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薇
摘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成為了教師、學生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手段,現代教育技術轉變了傳統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實現幼兒園教學方面的巨大變革。多媒體與教學的融合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而由于幼兒園所面對群體的特殊性,多媒體與幼兒園教學的融合則與中小學有著很大的不同。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是幼兒園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能夠發揮幼兒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升課堂活躍性,提升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幼兒園,語言活動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成為了教師、學生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手段,現代教育技術轉變了傳統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實現幼兒園教學方面的巨大變革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是幼兒園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能夠發揮幼兒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升課堂活躍性,提升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進一步發展。
研究立足于幼兒園教學信息化的現實,通過具體問題分析,結合當前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探索合適的改善幼兒園教學信息化應用的方法和途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為信息化教學在實踐中的改善提供科學意見。
一、多媒體教學的概念鑒定
多媒體技術中是指利用計算機把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都數位化,并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的技術。
對3-6歲兒童來說,多媒體技術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的莫過于是將講述故事和看圖畫兩種視覺和聽覺形式完美地結合起來的,形成一種結合色彩鮮艷、人物可愛、動作滑稽、聲音悅耳的多媒體課件。并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幼兒各領域活動教學,適合其心理發展特點,引起幼兒興趣、刺激其求知欲。本文中的多媒體技術輔助幼兒語言活動教學,就是以電子白板鼓勵幼兒進行模仿練習、扮演角色為主要途徑進行的。
二、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活動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變小為大、聲像并茂,改變了過去只利用掛圖、圖片等呆板、單一的表現形式,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呈現或不易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地展現出來,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活動效果,擴展了幼兒的信息量。但是,在使用多媒體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同樣值得我們去關注。
(一)忽視教學目的,盲目濫用多媒體
許多教師認為,要實現教學的現代化,必須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管活動是否需要,都要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展開。比如:引導幼兒比較長短,教師一改過去實物操作的導入形式,編成故事讓大屏幕出現兩根繩子,請幼兒比較判斷:誰長?誰短?并且從出示活動目標到活動準備、從演示活動過程到活動結束,幾乎每個環節都用上了多媒體,再如:故事教學、兒歌教學中統統用大屏幕替代了木偶、指偶等傳統教具,多媒體就像一根指揮棒,幼兒緊緊跟隨,且不說這樣既減少了幼兒自選活動內容的機會,更搶占了幼兒動手實踐操作的空間,活動變成了“以多媒體為中心、以畫面為中心”,實質只是把多媒體當成了傳統教學的新工具。
(二)多媒體要與傳統手段相結合
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需要有大量的軟件操作知識與技巧,這對于當前的幼兒教師來說是一個難題,雖已掌握了計算機的粗淺知識,會制作簡單的課件,但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受時間、精力及能力的所限,很難發揮出其特有的教學輔助作用。在教學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簡單文字加圖片的課件,如講動物怎樣過冬,教師事先將各種動物通過掃描入電腦,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提議將它們分別移入相應的“家”里過冬;多媒體只起到了替代圖片的作用。由于教師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只會單線操作,稍有差錯畫面只能重新開始,甚至出現只有畫面不出聲音,或有了聲音看不到畫面的局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更多的是如何操作多媒體,不能很好做到及時觀察幼兒的反饋,捕捉幼兒思維的火花。
三、多媒體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策略與應用
(一)動畫激趣并渲染氣氛,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創造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樂意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幼兒看到動態、真實的畫面,聽到如臨其境的聲音,從而可以激發幼兒強烈的興趣,產生想表達的沖動。例如詩歌《下雨時》,引導幼兒用清楚、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并拓展幼兒的想象。當時我根據作品主題制作成與詩歌內容密切相關的課件,配上下雨的聲音和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實踐證明,視聽同步欣賞,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理解水平得到了提高。通過提問:“雨點落在了哪些地方,它們高興嗎?”來啟發幼兒的聯想和想象,從而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春天的雨。有利于幼兒在邊看、邊想的活動中更充分理解詩歌內容,從而發展幼兒形象思維和語言邏輯思維。
(二)營造想象空間,激活幼兒的創造性
小班幼兒雖年齡小沒有知識經驗,但其思維并沒有被限制,既可以想象夜空的無限,也能幻想花草的世界。而“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因此,幼兒在語言方面的創造力也是值得挖掘開拓的。
傳統的語言教學存在著某些局限性,如,教學資源、形式、過程的的單一性,幼兒只能被動地接受、機械地學說、盲目地想象。但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就能創造出生動形象的動畫畫面,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認識、描述、構想猜測,使幼兒的思維活動呈現多向性、獨特性、變通性,極大地激活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有趣的圖形寶寶》,首先請幼兒選擇一個實物圖形做朋友,然后觀看課件,用各圖形的自述來鞏固圖形特征,嘗試利用圖像、聲音創設了學習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圖形寶寶向幼兒提出了任務,三角形寶寶的朋友站起來,圓形寶寶的朋友跳一跳,正方形寶寶的朋友笑一笑。幼兒興趣濃厚的完成了這一游戲活動,還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圖形拼搭,提高了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又達到了本次活動目標。
(三)多方面感受,激發幼兒的情感
老師在運用靜態的掛圖讓幼兒欣賞時,整堂課比較枯燥、乏味,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觀察興趣都不高,無法讓幼兒深入地理解詩歌,融入詩歌的情感中,而電教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利用這一特點,用聲像再現情境,使幼兒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激發幼兒的美好情感。
例如,在學習兒歌《夢》時,我先引發幼兒思考什么時候才會做夢,然后,再拋出問題:你做過什么樣的夢?讓幼兒討論,從而引出兒歌《夢》,通過觀看課件來理解兒歌內容,小草和大樹的夢是什么?優美的背景音樂和生動的動畫多方位刺激幼兒的多種感官,成為實現語言教學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過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
在語言教學中巧妙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促進教學并且非常有效。但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直觀生動、聲畫并茂等優勢,有效開展幼兒語言教學,使幼兒在主動積極的狀態中提高表達能力。就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發揮其優勢,為幼兒園語言教學帶來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王正偉. 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7):53-54.
[2]張欣語. 淺談信息化技術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運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3):256.
[3]趙曉聲,盧燕,袁新瑞. 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信息化評價——教育視野與需求導向[J]. 電化教育研究,2014,35(06):51-57.
[4]韓秀麗,張重陽,楊麗娜,陳姝嫄,余世麗. 多媒體課件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應用[J]. 理論前沿,2014(09):225.
[5]胡云靜. 幼兒園教育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好處[J]. 科技經濟市場,2015(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