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強
2016 年 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作出重要指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各科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目前在分析化學教學中,在既有課程內容中發掘思政元素,通過科學論證和實踐使之成為學生易接受的課程內容,繼而實現全過程的思政教育,該過程稱作課程思政重構的研究。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可實現分析化學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相互促進,形成協同效應。化學專業課程的思政重構研究,已經成為高校化學課程建設與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
一、分析化學教學中課程思政重構的探索思路
一線的教研團隊和教師在分析化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主要思路是精心挖掘與分析化學知識點相對應的思政元素,構建思政案例庫,并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來滲透和融合,實現價值的引領,該過程即分析化學課程思政的重構過程。
分析化學課程自身具有顯著的可實驗驗證特性,特別適合科學論證、以理服人,適合課程思政重構。課程思政的重構要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思想引導和價值引領相結合,通過精心挖掘、設計思政元素,將家國情懷、法制意識、環保意識和國際視野等意識形態潛移默化地融入課程教學。可在制訂分析化學課程中的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的前提下,對課程思政進行重構;或通過構建思政案例庫,挖掘學科前沿的思政元素,開展全覆蓋課程思政教育。
二、分析化學教學中課程思政重構的探索策略
國內的一線教師和教學團隊如何在分析化學教學內容中融入課程思政,主要在對教師的要求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提供了一些探索經驗。
1.教師政治素質要求
課程思政是一項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的改革,如果在教學中強行植入與課程無關的思政教育說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課程思政對分析化學教師有著更高要求,即要深刻挖掘分析化學知識點對應的思政元素。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這就要求分析化學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豐富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時要涉獵更廣的科學史,尤其是分析化學史和當下時事與生活熱點。只有提升了自身政治素養,才能有意識地把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分析化學內容的教學中來。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作為分析化學課程教師,有責任積極投入該課程的思政重構中,在提升自身政治素養的基礎上勇于扛起 “思政擔”。
2.教學方法要求
如何挖掘出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思政元素是實現課程思政的前提,分析化學教師要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思政融入,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課程思政的有效開展,避免牽強附會、生搬硬套。
(1)教學形式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形式單一,以教師主講為主,單一的教學形式不能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達不到專業知識與價值引領同向同行的效果,故專家學者認為要推動課程思政的有效開展必須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孫寅璐等提出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學生課外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類型多樣化。孫文亮提出應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在方法上融合課堂主講、現場回答、線上互動、課堂反饋等教學方式進行探索和研究。
(2)線上線下相結合
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模式不再是單一“我說你聽”的單向傳遞,而應是雙向多途徑的傳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堂可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的優勢,彌補線下教學單向傳輸的局限性。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新媒介等資源,合理布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內容,建立多元化教學資源平臺,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多個團隊都提到慕課,認為慕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可行性。另外,侯思懿等提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可利用現在學生手機不離手的特點,進行微信群、QQ群、課前推送預習課件、翻轉課堂、在線授課等多種授課方式的嘗試。
(3)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分析化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以往采取的是形成性評價,其中包括實驗、期中、期末、平時成績等,多位教師提出還應增加學生的思政考核。王煥鋒團隊認為課程思政在開展的過程中要重視構建多重反饋渠道,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和多渠道的答疑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許輝團隊提出,完善課程評價體系要根據我們的教學目標適當地加入課程思政元素,設計體現課程思政特色的學生作業,然后給予一定比例的平時考核成績。
(4)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的應用
李芳清提出要有效利用案例開展教學。教師通過大量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案例,采用案例教學法大大增強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思政的理解,從而避免生搬硬套,枯燥無味。另外,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可以避免教師“一言堂”,比如PBL(以真實問題為導向)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PBL教學法通過問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讓學生親身感受分析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容易形成情感共鳴,較課程說教更容易接受。通過如此的課程思政,能夠讓學生從書本走向實際,從小視野走向大格局。
三、結語
課程思政是近年來國家倡導的一種新穎的教學理念,課程思政開展時間尚短,在專業教育實施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課程思政未能落在實處。比如課程思政的理念尚未在教師中形成共識,教學設計不完善,缺乏整體規劃,思政教育模塊并未納入評價體系。另外,思政教師和化學教師嚴重缺乏相互交流和合作研究,各自為營,這就導致很難實現協同效應。
雖然分析化學教學中課程思政建設存在諸多問題,但作為新時代的化學教師,要敢于挑起這重擔,完成課程思政這個大課題,為祖國培養更加優秀的學生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呂家根,張成孝,杜建修,等.分析化學“課程思政”重構的思考和教改探索[J].大學化學,2021,36(03):91-94.
[2]顧佳麗,叢曉雨,榮鳳新,等.分析化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廣州化工,2021,49(03):144-145+148.
[3]李芳清,劉淑娟,曹小紅,等.在“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探討[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03):276-278.
[4]盛騫瑩,張波,張文清,等.課程思政融入分析化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化學,2021,36(09):34-41.
[5]王超男.在分析化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探索[J].廣東化工,2020,47(17):186+168.
[6]趙曉偉,呂宏光,張歡.分析化學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J].化工管理,2021(15):27-28.
[7]董麗,倪天軍,胡亞平,等.分析化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合理融入[J].藥學教育,2021,37(02):29-33.
[8]可迪,陳明麗,楊婷,等.分析化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探索與實踐[J].廣州化工,2020,48(22):229-231.
[9]孫寅璐,姜宏月,熊英.“課程思政”背景下的分析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探究與實踐——以色譜教學為例[J].大學化學,2021,36(03):95-98.
[10]孫文亮.將思政教育引入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廣東化工,2019,46(10):177-178.
[11]王煥鋒,李玉玲,王利平,等.分析化學理論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探索[J].大學化學,2021,36(09):52-57.
[12]吳呈珂,申聰聰.課程思政在高校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32):133-134.
[13]侯思懿,韓愛霞.基于“課程思政”的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J].廣州化工,2021,49(09):214-216.
[14]宋小杰.基于課程思政新理念下的“無機分析化學”專業課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安徽化工,2021,47(01):139-140.
[15]阿合買提江·吐爾遜.藥學專業分析化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探析[J].廣州化工,2021,49(17):210-211+214.
[16]喬校暢,崔立峰,金具濤,范洪波.在大學分析化學中落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討[J].廣州化工,2020,48(02):131-133.
[17]許輝,平貴臣,史全全,等.農業院校分析化學在線開放課程引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探索與實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2):54-57.
[18]李翠平,張憲.分析化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探索[J].國際公關,2020(12):90-91.
[19]閆衛紅,劉學國,曾憲彩,等.關于分析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廣州化工,2021,49(22):117-119.
[20]黃寶美,楊智文,張思涵,等.新時代背景下分析化學教學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廣州化工,2021,49(18):199-201.
[21]王坤,任麗英,馬允,等.《分析化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開展思政教育初探——以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教學為例[J].廣東化工,2021,48(22):267-268.
[論文受廣東省教育廳課題“2020年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GDZZJG2020158)的支持。]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