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夢麗
(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農業的發展,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我國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予以支持。農業企業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其中,農業科技創新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2021年,農業農村部在對《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提高龍頭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因此,提高農業企業創新能力已成為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國農業企業的創新意識普遍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使得我國農業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受限。當前,我國農業企業的創新水平如何、各企業之間的創新效率差異是否明顯,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農業龍頭企業代表著農業企業的最高水平,因此,本文選取河南省農業龍頭企業對其創新效率進行研究,以期能了解河南省農業企業的創新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更多其他農業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促進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
企業的創新水平決定著國家的創新步伐,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更是將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目前,關于我國關于創新效率的理論研究已經十分豐富。殷亞東認為技術創新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生命力,作者基于DEA模型、Malmquist指數模型等各種分析方法評價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創新效率,結果表明各省份之間的創新差異較大。王嘉麗、趙杭莉等也以高技術產業為樣本,從創新鏈視角出發,通過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測算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創新效率。研究發現: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創新水平在創新成果轉化階段較低,且存在東、中、西部發展不均衡的情況。史焱文、李二玲通過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研究農業企業的創新績效情況,發現目前集群農業企業的創新績效偏低。王洪港、陳培友也采用DEA方法對我國芯片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進行評價。王芳、劉亞甫以我國三大糧食功能區為樣本數據,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效率的整體時序演變和區域性差異進行評價,發現3個區域的農業科技創新效率呈現波動上升態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研究建議。徐鳳嬌、李曉梅收集了35家生態農業投資企業的面板數據,評價其創新效率損失情況,作者認為我國生態農業投資企業的技術創新效率較低。王曉夕、張新仕等認為農業科研機構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對科技創新有重要影響,但是,通過研究發現:河北省農業科研機構創新效率在全國處于中下游水平。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目前對創新效率進行研究的文獻較多,DEA方法也被應用到各個不同的方面。但是,大部分學者都是以區域數據作為樣本數據對某一地區的創新效率進行評價,較少針對企業數據進行分析。此外,大部分學者在對創新效率進行評價時都是以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樣本研究對象,較少關注農業企業的情況。本文根據河南省農業企業的面板數據對其企業創新效率的時間演化情況進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創新效率的變化情況,為農業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因此,本文選取河南省農業企業為樣本數據,基于企業數據對其創新效率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
數據包絡分析(DEA)一般被認為是用來測算效率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最早起源于Farrel(1957)提出的效率理念。DEA發展至今已經延伸出了多種評價模型,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兩個模型分別為CCR模型和BCC模型。由于,在理論研究中,BCC模型考慮了規模收益可變,較之CCR模型測算更加準確。因此,本文在結合前人文獻的基礎上采用DEA-BCC模型對河南省農業龍頭企業的創新效率現狀進行評價。經過改進的投入導向DEA-BCC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θ為技術效率得分。
本文通過選取我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第七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中河南省農業企業中的上市公司作為創新效率研究對象,去掉ST企業及數據缺失企業,最終得出8家農業龍頭企業。具體公司分別為: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及河南廣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進行簡稱)。本文所需數據均來源于巨潮資訊網站披露的各個企業2016—2020年年度報告,原始數據經手工整理得來,通過運用DEAP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
投入和產出變量指標是否恰當選取不僅直接影響了對創新效率評價是否準確,還反映了企業的創新水平。本文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以及綜合考慮前人文獻的投入、產出變量指標后,結合農業企業的現實情況,最終選取3個投入變量和2個產出變量作為河南省農業龍頭企業創新效率的評價指標體系,一家公司為一個決策單元。本文所需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創新效率指標體系
本文選取河南省農業龍頭企業作為創新效率評價對象,對其近5年來的創新情況進行評價。根據表2可以了解到,從近5年的行業平均值來看,河南省農業企業的綜合創新效率在2016—2018年3年間穩步提升,從0.548增長到0.739,3年間的增長率為34.85%,但自2018年之后又有所下降,呈現波動變化狀態。從近5年來各企業創新效率平均值來看,企業之間的創新效率水平差別較大,雙匯發展和牧原食品綜合創新效率相對較高,兩家企業5年來的綜合效率始終為1,這說明這兩家企業處于生產前沿,企業技術是有效的。棕櫚生態、新野紡織的綜合效率較低,近5年均值分別保持在0.24和0.40左右,排名較為靠后,說明這兩家企業的創新能力較弱,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傮w而言,近5年來,河南省農業企業的創新效率水平較為穩定,變化不大。

表2 綜合效率
純技術效率反映的是技術因素帶來的效率。通過表3可以看出,牧原食品、雙匯發展和三全食品的純技術效率在5年來始終為1,表明純技術要素被合理使用。而羚銳制藥、棕櫚生態和新野紡織的純技術效率均小于1,表明這3家企業的純技術效率未被合理使用,還有提升的空間。從行業平均值來看,河南省農業龍頭企業的純技術創新能力較為穩定,始終保持在0.8以上,2016—2018年為逐步上升的態勢,在2018年達到頂峰0.956之后又有所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河南省農業企業的創新能力有所下降。從各企業近5年來的平均值來看,雙匯發展、三全食品和牧原股份的純技術創新效率排名較靠前,而羚銳制藥和棕櫚股份的排名較靠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表3 純技術效率
農業企業的發展和我國的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是我國國民經濟賴以生存的基礎。隨著我國對農業經濟的重視程度加深,我國農業企業的重要性也愈發顯得突出。雖然,我國農業發展已經有的較大提升,但是,由于創新意識的不足,我國農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諸多問題,導致我國農業在一定程度上發展較慢。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農業企業如何更好地進行技術創新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以河南省農業企業為樣本,對其創新效率進行評價,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前農業企業的創新現狀,幫助我國農業企業更好地開展創新活動。
本文以河南省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樣本數據,對其2016—2020年間的創新水平進行評價。研究發現:這5年來河南省農業龍頭企業創新水平變化不大,且出于波動變化的趨勢,企業之間的創新效率差別較大,牧原股份和雙匯發展的創新效率較好,棕櫚股份和新野紡織的創新效率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各企業之間的規模及綜合實力差異導致的??傮w來看,河南省農業企業的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都在2018年達到峰值后,有所下降。雙匯發展和牧原食品的綜合效益與純技術效益均為1,這說明這兩家企業的創新能力較強,要素投入產出合理。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加持,農業上市公司是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對農業企業的創新效率進行評價有利于準確了解目前農業企業的創新能力現狀,為更好地促進企業創新提出建議措施,幫助提升農業企業競爭力。通過對河南省農業企業創新能力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力度。一方面,企業要提高創新意識,支持企業創新活動。創新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動力源泉,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競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競爭。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不斷加強的背景下,各企業應該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政府應對企業的創新行為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支持,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幫助企業更好的開展創新活動。2)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步伐。隨著科技興國戰略的提出,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國家應加快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質量測評體系,幫助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發展潛能。另一方面,學校和企業之間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共同構建育人平臺,匯聚合力培養企業所需人才。3)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知識產權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企業的創新及其重要,只有自身知識產權得到保護,企業才有創新動力。政府應加快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為企業創新行為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保駕護航。4)拓寬融資渠道,更好地支持企業創新行為。企業創新活動的實現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惠農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創新活動融資難的問題。尤其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許多中小農業企業遇到了融資渠道緊縮等問題,抑制了企業的創新行為?;诖耍畱斊鸬街鲗ё饔?,幫助解決資金問題,為創新活動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