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璐
桂平市江口中心衛生院 廣西 貴港 537229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血糖代謝疾病,主要因由機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所致,該癥隨著病程的發展,會導致較多的腎臟并發癥情況,其中腎小球腎炎及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均為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情況[1]。DN與糖尿病均為慢性疾病,具有較長的病程進展過程,DN根據病程的進展情況可以分為初期、中期及晚期[2],DN晚期治療方式及治療效果均有限,故對于DN的臨床治療需要保證在初期及中期進行。但是DN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不明顯,無顯著特征,較易被患者忽略,所以對于DN的早期診斷具有一定的重要性[3]。DN與糖尿病之間聯系緊密,其中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指數為糖尿病檢測中常規檢查項目,但在日常檢測中HbAlc指數會被諸多外界因素影響,檢測結果易出現不準確的情況,在該種環境下有學者提出對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變異指數(ha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進行檢測[4],該種理論提出后受到多種研究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將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尋HGI與DN發生風險之間的相關性情況,現發表如下。
病例對象選擇2020.10-2021.10期間于我院收治的204例糖尿病患者,包括70例DN患者,納入患者均征求過其與家屬的同意。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145例,女性59例,年齡在42~68歲,平均為(59.64±5.26)歲,病程在6~13年,平均為(9.54±2.51)年,BMI在18.24~27.56kg/m2,平均為(22.25±3.26)kg/m2,根據HGI指數進行分組,劃分為高、中、低三組,高HGI組54例,中HGI組60例,低HGI組90例。
納入標準:經過糖耐量診斷后,確診為糖尿病者;一般臨床資料完整者;治療近3個月內未進行手術、或具有外傷者;年齡在18歲以上者。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致使生命情況不穩定者;合并糖尿病神經性病變或其他嚴重并發癥者;具有精神藥物成癮史者。
收集納入患者的病歷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齡、BMI、病程及病史情況,將患者入院后測量的血壓情況,包括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情況收集整合;將患者入院后第2天的靜脈血檢查記錄進行整合,主要記錄空腹血糖值(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24h尿蛋白量、餐后2h血糖值(2h postprandial glucose,2hPG)、HbAlc指數與HGI指數。
統計學 SPSS24.0軟件,計數資料(n/%)、X2檢驗。DN風險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不同組間的計量資料(±s)采用LSD-t檢驗,其中HGI與腎損害相關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共納入患者204例,其中DN組70例,非DN組13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是否具有高血壓史及冠心病史、血壓情況、血糖值、腎損害指標情況、HbAlc及HGI指數中,差異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在性別、BMI及是否患有高血脂癥中,差異之間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DN發生單因素分析(±s)

表1 DN發生單因素分析(±s)
注:與DN組比較,*P<0.05
項目 DN組(70)非DN組(134) X2/t P 41(58.57%) 87(64.93%) 0.794 0.373女29(41.43%) 47(35.07%)年齡(歲) 60.23±5.64 58.65±3.25 2.538 0.012 BMI(kg/m2) 22.15±2.31 21.58±1.97 1.847 0.066病程(年) 8.64±3.54 6.35±2.48 5.380 <0.001高血壓史 40(57.14%) 45(33.58%) 10.501 0.001冠心病史 12(17.14%) 52(38.81%) 10.022 0.002高血脂史 18(25.71%) 37(27.61%) 0.084 0.772 SBP(mmHg) 145.36±7.25 139.65±8.01 4.990 <0.001 DBP(mmHg) 92.25±6.37 85.94±7.21 6.170 <0.001 FPG(mmol/L) 8.07±1.06 7.42±0.87 4.693 <0.001 2hPG(mmol/L) 11.17±1.48 10.59±1.27 2.923 0.004 Scr(μmol/L) 76.87±10.64 62.57±9.25 9.948 <0.001 BUN(mmol/L) 6.18±0.48 5.37±0.52 10.840 <0.001 Cys C(mmol/L) 1.17±0.38 0.87±0.36 5.544 <0.001 24h尿蛋白(g/24h) 318.25±101.74 61.05±24.58 27.808 <0.001 HbAlc(%) 8.05±0.54 6.82±0.81 11.439 <0.001 HGI(%) 0.42±0.07 -0.09±0.02 78.574 <0.001男
將得到的單因素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得知SBP、Cys C、24h尿蛋白、HGI及高血壓史為DN發生的高風險因素。見表2。
三組間的腎臟損傷情況跟隨HGI程度呈現由低到高的遞進形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HGI分組內腎臟損害情況(±s)

表3 不同HGI分組內腎臟損害情況(±s)
24h尿蛋白(g/24h)低 HGI組 90 57.42±9.05 4.96±0.520.75±0.31 48.05±38.34中 HGI組 60 69.61±9.34 5.75±0.631.02±0.45 201.25±50.37高 HGI組 54 78.05±8.54 6.32±0.43 1.36±0.32 349.67±78.24 F 93.733 115.346 48.958 521.387 P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例數Scr(μmol/L)BUN(mmol/L)Cys C(mmol/L)
三組間對比DN發生情況,其中高HGI分組的DN的發生率明顯高于低、中HGI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HGI分組內DN發生情況(n/%)
HGI與Scr、BUN、Cys C及24h尿蛋白之間呈正相關,HbAlc與24h尿蛋白呈正相關,P<0.05。見表5。

表5 HbAlc及HGI與腎臟損害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在我國內的發病率始終保持較高水平[5],由于該癥患病后,患者機體內長期處于高糖環境,機體內器官在該種環境中,將會逐漸發生病變,進而引發多種并發癥發生[6]。其中慢性并發癥于發病初期并無顯著臨床表現,與常規糖尿病患者無異,導致該種類型的病癥持續作用于器官部位中,逐漸演變為較為嚴重的疾病,對患者的生命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對于該類型的慢性并發癥,應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對于DN來說,該癥通常檢查患者的血糖情況,主要檢測HbAlc水平,但是HbAlc較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進而導致結果不準確。其中HGI是一種衡量HbAlc變異程度的指標,環境對其影響較小,故可采用檢測HGI指數的方式,判定患者是否患有DN癥狀。
經研究結果顯示,HGI指數為DN的高風險因素,腎臟損傷情況跟隨HGI程度呈現由低到高的遞進形式,HGI越高,損傷越嚴重。HGI是一種糖代謝表型,高HGI對蛋白糖基化敏感性增加,提升機體內糖基化最終產物累積情況,造成炎性反應,使炎性因子含量提升,機體處于持續的炎性反應中,進而對器官造成一定的損傷。根據研究結果顯示,SBP、Cys C、24h尿蛋白、HGI及高血壓史均為DN發生的高風險因素,因此在日常中,應注意保持血壓水平,并且注意檢測患者的尿蛋白情況,一旦發生異常變化,立即進行對應相關并發癥的病理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保證患者機體健康。但是本研究仍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并未對納入病例進行長期隨訪,對于因果關系的確定情況尚未可知,加之納入病例來源均為本院患者,來源較為單一,樣本量較少,結果缺少一定的普遍性,故再次進行研究時,應注意對患者進行隨訪,確定因果關系,保證數值準確性。
綜上所述,根據研究結果可知,HGI與DN的發生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并且HGI越高,患有DN的風險將會提升,加之高HGI與腎臟損傷情況息息相關,故監測HGI水平,能夠成功反應是否患有DN,能夠在DN發病初期發現并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