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8年以來,縣級融媒體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在我國各地涌現。作為與基層群眾聯系最緊密的基層思想文化宣傳主陣地,縣級融媒體中心發揮著整合縣級媒體資源,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強化輿論引導能力、綜合服務能力、信息聚合能力等作用。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難免存在各種現實問題。基于此,文章通過實地調研等方法,綜合分析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情況,發現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普遍存在重增量輕融合,建設及運行保障機制不匹配,宣傳內容吸引力、影響力不足,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等問題。針對以上共性問題,文章從轉變理念,統一思想、加強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內容形式,優化采編流程、提升從業人員待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對策,旨在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助力。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媒體融合;建設發展;問題;完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9-0108-03
一、引言
從2018年起,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就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融媒體APP“萬榮故事”和融媒體APP“智慧平遙”以及融媒體APP“掌上高平”等山西的縣級融媒體就是這方面的例子。為了深入了解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整體狀況,對部分縣區進行走訪調查后發現,在走訪的絕大多數縣市,融媒體中心都早已經建成并且在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并且,不少縣級融媒體中心都正在探索建立以“兩個效益”(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為基本特征的新融合模式的方法。
在對原先的諸如縣廣播電視臺和新聞中心以及政府網站等有關部分進行整合的情況下,淳安縣所建立的融媒體中心成了國內首批縣級融媒體試點之一,在全國較為典型。
淳安縣融媒體中心的視頻和節目以及新聞內容充分借助了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轉型和升級,該融媒體中心在基層輿論陣地中所具備的正面推動效應,在加大當地旅游和企業的宣傳力度的基礎上不斷凸顯。
隨著融媒體進程的深入推進,盡管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踐經驗在不斷積累,然而處于探索階段的縣級融媒體中心所存在的問題依舊是普遍的。
一是人才團隊的素質呈現出整體較低的狀況。
二是內容在生產力和傳播力方面都顯得較為不足。
三是轉型的運行在體制機制滯后的情況下,顯得非常不暢。
四是在遇到理念瓶頸的情況下,國內多數縣級融媒體中心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尤其是隨著融媒體形式的逐漸豐富,如短視頻、直播等形式的進一步繁榮,當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已經開始與受眾的需求產生脫節[1]。
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重增量,輕融合問題突出
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方面,有四個步驟得到了遵循:一是整合掛牌;二是重組架構;三是完善平臺;四是規范運營。從客觀現實看,這也是被調研的縣級融媒體中心中都已經達成的。不過,以僅僅停留于初步架構搭建階段為特征的這些融媒體中心,到目前為止,實際上并未真正地運營起來。
其根源在于難以盤活存量卻重視增量的不良傾向,在現如今的融媒體建設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內部機構在急于求成的施政作風之下,在建設之中既沒有整合,也沒有改革舉措。無論從何種意義上分析,融媒體中心的掛牌成立和縣級融媒體建設的完成之間是不能畫等號的。
在互聯網時代,黨在基層宣傳方面的輿論主陣地之一,就是起到多方面作用的縣級融媒體中心。這些作用之中,除了最重要的與基層群眾建立聯系方面之外,還有公共服務功能和黨務政務服務的功能,以及輿論引導的功能。
在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的情況下,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所在地縣委、縣政府,既沒有做到大力推進工作,也沒有做到在困難的克服之中主動作為。其結果就是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上,政府主體的投入較少。
針對上述問題從自主觀的角度不難發現,大部分縣級融媒體存在側重于傳統媒體的采編業務而輕媒體融合的問題,即表現為只是簡單地在形式上將融媒體中心作為新的傳播載體。
也就是說,在缺乏融合的意識的情況下,相關的人員因為沒有產生將傳統媒體予以轉型升級的想法,所以也難以適應新媒體帶來的變化。對于每一位媒體工作者來說,輕融合既體現在經營管理和體制機制方面,更體現在內容的生產上[2]。
總之,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重增量和輕融合的問題最為突出。
(二)建設及運行保障機制不匹配
