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青蘭
基于“四季天趣園”課程建構的“一季一會”園本節慶活動探究
邵青蘭
(無錫市雪浪中心幼兒園,江蘇無錫214000)
幼兒是積極的活動者和主動的學習者,直接經驗感知、操作和游戲活動是幼兒最主要的學習方式。筆者所在幼兒園圍繞“四季天趣園”課程踐行“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理念,尊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將自然、社會、幼兒與四季更迭的生活相聯結,積極開展“一季一會”之“探春”“嬉夏”“品秋”“暖冬”園本節慶活動,結合自然、人文、社區、家長等資源,采用多元融合的方式,對園本節慶活動教育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
節慶;經驗;游戲;生長
節日,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精神內涵。對于幼兒來說,節日是一種美好,是快樂,是可以創意的表達、深深的惦念……筆者所在幼兒園“四季天趣園”課程踐行“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理念,將自然、社會、幼兒與四季更迭的生活相聯結,旨在讓每一個雪浪中心幼兒園的師生循著節氣過生活,在相伴、共生中體驗自然生長的趣味及生命成長的美好。
在園本節慶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們始終堅持引領孩子與自然對話,與鄉土文化對話,與美食對話,與環境對話,與自我對話、與伙伴對話,發現、感受、了解、體驗、探究、創作、表達季節之美。
春天來臨,萬物萌動、耕耘播種。幼兒園內,梅花、玉蘭花、櫻桃花、海棠花、梨花相繼綻放,草地上,馬蘭、蒲公英、薺菜、小野菊等都從泥土中透出嫩綠的芽與小朋友們見面。春風吹過,柳條綠了,桃花紅了,角角落落都是孩子們的興趣和經驗。教師們把“探春”分為三個系列:“感恩春天有滋有味”“探秘春天童真童趣”“解碼春天美時美刻”,在確定主題活動開展的基礎上課程組開始組織各班教師們一輪又一輪地審議節慶活動日當天孩子們可開展的活動。在此期間,教師與孩子們一起打造環境、收集資源、制作宣傳海報等,在忙碌而又充實的準備中,在豐富又多彩的生活中一起迎接園本節慶日的到來。如,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自然尋覓、探索小草和野花,柳條與枝葉、香椿與馬蘭……并把這些自然物帶進園內進行積極探索與發現:原來小草野花也有不同的名字,香椿、馬蘭是可以成為美食,彼此共享,長長的柳條可以有無限的創意……就在園本節慶日活動的不斷籌備中,孩子們對春天的感知、對動植物的了解、一切與春天有關的經驗都開始不斷生長。

炎炎夏日,孩子們對嬉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團討,了解孩子的興趣,并基于孩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審議接下來孩子們想進行的嬉水系列活動,如,快樂運水、鑿冰探寶、瘋狂氣球、捉泥鰍、打水仗等。教師在征得孩子們的同意,確定節慶當天開展的活動后,孩子們一邊感知水的特性、探索水的秘密,一邊則熱火朝天地開始準備活動的計劃書、尋找可以合作的小伙伴、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哪里可以找到泥鰍并提前養殖進幼兒園的戲水池等……在此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在知識經驗上不斷生長,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籌備活動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習慣以及積極主動、認真專注、敢于探究與嘗試的良好學習品質獲得了有效的發展。
秋天到來,孩子從薄薄的夏裝換成了暖和的秋裝,自然界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草地變黃了,樹葉落了,蔬菜、水果豐收了,還有那秋季里的小蟲子……孩子們對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于是,教師們帶領兒童走進自然、尋找、觀察秋天,感知秋天的顏色、味道以及動植物的變化,萌發幼兒對秋天的熱愛以及與大自然資源的互動。然而,小朋友早就迫不及待在翹首盼望“品秋”節慶日的到來。這一天可以怎么玩、需要什么準備、可以邀請誰、怎樣的宣傳海報才可以把活動介紹清楚等等都是由孩子們說了算。孩子們從園內出發走進公園、走入自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各種有趣的樹葉,拾起散落在樹葉堆中枯干的樹枝、松樹上掉落的松果,并把它們帶到班級的各個區域,融進課程,帶到節慶活動的現場,所有在孩子們心間留下的痕跡便都是孩子經驗生長的地方。

