計劃完成面積的基礎上加大驗收普查調查范圍,進一步梳理油茶低產林面積。

表1 :2020年度廣西油茶“雙千計劃”低產林改造項目核查驗收工作量統計(部分數據)

柳州市 融水縣 400.0 107.0 1 107.0 1 100.0 107.0 100.0桂林市 灌陽縣 1000.0 1000.0 4 1000.0 1 25.0 250.0 25.0桂林市 荔浦市 600.0 578.6 9 578.6 1 11.1 288.5 49.9梧州市 岑溪市 1006.6 1006.6 7 1006.6 1 14.3 314.7 31.3梧州市 藤縣 2512.0 2512.0 36 2512.0 7 19.4 417.8 16.6防城港市 防城區 1011.5 1011.5 10 1011.5 1 10.0 118.8 11.7玉林市 北流市 593.2 593.2 5 593.2 1 20.0 181.2 30.5玉林市 博白縣 700.0 598.8 5 598.8 2 40.0 91.1 15.2百色市 田東縣 11001.3 11001.3 131 11001.3 14 10.7 1179.0 10.7賀州市 昭平縣 11900.0 1718.5 1 1718.5 1 100.0 1718.5 100.0賀州市 鐘山縣 3200.0 1325.0 5 1325.0 1 20.0 735.2 55.5
廣西地區濕熱資源豐富,降水豐沛,光照充足,具有油茶種植的地理優勢和氣候優勢,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區存在油茶低產林,其主要形成原因如下:
2.2.1品種不優質
在廣西地區,部分油茶栽植地品種不良,由于油茶生長周期較長,如果培育技術不能及時更新,將直接導致油茶植株存活率低,栽植先天不足等問題,即使后續加強營林撫育,弱苗數量占比仍然居高不下,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很多缺陷,尤其是品種混摻的油茶林,林相不一,整齊度不夠,直接導致油茶質量差異大,造成后續的低產甚至不產。
2.2.2管理粗放
在油茶生長撫育階段,茶樹生長情況不佳,管理技術跟不上,他們對林間管理的認識性不足,因此經營效果低,尤其是病蟲害防治和清林管理這兩個方面,如果操作技術不當,將直接導致林木老化,降低油茶產量和品質。
2.2.3栽植技術不當
林分衰老,部分種植區域樹齡過大,林地更新能力差,再加之某些油茶林長期撂荒,養分不足,衰老林分較多,導致產量低下,同時農民生產技術水平不高,文化素養和技術應用能力亟須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茶產量和品質。
2.2.4種植撫育措施不當
由于部分油茶林多年撂荒,雜草叢生,或者有些高大喬木的侵入直接降低油茶林通風透光條件,從科學層面來講,將油茶林與其他類型的喬木進行混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林間生物多樣性,提高土壤理化性質,但是如果混交林模式選擇不科學,直接導致外來物種的入侵,可能對原本產量就不高的油茶林產生消極影響,爆發病蟲害,致使油茶產量下降,水肥供應不足,出現金龜子、茶稍蛾、莖腐病、炭疽病等油茶病蟲害問題。
2.2.5種植密度大
多數農民在種植油茶苗時,考慮到后期的管理問題,采取高密度種植以達到快速郁閉成林,抑制林下雜草生長。但到成林后又不舍得疏伐,也是導致油茶林產量低的原因之一。
為了實現油茶的低產林改造,提高油茶產量和質量,相關單位應該引導種植戶優選種植品種,在栽植過程中,多利用適應性強、產量高的優良家系和無性系,根據栽培目的,選擇小型果、中型果和大型果這三種類型。其中優良家系可以選擇灰徽巖74-18、徽巖74-21,這兩個品種出油率接近30%,出籽率均超過26%,具有經濟性狀優良、坐果率高、產籽量高、產油量高的特點,并且經過相關試驗研究,病果率在2%以內。說明該類植株抗病能力較強,抗逆性更好。如果是選擇優良無性系,可以選擇中國林科院選育的GLR長油1-18號品種。該類品種出油率在28%~30%之間,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4%左右,干出籽率超過30%,定植3年就可以出果,5~6年之后進入盛果期,經濟壽命長達50~100年,在盛果期產油量高達60kg/畝。
對于當前部分林戶粗放式林間管理狀態,相關部門應該引導林戶強化管理,對于低產林及時補肥改造和更新。比如:營林技術人員要想提高油茶樹勢,實現高產穩產的目的,應該做到精細化施肥,根據木材質量、林分產量和林木生長量及土壤肥力情況,結合油茶生長習性,在各個生長階段對其針對性施肥。在抽梢之前以速效肥為主,在3~4月施加氮肥,在花芽分化期施加磷鉀肥,施加時間在5~7月,為后續油脂轉化積累打下基礎,促進果實增長,使得花芽分化,在油脂積累期,即8~9月份可以不施肥,在冬季11月~12月可以噴施促花肥,促進花芽形成。其次,營林技術人員還應該及時挖除生長情況不佳的病株、劣株、老株,清除林間雜草和灌木,如果發現土壤有板結情況,可以實施土壤改良措施,對保水性能差的土地重新開墾,避免土壤團粒結構差,改善其保肥能力弱等問題,增加土壤通透性,減少病蟲害發生。每年冬季全墾深挖一次,加速土壤中腐殖質分解,開墾深度在20~25cm之間,可以促進來年春天油茶春梢發枝長果,但是復墾時應該防止水土流失,根據油茶林坡度選擇合適的復墾方法,當坡度小于25度時,可以利用全墾法,當坡度大于25度時,可以利用穴墾法或者帶狀復墾法。