在關于融媒體中心建設及運行保障機制方面,根據展開的實地調研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對于媒體融合,特別是對于縣級融媒體中心來說,關鍵性問題即為體制機制建設。體制建設難的問題,實際上也是現如今不少縣級融媒體中心負責人所普遍關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融媒體中心對技術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能夠具備從事相關技術方面工作能力的人并不多。跟一般的行業,特別是跟傳統行業的從業者相比,融媒體中心從業者在薪資報酬方面也理應高出很多。
不過,無論是薪酬制度,還是工作人員的其他待遇,在大多數縣級融媒體中心往往都是不夠合理的,這需要對單位的激勵機制進行革新。現如今的融媒體中心還存在有不少市級和縣級有關管理機制方面問題,如相關的機構并未做到按融媒體的組織架構和產品服務方面業務流程去重新架構。也就是說,不少地方,不管是新聞辦和政府網,還是廣播電視臺,都還僅僅是以組合在一起的形式,在一個辦公樓中辦公。在基層融媒體實踐流于形式的這種情況下,較為科學和切合實際的頂層設計都難以落地。
(三)內容吸引力不夠,影響力不足
作為基層輿論思想宣傳的主陣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內容安排方面有嚴格規定,與黨政機關日常活動相關的新聞報道,通常情況下占據了總體新聞報道的很大篇幅,而原創內容在側重于政治宣傳的總體要求之下顯得偏少。在以碎片化閱讀為重要特征的現如今,缺少優質內容會造成融媒體中心的產品難以引起受眾的關注。
現在,不少縣級融媒體中心已搭建并且入駐20多個宣傳平臺。這之中既有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央視新聞平臺,也有自媒體、短視頻以及省級媒體智慧云平臺等。表面上的平臺更換,并不意味著內容方面的實際變化。對于關注量大小的不夠重視是縣級融媒體中心所呈現出來的普遍性錯誤傾向。實際上,要對內容質量高低進行檢驗,必須以閱讀量,也就是多少受眾會關注宣傳平臺所發布的內容為基本的標準。
(四)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吸引力不足
針對我國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在崗員工進行調查走訪發現,業務素質整體較差并且難以適應新形勢所需的媒體人員占了絕大部分,且主要以當地人為主。在不少縣級融媒體中心里,35歲以下的員工寥寥無幾。也就是說,不管是人才的質量,還是人才的數量,都需要縣級融媒體中心予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和吸引力不足,在不少縣級融媒體中心是長期存在的問題[3]。
由于缺乏年輕的生力軍,縣級融媒體中心也不免失去了改革創新的動能。在內容輸出的方式失衡和技術革新能力缺乏的情況下,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步伐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就當下不少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人才梯隊狀況而言,必須重視引進專業人才和對當地融媒體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更新轉型,才能提高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造血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長足發展。
三、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完善對策
針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方面的種種問題,相關方面要做到強化認識,統一思想,在制度建設、過程管理和人才培養方面需一齊推進,創造縣域宣傳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一)轉變理念,統一思想
首先,要做到不斷強化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功能的認識。圍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兩大主題,可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對主流輿論陣地平臺功能予以有力地強化;二是將多元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不斷地提升起來;三是拓寬社區信息服務平臺功能;四是發揮好智慧城市重要抓手方面的功能。
其次,在擺正當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思想態度的前提下,徹底摒棄陳舊的思路和想法,從而樹立起牢固的媒體融合發展新觀念。以遵循新媒體的發展規律為基本原則,強化互聯網思維,并真正打通媒體內部組織結構,盤活和融合原有的內部資源。
最后,要增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的媒體融合意識,清除僵化的固有思維。與時俱進的觀念和思路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推動是極為重要的。在社會治理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媒體融合要考慮到為老百姓真正所需:一是服務;二是政務;三是新聞。在服務和引導群眾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要轉變思想,把握好與時代同頻的發展方向,不斷向著新的高度出發[4]。
(二)加強體制機制改革
不管是經營發展,還是新聞采編內容的完善,在管理體制中都顯得非常重要。在現在的新媒體環境下,跨界合作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分別有技術方面的優勢和內容客觀、公正、權威的優勢。在各取所長的情況下,可以成立以負責設備的開發和經營方面業務為基本要素,既包含新媒體又包含傳統媒體的公司集團。由此便能在不斷吸納具備技術能力的年輕員工同時,又可以穩定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老員工隊伍。
