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芳 王晨陽 王玉霞 沈 琦 杜利梅
(山西省蠶業科學研究院,山西 運城 044000)
種桑養蠶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現有的文獻來看,種桑養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炎黃時期,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蠶桑產業涉及蠶桑科普、種養殖、文旅、加工制造業、醫療、美容等多個領域,是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的典型。近年來,為穩定和推進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延長蠶桑產業鏈,山西蠶桑產業在技術進步、結構調整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在養蠶模式中的應用,推進了傳統養蠶模式的變革創新,提升了環境、質量控制和生產管理。
俗話說“養好小蠶一半收”。小蠶(1-3齡期)期體質比較虛弱又易引起蠶病的爆發,小蠶共育技術極大地解決了這些不足。
小蠶共育是養蠶技術從傳統的個體分散飼養向進一步提高科學養蠶水平和專業化飼養管理轉變的一項重大變革,它可以有效控制蠶病的發生,對蠶桑產業穩產、高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蠶共育方便蠶桑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推廣適合該區域的新品種以及消毒、飼養的新方法、新技術,實現科技人員與農戶技術上的無縫對接。
小蠶共育室應選擇建立在周圍環境干凈、空氣新鮮無污染的獨立的地方。小蠶共育室需保溫、保濕性能好,應設專用的蠶室、蠶具、貯桑室。共育室、蠶具不得同時供飼養大蠶用。周圍環境一定要能做到經常消毒,進入共育區大門應設立消毒池,共育室門口每天更換新鮮石灰。蠶沙坑要遠離共育區和桑園,不能設在共育室窗外上風處,以免病原被風吹帶回蠶室內。
小蠶桑園要根據小蠶用葉的特點加強桑園的水肥(以生物肥、有機肥為主)及除蟲(選擇殘留期短、低毒殺蟲劑)等管理,保證小蠶用葉的質量。
管理制度包括人員分工、防病、質量檢驗等等。
共育室工作人員一定要有很強的責任心,飼養技術要熟練,細心,掌握一般常見蠶病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小蠶共育室安裝智能化溫濕度控制系統,可自動控溫、控濕、勻風、換氣等。配備可移動共育車、塑料蠶匾等省力化配套蠶具。
小蠶好不好,首先是蠶種,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環境、優質、高產、抗病的品種。適合山西省小蠶共育技術的品種主要有“菁松×皓月”“晉蠶三號”“871×872”“華康”序列品種,“野三元”“野三元抗”等。

表1 桑葉采摘標準
小蠶用葉要求做到同色、同位、同品種、同葉形,應適熟偏嫩,做到老嫩、厚薄、顏色一致,不采雨水葉、蟲口葉和過老、過嫩葉,做到早晚采葉、計劃采葉。
小蠶采葉量少,通常用能保濕、透氣的濕籮筐采葉,上蓋濕布,少裝快運,運回貯藏備用。桑葉越新鮮,營養越好。所以貯藏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半天至1天為宜。貯桑環境要求低溫、多濕、偏暗和通風少,盡量減少桑葉水分和養分的消耗,保持桑葉新鮮。
5.1.1收蟻前的準備
