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大鼓是“冀東三枝花”之一,它起源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樂亭縣和灤南縣,盛行于整個冀東地區甚至輻射到京津和東北一帶。樂亭大鼓中有許多群眾喜歡的藝術家和耳熟能詳的著名唱段,這些名段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但更多的是取材于一些古典文學名著。樂亭大鼓藝人憑借自己的才華,并結合現實生活,賦予這些名著以新的生命,一些名段中對愛情故事的描寫更是別出心裁,令人賞心悅目,下文將結合靳派樂亭大鼓第三代傳人何建春的經典唱段《雙鎖山》《拷紅》,分析樂亭大鼓名段中愛情故事的表現手法。
一、戰地黃花分外香
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野蠻的山大王強搶良家婦女做壓寨夫人的故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這些行徑經常都會造成家破人亡的慘劇,進而引出某個或某些英雄豪杰為民除害的精彩故事,但是女山大王比武招親的故事卻是不多見?!峨p鎖山》是靳派樂亭大鼓經典唱段,它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筆者覺得《雙鎖山》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并不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節多么跌宕起伏,更不是它的打斗場面多么驚險刺激,這個故事沒有血腥的打斗場景,反而讓人覺得非常溫馨浪漫而且美好。聽完這段樂亭大鼓,毛主席的一句詩詞驀然出現在筆者的腦海:“戰地黃花分外香?!惫P者久久沉醉回味在它那無限的美感之中。筆者認為這段鼓詞可歸結為以下美的特征:
(一)故事美
這段鼓詞描寫的是唐朝末年趙匡胤帶領一班人四處征戰建立大宋王朝的一段歷史。當時的南唐與北宋發生了若干次戰爭,這一次因為中計,趙匡胤等人被圍困在壽州城,可以說是危在旦夕。本來描寫的是一段殘酷而又驚險的戰爭,實際上超出人們的想象,出人意料地沒有把主要精力用于打打殺殺的戰事描寫上,而是用了較大篇幅描寫占山女王高君寶和高懷德之子劉金定的相逢相斗相愛。前面已經提到過,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大多是男的山大王強搶良家婦女,然后引出一段蕩氣回腸的英雄救美的故事,最后山大王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收服,其間總是難免充滿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惡斗,看得人心驚膽戰。這段樂亭大鼓《雙鎖山》另辟蹊徑,故事的主人公占山為王者竟然是個美麗絕倫武功高強的年輕姑娘。這本身就充滿了新奇和美感,激發了聽眾的興趣和好奇心,也使這個本來應該戰火紛飛的戰斗故事立刻變成了溫馨浪漫的愛情故事。演唱者唱得美,聽書者也不覺得緊張勞累。
(二)人物美
《雙鎖山》這一故事涉及許多人物,既有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又有趙匡胤的妹妹趙美蓉、妹夫高懷德,還有著名的陶三春(北宋開國名將鄭恩之妻)、鄭印(鄭恩之子),主角就是高懷德之子高君寶和占山為王的劉金定。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每個人的品行到武功都得到了作者的正面肯定,可以說都是老百姓心中的“好人”,每一個人都讓聽者感覺非常喜歡,充滿了美感。
(三)畫面美
畫面美是這段書詞最大也是最令人稱道的特點,更是聽眾津津樂道的一個方面。主要人物每一次出場都能讓人喜歡得不得了。先看劉金定第一次出場身著戎裝時的描寫:“鳳翅金盔頭上戴,光華閃閃耀眼明,在她那兩肩下……”這段描寫是從男主人公高君寶的視角來寫的,這種寫法在各類文學作品中經常會用到,這段鼓詞最大的優點、不同于其他作品的一點就是沒有描寫對手的五官和氣勢,更沒有寫對手大呼小叫,而是從頭到腳、從上到下、從裝束到坐騎用非常優美的詞匯描述一遍,配以十分流暢的唱腔,再加上何建春老師華麗的嗓音、俏皮的演唱,讓人未曾交戰先動情!接下來采取同樣手法,通過劉金定的觀察寫出了她眼中的高君寶:“芍藥花的銀盔就在他頭上戴,珍珠花兩朵是那素白花的纓,柳絮花的銀葉甲……他張張嘴兒,說句話,那么一陣一陣陣,陣陣的桂花味兒的怎么那么好聽!”這段描寫比上一段更加出彩,竟然把高君寶的裝束、坐騎、武器、聲音全部用各種各樣的花名表現出來,那叫一個美!眼前的敵將是一個花團錦簇的美男子,你說這仗還怎么打?