冬天,雖然沒有春天的百花齊放,沒有夏天的綠樹成蔭,沒有秋天的果實累累,但有傲然挺立的梅花,有天趣園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有孩子們對暖冬節慶日的期待。他們開始積極地與教師們一起進行探討,決定要把家里的栗子、山芋、紅棗、花生等帶來冬藏,節日那天要與小伙伴們一起制作暖暖的愛心湯團,要親自嘗試制作一碗八寶飯,想做甜甜的金桔蜜罐,還想在那天舉辦一場冬日運動會,給小樹穿上漂亮的冬衣、設計一朵最美的冰凍花……與教師商議決定后的孩子們開始自己籌備材料、制作一張宣傳海報,并開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動的計劃書,孩子們在忙忙碌碌的籌備活動中,經驗獲得了生長,想象與創造也開始生根發芽。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教師們通過組織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是天生的探秘家,他們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春天為例,孩子們到處尋找春天的顏色、解碼春天的花朵。于是,教師通過與孩子們共同設計的“自然尋寶”活動,開展了一系列孩子們喜歡的自然游戲。孩子們為自然尋寶活動做了很多準備:其中一張尋寶卡是最重要的,每張尋寶卡上有孩子們標注的游戲說明與完成的任務,有些需要打鉤或者畫圈,有些則需要自己收集,有些則是比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捕捉到了孩子們善于發現的眼睛。當孩子們尋到了足夠的寶貝并整理收集后,他們把這些寶貝都帶到節慶日活動的現場并開展了許多有趣的游戲,如,氣味尋花、微光花園、鮮花甜品、百變柳條、時光里的椿、鮮花餅等自然游戲。
幼兒是天生的游戲玩家,他們生來就能與自己的舌頭、手指玩耍。夏天來臨,冰涼的水成了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材料之一,水是什么顏色的?有什么特性?可以做哪些實驗?孩子們開始把水以及可以和水一起做實驗的材料帶進了教室科學區。基于“兒童本位”的課程游戲化觀念,幼兒園為幼兒創設了豐富的探索環境,除了教室以外,科學發現室里也投放了豐富的探究性操作材料,戶外科學探索區有探索水流動的水管,水桶、探索制作水凈化的器材,沙水區內更是為孩子們提供了探索物體沉浮的工具材料,甚至在一段時間還養上了金魚,只是為了解答孩子關于魚兒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家。在對水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探索后,孩子們對于水的特性有了充分的了解,也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嬉夏”節慶日的那天,他們決定要和水做游戲:打水仗、捉泥鰍、吹泡泡、運水接力賽、潑水游戲等,孩子們在操作、探究、感知和玩樂中探秘水的神奇,感受到科學的神奇。
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的世界沒有規則,創造力如花兒綻放。金色秋日,樹葉五彩斑斕,孩子們約上家長、教師一起走進落葉世界,探索、發現、思索、想象與創作。他們找到并發現了一些奇特的樹葉,有的葉片很大,有的形狀很特別,有的顏色不一樣……“品秋”節慶日那天,小朋友覺得:可以與落葉做游戲,可以玩落葉大變身的游戲,可以舉辦一次落葉T臺秀,想在一場落葉雨中奔騰跳躍。教師們珍視兒童天性,尊重幼兒游戲精神,引領孩子們在自己設計的節日游戲中自然生長。