收蟻工作要求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需提前準備好消過毒的塑料蠶匾、適合蠶匾大小的塑料布(無毒、無味、透明、聚乙烯材質)、收蟻紙、鵝毛、蠶筷等養蠶用具,參加收蟻的人員要進行合理分工:引蟻、切桑、給桑、調節溫濕度等都要有專人負責。
5.1.2感光及收蟻時間
春蠶一般早上5-6點揭開黑布,卵面朝上,開燈感光,待蟻蠶孵化2-3個小時,開始產生食欲后即可收蟻。最適收蟻時間應掌握在孵化2-3小時后、絕大部分蟻蠶已有食欲并開始徘徊覓食時進行。收蟻時間一般春季掌握在上午9點左右收蟻,11點結束。夏、秋季在7點左右收蟻,9點結束。收完蟻后如發現有未孵化的蠶卵,應繼續黑暗處保護,次日早上再感光收蟻。
養蠶用的塑料薄膜必須是無毒、無味,透明無色的聚乙烯薄膜。小蠶期采用切葉飼喂,1-2齡上蓋下墊。給桑后,將塑料薄膜上下包折,使之密閉。這樣,可以減少桑葉水分的蒸發,保持桑葉新鮮。3齡餉食后,除去下墊的薄膜,鋪上包裝紙,只蓋不墊。
每次給桑前約15分鐘,揭去薄膜,等給桑后,再蓋上。蠶眠止桑以后,不覆蓋薄膜不補濕,蠶座干燥,促進就眠,后期要進行適當補濕,以利于蠶兒蛻皮。
5.3.1給桑前的準備及切葉標準
給桑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剔除不良葉并將桑葉整好、切葉等。切葉大小要根據給桑次數、氣候情況、蠶的發育程度適當掌握。盛食期切桑可稍大,將眠時宜偏小,以利眠中蠶座干燥。切葉形狀有正方形、長條形、粗切葉。切葉是便于蠶兒吃葉,一般掌握蠶體長二倍,切成標準方塊葉。隨著蠶兒生長,切葉標準也隨著增大。1-2齡蠶盛食期可以適當偏大,3齡蠶盛食期采用粗切葉育。在各齡期眠前和餉食時,應切成標準方塊葉,并適當偏小。
5.3.2給桑時間及次數
小蠶共育要少喂勤添,按規定每天飼育4次,有時為節省勞力也可以每天給桑3次,分別為早上6:00時,下午13:00時,晚上20:00時。
5.3.3給桑量
給桑的多少,應根據蠶的生長發育、飼育形式,給桑次數、飼育溫濕度的高低來靈活掌握。一般1齡蠶給桑1.5~2層,2齡2~2.5層,3齡2.5~3層。給桑量還要根據蠶兒發育和上次殘桑的多少進行適當調整。俗話講:“盛食十分飽,起蠶八成飽”。各齡餉食給桑量只相當于前齡盛食期給桑量的80%,以到下次給桑前將近吃盡為適度,此時為“少食期”。盛食期食欲最旺,食桑量多,必須使其充分飽食。此后食量漸減,可酌情減少給桑量,直至入眠。
小蠶的適宜溫、濕度為:一齡,溫度27℃-28℃,干濕差1℃-1.5℃;二齡,溫度26℃-27℃,干濕差2℃-2.5℃;三齡,溫度26℃,干濕差2.5℃-3℃;各齡眠中降低1℃。
5.5.1擴座、勻座
蠶座的稀密,不僅關系到蠶攝取營養物質的多少,也和防病有密切關系。小蠶生長發育快,移動范圍小、對桑葉的感知距離短,必須提前擴座。每次給桑前要先勻、擴座,后給桑。
擴座、勻座方法主要是用蠶筷、鵝毛把匾內的殘桑連同蠶兒一起輕輕地向四周擴開。擴座動作要輕,勿傷蠶體,還要防止蠶兒埋人蠶沙而增加伏沙蠶。擴座、勻座次數,應根據蠶兒發育速度而定。1齡生長最快,每日上下午各擴座1次,2-3齡每天擴座1次。
5.5.2除沙
蠶沙在蠶座中堆積過多、過久,成為微生物滋生的場所,發酵散熱,蒸發出不良氣體,對蠶兒生長發育十分不利,易增加病原體傳染機會。所以,清除蠶沙是保持蠶座清潔衛生、使蠶食欲旺盛,減少蠶病傳染的重要措施,在陰雨多濕天氣尤為重要。
1齡不除沙,2-3齡起、眠各除1次,保持蠶座整齊、清潔、干燥。除沙時動作要輕,要求不傷、不丟、撿凈蠶、整好座。
眠起處理是養蠶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技術環節。外觀看眠蠶不食不動,但在生理上不僅是新舊體壁更換的過程,而且是機體內部結構的大變動時期。此時,蠶兒對不良環境及病原物侵入的抵抗力較弱,必須加強保護。一般可分為眠前處理、眠中保護和餉食處理3個環節。
