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覃業彥
石門縣,位于湘鄂交界處,素有“湖南屋脊”之稱。在石門縣第五完全小學(以下簡稱石門五小),有一支足球隊,隊員們跟教練一起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訓練,追逐夢想。
這支山區里的球隊,接二連三地捧回國家級賽事獎杯。
石門校園足球出圈,究竟有什么秘訣?據了解,近幾年,石門校園足球在普及程度、師資、場地硬件等方面,均已取得長足發展。目前,該縣有8所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大山里的孩子也想踢足球,能奪冠靠的是敢沖敢闖不服輸的拼搏精神,確實可算奇跡!”12月27日,石門縣教育局局長李世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雙減”政策下,該縣正鋪開了“足球育人”“體智雙修”的教育新畫卷。
山區隊伍,拼出奇跡
2020年8月,第三屆“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上,石門五小從32支強隊中過關斬將,脫穎而出,勇奪季軍。
在最關鍵的幾場比賽——小組第一爭奪賽、8進4淘汰賽和季軍爭奪賽中,孩子們打出了三場漂亮的“逆風球”。一次次上演落后、扳平、再反超!
2021年國慶期間,石門五小再一次驚艷了所有人——奪冠第六屆“立壹杯”全國邀請賽。足球教練謝波表示,“小組賽贏南京鼓樓隊,半決賽贏合肥冠軍合肥眾義隊,決賽贏江蘇省冠軍江蘇太倉百川源源隊,這次冠軍是我們獲得的最有含金量的冠軍。”
石門五小擊敗一批少兒足球俱樂部、足球學校的隊伍,榮譽的背后,是一條艱辛的逐夢路。
山區的學生普遍個子偏小、瘦弱,身體對抗力較弱。謝波研究出了一套“小靈快”踢法——腳下頻率快、頭腦反應活,以己之長攻人之短。
瞄準方向,堅定前行。石門五小足球隊每周訓練6天,每次兩個半小時,其中,球感方面的技術訓練達到40分鐘。在謝波看來,日復一日的積累,才能換來腳踏實地的進步,任何一個動作都要突破“一萬小時”定律,過程枯燥,堅持者勝。
憑借一股不服輸的沖勁和狠勁。今年,這支隊伍已經捧回了四個市級及以上冠軍。
突破難題,保障升級
石門足球基礎為零。不少孩子“只在電視里見過”足球,甚至有孩子把它當籃球打。家長怕踢球影響成績,怕高強度訓練會傷著孩子……
第一次發出校隊征集令時,應者寥寥。“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極致。”石門縣第四完全小學(以下簡稱石門四小)校長劉玉紅斬釘截鐵地說道。成立足球社團、開展足球聯賽、創設足球操……形式活潑、寓教于樂,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嘗試并掌握足球運動的基本技巧。
學校引進專業俱樂部合作,借助他們的專業力量進行訓練。同時,選派優秀教練員、裁判員參加“國培計劃”、省級足球專業骨干教師培訓。
今年暑假,在石門縣教育局體衛藝辦的組織下,石門縣第四中學體育教師池維赴秦皇島,參與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練員國家級專項培訓班,系統學習如何保持孩子身心健康,如何寫教案等。如今,他的社團課拆分成了準備活動、技術練習、技能練習、場景對抗等6個部分。“一分鐘都不想浪費,一節課過得太快了。”八年級學生朱福說。
招聘專業教師,并強化培訓。目前,石門縣共有專兼職足球教師28名,中國足協D級教練員11名、E級教練員3名。
近幾年,石門縣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建設標準化足球場地22個。去年,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聯席會議,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石門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并決定,縣財政每年為8所足球特色學校各安排專項資金10萬元,安排資金50萬元設立足球發展基金,用于足球賽事活動和獎勵等支出。
劉玉紅掰著手指頭算賬:場地維護、器材添置、聘請專職足球教師等,每年支出七八萬元。“一次比賽就需要兩三萬元的剛性支出。以往都是節約公用經費,優先保障足球發展。如今有了專用經費,也減輕了不少壓力。”
培養興趣,家校攜手
“這個學期,一年級報名人數超過100人,比去年增加了20多人。”這份踴躍和熱情,給了謝波底氣。3個月的培養之下,孩子們的頻率、球感等越來越好。
“學生喜歡、家長認可、學校和教育局重視,出成績便是水到渠成。”石門五小校長柳清瑋說,學校足球氛圍濃厚,想踢球、會踢球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了。
石門四小四年級學生袁胤哲每天都期待著放學后上球場。“孩子踢球后,體質變強了。”袁胤哲的爸爸袁佳佳說,一個足球提高了體質,也改變了孩子的性格。前不久,內向的兒子在學校的抗挫折教育展示課上,積極發言,搶答問題,他倍感欣慰。
球場外,足球小將們心里時刻牢記著:平時上課不認真,停訓;課余時間追趕打鬧,停訓;吃飯、寫作業的時候講話,停訓……鐵一般的紀律下,他們因足球養成了認真的習慣和堅毅的性格。
競爭、拼搏,不只是在球場上。幾所學校的校長和教練們紛紛表示,足球小將們屢破校運會田徑紀錄,甚至破了縣運會紀錄。近幾年,陳予歌、汪榆琳、李夢瀚等隊員被評為湖南省“三好學生”“美德少年”……
暢通渠道,體智雙修
來自石門縣教育局的數據顯示:全縣已建立班級足球隊60支、校園足球隊14支,共有隊員800余名;王奕博、毛逸軒入選中國足球小將全國主力名單,覃虹皓與省外知名足球俱樂部簽約。
石門縣也建立保障優秀足球運動員升學通道的機制。將石門縣第三中學(以下簡稱石門三中)設為全縣初中女子足球訓練基地,澧斕學校設為全縣初中男子足球訓練基地;在石門縣第一中學、石門縣第二中學設立優秀足球員特招計劃。
曾思琳是石門四小校隊隊長,打防守型后衛,場上有激情,又能沉著冷靜指揮,還入選了今年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石門三中球隊主教練萬謙早就盯上了這個好苗子。怎料,她不在石門三中劃片招生區域。學校立即向縣教育局申請特招,經過專題會議研究討論,不到一周,成功將她特招進三中。自三年級開始便“癡迷”足球的小姑娘,在石門三中繼續追逐夢想。
于軍是石門四小首批足球運動員,馬林杰是石門五小首批足球運動員。兩人均以文化高分考入石門縣第一中學,“踢球讓我精神更集中,也能在球場上釋放壓力,這會成為我一輩子的愛好。”他們倆說。
一個人的夢想,多方力量的成全。“讓孩子在學習中快樂踢球,在踢球中更好學習,讓學生‘足’下生輝、‘足’夠精彩,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李世輝說。
綠草茵茵,書聲瑯瑯。文明精神、野蠻體魄。學習與興趣交織,夢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