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蓮鳳
摘要:公共圖書館在“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積極為中小學生開辟第二課堂實踐基地。在課堂實踐中,以“活動”為突破口,深入研究實踐課堂教學模式,用“地圖”為實踐載體,用“活”地圖,增強課堂趣味性,讓課外研學“動”起來,課外服務“亮”起來,愛國情感“融”進來,雙減政策“落”實地。
關鍵詞:地圖? ? 趣味課堂? ? 雙減“落”地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隨著“雙減”細則的落實,中小學生的課外時間大大增加。中小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作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力補充,在指導未成年人閱讀、提供圖書資源、開展教育活動等方面具有極大作用。結合學校教育實踐,來賓市圖書館與周邊學校合作開辟了中小生第二課堂研學實踐基地,在實踐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活用地圖,構建實踐基地趣味課堂”研學實踐,更新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促進了雙減工作的有效落地。
一、借你一雙慧眼,看透地球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顯性和隱性地理知識,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以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在實踐課堂上,老師設計了系列問題,帶領學生看地球,培養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構建地圖體系。具體的做法:請學生觀看地球儀,假設自己站在地球的某一處看地球,從地心到地面再到天上,或者反過來,從天上到地面再到地心,站在地球的某一處,回憶與地理有關的知識。假如,你站在地心,你就想想,地質剖面圖、地形剖面圖、土壤剖面圖,再具體想想地球的結構如何?有多大?半徑是多少?假如,你站在地面,處于什么位置?你會看到什么?看到山,山有多高?看到水,水有多深?會吹到什么風?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假如,你站在地球的上空,請你分析山脈的分布,水系的分布情況,回憶等溫線圖、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等知識。在課堂實踐中,通過具體問題,圖文結合,以圖導學,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從而形成空間觀念,構建地圖體系。
二、用你一雙巧手,拼畫地圖
陶行知先生說“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 在來賓市圖書館實踐課堂中,設計很多孩子們喜歡的“拼畫”地圖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濃厚興趣。
拼圖游戲。印制各種類型的空白地圖,挑戰者可以根據目標要求通過涂色、拼圖、填注等方式完成目標任務,表現好的會得到一份精美禮品。比如,空白中國行政區圖,第一遍填注省名,第二遍填注簡稱,然后再分別填注省會、山脈、河湖、鄰國、鄰海等。這樣既提高了地圖本身的使用效率,又增加了學生對填圖的樂趣,不斷提高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理解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又達到了既見樹木,也見森林的效果。據抽樣調查,學生參與“中國行政區劃”拼圖活動,在考試中相關類型的題目都得滿分
勾畫簡圖。地理簡圖就是用簡單的線條去勾畫地圖圖形。實踐課堂中,老師用最簡單的筆畫在短時間內迅速而準確地繪出實踐課堂所需要的示意圖、簡圖,邊講邊畫,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以前沉悶單調的課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老師所要引導的問題上,如果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簡圖,學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夠牢固記憶,更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例如:“全國主要鐵路干線”:邊講邊在黑板左上角用圓圈繪出鐵路干線交匯點,然后用直線條連接成為鐵路干線;先標注全國鐵路樞紐中心北京,再在相應位置標注全國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線相連,說明該線路名稱;講一條干線,畫一條,畫完南北鐵路干線,再到東西鐵路干線;最后,再熟悉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要求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而且根據鐵路干線結合農民工的流向思考從本地區出發到北京、上海等都會的近便線路。實踐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用此方法,實踐課堂還引導學生繪畫中國的水系圖,公路圖,自己動手,繪制地理簡圖,以便行走“江湖”。
三、給我一塊硬幣,帶你環球旅行
實踐課堂中,“在玩中做,在做中學”,創建快樂與智慧的學習氛圍很重要。實踐課堂中,老師們設計了這樣的游戲,“拋硬幣,當導游”。掏出一塊硬幣,拋向空中,當硬幣落在地圖的哪里就介紹這里的情況。先由老師主持,當導游,每當學生拋硬幣對哪,老師就有順序有重點的介紹這的情況,介紹完后,學生作為游客,自由提問有關這兒的問題。幾次示范后,把游戲的主角轉向學生,由學生主持,學生當導游,老師當游客,提問。例如:學生拋硬幣選中臺灣,老師就按照設定的模式,有順序地介紹臺灣: 地理位置,范圍,民族與人口,地形,氣候與自然資源,經濟,最后到其他(如城市職能等)。此過程充滿游戲的樂趣,又具有挑戰性,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感受到課堂帶來的成長與快樂。
四、繪千山萬水,祖國有我更富強
“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己的家鄉開始的。”愛家鄉是愛祖國的基礎。為了生動具體的鄉土地理材料與科學的地理觀點轉化成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使他們從小樹立起建設美好價下行、改變家鄉面貌的責任感,使愛國主義教育更為具體化。在實踐課堂中,老師們還設計了“我為家長畫地圖”“地圖中的故事”等實踐活動。“旅游導圖”“歷史名人分布圖”“防洪地圖”“防震地圖”“疫情布防圖”……一幅幅關于家鄉建設的地圖,一個個鮮活的地理地圖故事,展示了學生的地理視野和知識領域、更體現了他們熱愛家鄉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用地圖,構建實踐基地趣味課堂”研學實踐是來賓市圖書館積極利用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在“雙減”政策下積極采取針對中小學生讀書的服務舉措。在實踐課堂中,以“活動”為突破口,深入研究實踐課堂教學模式,用“地圖”為實踐載體,通過開展“讀圖、識圖、說圖、繪圖、用圖”系列活動,用“活”地圖,增強課堂趣味性,讓課外研學“動”起來,課外服務“亮”起來,愛國情感“融”進來,雙減政策“落”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