幼兒是天生的美食家,哪怕他還不會說話,卻依然不缺品嘗美食的能力。秋收冬藏,秋季成熟的栗子、紅薯、紅棗、桃核等,孩子們除了想各種辦法把它們冬藏以外,他們更想在新年來臨之際,制作一頓豐盛的美食犒勞自己。“暖冬”節慶日的當天,孩子們自己搟面皮包餃子、榨蔬菜汁做各色湯圓、在園內樹林里用磚頭堆砌爐子,找來樹枝生火煨山芋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紅棗、栗子、糯米在教師的幫助下,實現了孩子們想親自制作一碗八寶飯的愿望,暖暖的日子里,除了美食的飄香,更是見證了孩子們源于生活與游戲的自然生長。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告訴人們,讓孩子走進生活,走進自然,以自然為素材,以自然為老師,感受自然的萬千變化。筆者所在幼兒園在“四季天趣園”課程的建構過程中,始終重視自然資源在幼兒學習與發展中的價值,將自然、社會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聯結,注重幼兒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以筆者所在幼兒園項目活動“年輪”為例,活動源于班里小朋友帶來的一堆木片,班級孩子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木片上的年輪持續關注。
基于筆者所在幼兒園不斷提高教師課程資源的建設能力,每一位教師都保持對課程資源的敏感度,那么,木片,會不會給孩子們新的學習和發展?木片,會和孩子們發生怎樣的故事?帶著這些思考,教師和孩子們圍繞木片進行了探討,并逐步梳理孩子的已有經驗與未知經驗,預設學習的可能。在與孩子們的持續互動中,教師確定孩子們感興趣的不是木片本身,而是木片上的年輪,一場關于年輪的探索之旅為此展開了。

從認識年輪到探索年輪、從年輪的秘密到年輪與年齡之間存在的聯系、從年輪粗細的探索到樹齡的估算、從大樹的年輪到生活中的年輪、從自然中的年輪到生活中的年輪、從年輪的藝術創作到孩子把自己定義為“年輪”,孩子們對年輪的已知和未知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無限的想象,在邊探索邊記錄的過程中,關于“年輪”有關的經驗持續得到生長,并以生態身份把自己想象為一個年輪,用稚嫩的筆觸記錄年輪的故事。教師們看到了孩子在自然中的學習,感受到他們對自然的喜歡,了解到他們對于自然中生命成長的關注,見證到孩子們同理心與關愛得到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應該給孩子們留下些什么?筆者想,不斷獲得有益的新經驗是幼兒園課程的核心追求,但在孩子們的眼中,節日是自然有趣的生活,是記憶中深刻、珍貴的一部分。定格此時,留住美好,便能留住楓葉般炫彩的童年。
一系列的節氣活動,教師們沒有強壓讓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而是尊重孩子們用獨特的筆觸記錄活動中有趣的發現、自己經歷的有趣的事、遇見的困難……教師們把孩子們的記錄進行梳理,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制作成一本課程故事書,讓他們隨時都可以回憶和分享。同時,教師會在觀察孩子的同時通過拍照、便簽記錄的方式記錄孩子的精彩瞬間與童言趣語,過后教師會把針對每一個孩子的記錄整理在每個孩子的成長記錄本上,在學期末當作禮物送給家長與孩子們。這些記錄的價值在于可以便于對孩子已有經驗的回顧、對未知經驗的期待,更是孩子成長中的生活記憶,是永久的美好。
并且,在與孩子們一起整理、記錄活動發現的時候,孩子們除了有收獲經驗后的欣喜,更是充滿對未知的期待,教師們會一一記錄下孩子的新問題,再圍繞問題進行探討、梳理價值經驗,開展新的項目活動,解決問題,收獲新的經驗,如此循環往復,不斷豐富幼兒成長經驗。
筆者所在幼兒園的四季園本節慶活動,立足于“兒童本位”的課程游戲化初心,始終與自然、社會、兒童經驗緊密連接,凸顯當季特點,指向五大領域的發展目標,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在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中,教師們能感受到孩子在其中的專注、沉浸,在課程中清楚地看見孩子們的深度學習、美好成長。
[1]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美RuthWilson,鄒海瑞,廖寧燕.幼兒園戶外探索與學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0.
[3] 美RuthWilson,鄒海瑞,廖寧燕.幼兒園戶外創造性游戲與學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0.3.
[4] 葉俊秋.淺談幼兒園開展節慶活動的重要性[J].讀寫算:教師版,2016(46).
G612
A
1002-7661(2022)13-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