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蓮
新時代,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已成必然趨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教學的整合應用,以及更深層次的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科教育教學改革,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基于信息化視角,通過闡述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學科教育改革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創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加強示范案例推廣,以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創新基礎教育教學改革。
一、信息化對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信息化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合創新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根本方向,而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因此,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改革深度結合,將成為推動學校優化教學質量和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趨勢下,加強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結合,將有效地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邁向現代化。
二、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阻礙學生素質教育發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所學的教育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初中數學的幾何圖形以及物理化學學科,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基本上只依靠一塊黑板進行單向的知識傳授,這種教學方式以原始的抽象語言文字進行教學內容的表述,教學效率低,學生接受效果較差,學生的素質教育難以得到發展,不能適應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
(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待加強
傳統教育是一種應試教育,是以應試和升學為導向進行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傳統教育注重的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需要,無法有效開展素質教育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如何合理結合信息化與老師引導的新型教學方式,確定老師和學生在信息化學習中的“角色地位”成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信息化的應用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化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信息素養,而當前部分教師仍然缺乏計算機類相關知識,不能熟練使用信息技術設備,信息化課堂的開展受阻。而且,知識的不斷更新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教師信息素養的要求會逐步提高,如果不提高教師個人信息技術素養,那么信息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另外,學生能否適應這種具有大容量信息、教學內容碎片化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也是信息化教學需要面對的挑戰之一。
(四)在信息化資源投向上存在偏差
當前學校在信息化建設中大多優先投向硬件,量化到教室改建、信息設備采購等指標,但對于教師缺乏信息化教學相關培訓內容。同時,學校更加重視信息化教學的基礎建設,忽視了學生所需要的信息化助學資源建設,在信息化資源投向上存在偏差。
(五)信息化教學學科教師思想觀念需要提高
在技術使用和管理上,觀念沒有與時俱進,錯誤地認為信息技術的使用和管理只是電教老師的職責,學科教師的任務則在于完成學科教學。其深層次動因在于,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人為地割裂開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推進與實現,有賴于教師素養的提高,整合的初期固然離不開電教老師與學科教師合作的教學模式,但隨著整合的深人,教學就會越來越需要任課教師深入地掌握、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能否成功,在于人的原有知識素養與現代信息素養整合能否成功。說到底,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實質就是對人的各方面素養的整合。
三、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一)推動信息化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其落腳點是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教師應充分理解教材內容,制作出適合學生的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問題能直觀的展現出來。
(二)發展新型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例如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起到輔導教學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作用,教師應著重開發信息技術在引導學生思考及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的作用。如在講解立體幾何的結構及體積、表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使用電子投影儀對立體物體進行全方位動態展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立體的概念及公式的推導過程。但信息技術和相關教學工具只是輔助教學工具,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學習內容上,而不能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信息技術上。課堂教學由教師主體轉變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是信息化環境中開展創新教學的必然要求。強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提倡任課教師積極參與整合,參與基于信息基于資源的新教學結構的重建。信息技術對學科課程的介入,大大改變了教學結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人,信息技術也將與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一道,構成現代化教學的要素,從而支撐新的教學結構。在這一結構中,信息技術不僅作為承載和傳輸的工具而存在,而且作為課程目標、未來社會合格人才的必備素養而存在。認識到這一點,教學管理過程和教學實踐過程就必須狠抓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實踐,鼓勵教師以現代眼光、現代手段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使在教師個人素養和教師隊伍整體素養兩個層次上,實現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理論研究素養與現代信息素養的整合。這種整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整合的可靠保障。
(三)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素養
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給教學帶來了巨大變化。為了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和知識的不斷更新,通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改善信息化教學效果,是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
(四)加強示范案例推廣
1. 基礎教育階段,由于各地學校開展情況好壞不一,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還處于探索時期,應當選取一批在信息化教學方面走在前列的學校和教師,大力開展示范案例觀摩推廣,發揮他們的帶頭模范作用,以點帶面,通過示范效應帶動一批學校和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信息化課程、信息化資源方面取得進步。當然,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深人,必然會出現一些新問題、新矛盾。結合整合的具體情況,不斷做出科學的分析和理性的策略選擇,必將是一個擺在學界和廣大教學實踐工作者面前的長期而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