5.6.1眠前處理
蠶眠前要加網清除蠶沙。加眠網適期,主要觀察蠶的體色、體形、食桑行動等的變化而決定。1齡期可以不眠除,把蠶沙攤薄,擴大蠶座,蠶頭放稀,多撒焦糠。如殘桑過多,蠶沙厚,仍應加網除沙。小蠶就眠快,加眠網寧早勿遲。1齡期大部分蠶體漸成炒米色,體皮緊張發亮,有部分蠶身上粘有蠶糞適時可加網,2齡大部分蠶體色轉成乳白,體軀肥短,有部分蠶馱蠶現象時,即可加網;3齡大部分個體轉成乳白,體軀肥短,體皮緊張發亮,并有個別將眠蠶時加網。還須注意氣溫高時和白天加眠網宜偏早,氣溫偏低時和晚間加網宜稍遲。少回育宜早,多回育宜偏遲。
蠶就眠前應加強飼養管理,給桑要處處給到,掌握飽食就眠,防止餓眠,注意控制給桑量。加眠網后有70—80%眠蠶時,就可分批提出青頭,要稀密適當,匾匾均勻。對青頭蠶要加強飼養管理,使其發育跟上大批蠶。
5.6.2眠中保護
眠中經過時間因蠶品種、蠶齡和眠中溫度不同而不同。在正常目的溫濕度條件下,1齡眠中經過約24小時,2齡眠中經過約20-22小時,3齡眠中經過約24小時,為了減少眠蠶體力消耗,眠中溫度要比各齡期食桑時低1℃,濕度眠中前后期略有不同:眠中前期(從止桑到發現起蠶)干濕差2℃-3℃,以保持眠中環境干燥;而后期(從發現起蠶到餉食前)干濕差應控制在l.5℃-2℃,使蠶順利蛻皮,要防止過分干燥,必要時適當補濕。眠中要保持安靜,避免振動。蠶室空氣新鮮,光線不宜過強,切忌偏光和直風吹。眠中要觀察蠶兒發育情況,適當調匾,使蠶兒感溫均勻,便于餉食處理。
5.6.3餉食處理
餉食應根據起蠶動態,頭部色澤深淺進行餉食。一般95%以上眠蠶已脫皮,頭部轉為褐色,頭部明顯變大,開始活動求食時即可餉食。餉食用葉要求新鮮而適熟偏嫩,切葉宜小,給桑量稍偏少,以免損傷蠶兒腸胃。餉食前先均勻撒一次亞迪蠶寶[亞迪蠶寶與新鮮石灰粉配比以本品一袋(兩藥)加新鮮石灰粉1kg拌勻]進行蠶體蠶座消毒,以薄霜度為宜,用藥15分鐘后加網給桑飼喂,2次給桑后即行起除,同時溫度應立即調升到飼養標準的要求。
小蠶期防病防害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具體要點有:
5.7.1蠶室門口每天更換新鮮石灰,嚴格洗手操作和換鞋入室的制度,進入蠶室、貯桑室要換鞋,室內放病毒罐(瓦罐最好)。除沙后、喂葉前要洗手。
5.7.2未經消毒的蠶具不能使用,每一齡期調換一次消過毒的蠶具,換下來的蠶具、蠶網一定要徹底清洗、消毒。
5.7.3大小蠶要做到嚴格分開,不混育。
5.7.4及時淘汰病蠶、弱小蠶。每次給桑前要注意觀察,發現病蠶、弱小蠶時要及時清除、淘汰。并進行蠶座消毒,對病蠶、弱小蠶要用蠶筷夾出,撿出的病蠶、弱小蠶不能亂丟,要放入蠶室內專用的消毒罐內。并要對病蠶、弱小蠶進行顯微鏡檢查,掌握小蠶群體健康狀況,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無病,健康的小蠶送到蠶農手中。
5.7.5正確進行蠶體、蠶座消毒。收蟻和各齡蠶餉食時使用亞迪蠶寶一次[亞迪蠶寶與新鮮石灰粉配比以亞迪蠶寶一袋(兩藥)加石灰粉1kg拌勻后均勻撒在蠶體蠶座上,以一層薄霜度為宜。
5.7.6及時處理共育室中的蠶沙,嚴禁長時間堆積,以防病原物交叉傳染。
5.7.7嚴防蠶兒中毒。共育室內及蠶室周圍不能有農藥和不良氣體存在,桑田人員不進蠶室,養蠶人員不能接觸農藥、煙草等有毒物質等有特殊氣味的物品。如一旦發生中毒,蠶室立即通風換氣,蠶座上撒新鮮石灰粉,促使蠶兒停止吸毒,并使用石灰水澄清液進行解毒。
5.7.8做好防鼠、防蠅、防螞蟻危害蠶兒,減少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