當地政府應該包村入戶,為當地林農宣傳綜合撫育、截干回縮、高位換冠、預栽更新等技術培訓,加強技術宣傳,強化科技支撐,推進低產改造和更新改造工作,帶領農戶自發種植,并學習嫁接技術。在必要時,相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油茶低產林改造雙高示范點,推動全地區油茶產業提質增效。以此掀起低產林改造熱潮,落實“雙千計劃”各項補助,相關林業部門還應該向農戶普及多種補助標準和補助細則,完善科技服務,加強對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宣傳,完善油茶低產林改造保障體系,引導當地林戶始終遵循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原則,提高林地生產效率,保留適宜嫁接的茶樹,以此提高老油茶林產量,減少對現有植被的破壞,避免發生新一輪水土流失問題,通過該種方法,堅持創新引導,確保低產林改造工作順利推進,全面打好低產林改造攻堅戰,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對于冠幅較窄、長勢較差、樹勢不良、品種低下的成林地,此時可以利用截干更新法,在距離地面25~50cm處將主干鋸斷,截主干的時間為早春時節或深冬,此時正為萌芽初期,在截干之后,利用油漆、凡士林或白乳膠進行封層。對于長勢較好的植株,留長20~30cm,其余剪斷,通過這一截干措施,根據樹體結構,對油茶林進行合理修剪,可以促進油茶穗條性狀的提升,使得穗條性狀維持平衡,根據樹形的不同促進油茶生長發育,可以將產量提高26%~92%之間。還可以利用嫁接換冠技術,在距離地面40~80cm左右處截斷分枝部,選擇合適砧木,砧木應該為筆直光滑的主枝,同時分枝角度適當,沒有病蟲害,長勢健壯,選擇當地優良品種作為接穗,盡量做到隨采隨用,采集樹冠中上部外圍春梢,在初夏或初秋季節進行嫁接。如果是秋季嫁接,嫁接時間在9月中旬到10月上旬,如果是夏季嫁接,嫁接時間在5月下旬到7月中旬,通過該種高接換冠技術,油茶低產林、弱林、老林可以在第三年開始掛果,產油量可以達到750kg/hm2,與未進行改造之前的低產林相比,產油量增加了十多倍。
相關林農應該根據油茶種植的目的,靈活調控初始栽植密度,如果是油茶純林,其密度應該維持在3m×3m或者2.5m×3m或者2.5m×2.5m即可,越是平原區,比如: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緩坡地,栽植密度可以適當增大,但是最大不能超過2.5m×2.5m;對于山地丘陵區,如果土層較淺,氣溫較低,可以適當放寬栽植密度,但是最大不能超過3m×3m。還應該根據當地地質環境、品種特性,合理選擇種植密度,之后隨著油茶林的逐漸生長,在5~6年時逐漸進入盛產期,此時營林技術人員要想保證林相整齊,膛內透光性和通風度良好,必須結合疏伐間伐技術,維持林間密度。比如:對于樹冠交錯的油茶林,要想改善林內小氣候,應該及時進行疏伐和修剪。當林分間郁閉度達到0.6~0.7時,就可以進行間伐,如果枝條重疊交叉,可能導致油茶結實少,產量低,樹勢弱。因此營林技術人員應該減除徒長枝、病蟲枝,利用整枝修剪法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每次修剪強度不宜過大,在春梢萌芽前進行,先剪樹體下部,后剪中部,先剪內部,后剪外部。對于長勢較弱的植株,應該重剪,對于年幼的植株應該輕剪,對于結果樹弱枝,應該進行重剪,以此有利于增加果實產量,達到平衡樹勢的目的,在修剪過程中,刀口應該鋒利,避免修剪處粗糙不平滑,不利于后續生長。
在油茶生長和撫育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病害和蟲害問題,要想實現低產林改造,提高樹勢和生長質量,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必須合理調節防治力度,營林技術人員應該熟悉并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和蔓延特點,采用針對性措施,保障油茶低產林改造成果。比如:如果爆發油茶毒蛾,技術人員應提前了解到該種蟲害始發期和盛發期,將多種防治措施相結合,以此降低蟲害爆發率。油茶毒蛾在5月下旬群居于樹下,6月上旬開始羽化,在廣西地區可以發生3-4代,對于油茶毒蛾可以利用人工捕殺法,摘除越冬卵塊,也可以在茶樹根際培土6~8cm,除掉部分蟲蛹,也可以施加核型多角體病毒,噴施90%晶體敵百蟲溶液,交替使用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3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劑3000倍液、95%乙酰甲胺磷乳油2500倍液進行綜合性防治。還可以利用溴氰菊酯乳劑800倍液、35%賽丹乳油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油茶毒蛾爆發率。通過以上措施,將人工捕殺法、生物藥劑防治法、化學防治法相結合,尤其是生物藥劑防治法,可以有效規避對油茶林土壤、大氣造成損害,也不會使得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始終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精準施用,有效降低藥劑負面影響,最終實現油茶的高產穩產,切實維護油茶林低產改造效果。
綜上所述,由于廣西地區土壤層較薄,喀斯特地貌分布較廣,可能容易導致石漠化等環境問題,再加之部分種植戶不能采用科學化撫育措施,加劇油茶林病蟲害發生和蔓延。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關部門應該應用油茶豐產高產技術,通過截干回縮、疏伐施肥、嫁接換冠、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使得油茶林恢復樹勢,實現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