就用人機制而言,可以將技術人才獨立出來,建立新的聘用模式。對于能夠處理常見技術問題的人員,可以采用聘任制,而對于以流動性特別強為基本特征的技術水平較高的人員,可以采取勞務派遣的方式安排工作事務。
這樣,在遇到一般技術人員處理不了的問題時候,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聘請這些勞務派遣人員來進行檢查。在運行機制的建立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一定要做到嚴格遵循媒體發展規律[5]。
(三)創新內容形式,優化采編流程
在立足于各地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才能夠以新聞本土化為原則,做到在深耕內容的同時,將優質的原創內容生產出來。無論是外宣,還是內宣,都要將內容質量提升起來。在報道有新意的基本要求下,內宣方面要做到:一是要對報道的主題加以精心選擇;二是在圍繞主題的情況下,做到自各種角度深度挖掘;三是講究人文情懷;四是在對時代發展主旋律加以準確把握的情況下,將有溫度有廣度和有深度的主題報道予以寫出來。在外宣方面,要將學習機制首先建立起來。這樣,通過與各級的新聞媒體相互溝通,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而在將稿件及時地提供給區級以上新聞媒體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將隊伍傳播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6]。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要抓好人才的培訓工作。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一是要做到積極主動做好技術和業務上的培訓工作;二是在跟各大高校傳媒專業建立合作的前提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通過聘請高校里的專家學者的形式,將長期的專項培訓提供給在崗的相關員工;三是建設針對不同層次人才的激勵政策,讓優秀的人才能夠發揮所長,更加充分地挖掘員工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地提高融媒體中心的戰斗力,真正發揮出基層輿論橋頭堡的作用[7]。
其次,吸引優秀復合型人才。一是出臺優惠政策,在政策上為數字技術創意型人才提供充足的保障,從而吸引更多人才來工作;二是對員工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要站在員工立場,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解決[8]。
四、結語
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方面,不能奢望通過一兩次改革便一勞永逸,必須通過長期堅持,不斷進步才能取得成效。尤其需要避免只是簡單地引進將高科技設備或者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進而導致各個方面的工作偃旗息鼓的情況,這會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方面,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避免一蹴而就的想法。在當下的傳播環境中充滿了各種未知因素,這種未知的不確定性對當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既是巨大的挑戰,又帶來了發展的契機,必須在深入了解當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傳播特征的基礎上,采取適合當下傳媒環境的對策和建議,才能針對性地解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起到有效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作用。
總而言之,每一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都需要立足于實際情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制度和過程管理和人的培養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將國內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鐘瑛,朱雪.縣級融媒體平臺化對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作用和路徑[J].東岳論叢,2022(4):73-79,191-192.
[2] 張和.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之道[J].新聞前哨,2022(8):56-57.
[3] 何鳳.信息減貧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耦合路徑[J].今傳媒,2022,30(4):35-38.
[4] 孫旭平.強化引導 優化內容 創新架構 改良渠道:縣級融媒體新聞生產與傳播的挑戰及應對[J].中國地市報人,2022(4):114-116.
[5] 張桂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策略分析[J].中國地市報人,2022(3):101-102.
[6] 趙珊珊,李君,馮晴.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路徑研究[J].廣播電視網絡,2022,29(4):110-112.
[7] 田嘉寶.縣級融媒體中心短視頻內容生產傳播策略研究[J].媒體融合新觀察,2022(2):65-67.
[8] 譚啟明,卜雅靜.縣級融媒體發展中記者的轉型之道[J].新聞前哨,2022(7):31-32.
作者簡介?胡俊,專科,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報道、視頻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