再看高君寶被劉金定抓上山后的情景,此時的劉金定已經卸去盔甲戎裝換好了女兒裝,作者沿用前面的手法,通過高君寶的眼睛描寫了劉金定身著女兒裝時的別樣風采,或者說是高君寶眼中劉金定的另一種風采:“向日蓮花烏云巧挽蟠龍花的髻,扎一根猩猩血染紅絨花的繩,那桂花油擦頭明又亮,壓鬢的金花黃澄澄……柳葉花的彎眉長又細,葡萄花兒的杏眼水靈靈……前走一步就聽‘嘩嘟楞的響,后退一步也響‘嘩嘟楞?!边@段對劉金定女兒裝的詳細描寫依然采用了“以花喻人”的手法,先是視覺角度,從發髻到五官、從手臂到腳底、從上衣到中衣再到衣裙、從首飾到衣服樣式,給聽眾美的沖擊;再加上劉金定走起路來環佩叮當,一個穿著打扮得體、精神狀態飽滿、氣質形象絕佳的花樣美女躍然紙上!《雙鎖山》是樂亭大鼓著名唱段,是靳派樂亭大鼓代表性曲目,這一段對劉金定的外貌描寫就是《雙鎖山》的點睛之筆。
(四)曲調美
這段《雙鎖山》讓人百聽不厭,能夠成為靳派樂亭大鼓的代表作之一,除了上邊所說的各種美之外,曲調美更是它顯著的特色。這段鼓詞唱下來大約需要40分鐘,演唱者不感覺累、聽眾百聽不厭的主要原因就是曲調太美了!快慢有致,高低變化,不管是人物描寫還是景物描寫,都讓人喜歡得不得了,再加上何建春老師那靚麗的嗓音,簡直就是一頓豐盛又不膩人的美味佳肴,樂亭大鼓的鼓迷愛聽,幾乎人人都會哼上幾句。
(五)鼓詞美
這段《雙鎖山》曲調美,用詞也非??季糠浅HA美。在這段鼓詞中,作者大量使用了疊音詞和象聲詞,演唱時不僅俏皮可愛,而且充滿了鮮活的畫面感,如“那一陣陣‘咕嘟隆‘咕嘟隆的震耳鳴,兩桿大旗分左右,‘呼嘟啦‘呼嘟啦的飄擺在半懸空,……,數不清一層一層層層層那眾家兵丁”。這些唱詞仿佛讓人們看到了當時那動人的畫面,在演唱者口中就像長了鉤子,聽眾怎么聽也聽不夠。
(六)精神美
如果說這段《雙鎖山》只是停留在曲調美和畫面美等方面,那我們可以斷言,它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不朽的經典唱段。這段鼓詞之所以屢演不衰深受歡迎,與其中的人物個性招人喜歡是密不可分的。劉金定人長得漂亮武功高強,她無視封建禮教的說法做法也非常引人注目。在那些封建衛道士的眼里,劉金定可能處處都是大逆不道的:一個姑娘家,怎么可以拋頭露面?怎么可以占山為王?怎么可以打打殺殺?怎么可以自己立牌招夫?然而這些大逆不道的事劉金定竟然都做了,而且做得相當瀟灑、相當義無反顧,就連最小的地方——洞房花燭夜不許說話這一規矩她也選擇無視。劉金定這種敢于反抗封建禮教、勇于自己選擇幸福的精神,放在現代社會也是非常值得稱贊、非常值得學習的!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
樂亭大鼓經典名段《雙鎖山》從各個方面甚至是全方位給聽眾帶來了美的享受,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在文藝界也深得推崇,著名快板書表演藝術家、李派快板創始人李潤杰老師就只字不差地借鑒并演出過這段《雙鎖山》。毫不夸張地說,樂亭大鼓《雙鎖山》既是一曲愛情的交響曲,也是一個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優秀曲藝作品。
二、經典曲目經典唱
樂亭大鼓有很多著名的唱腔設計,尤其是它的“四大口”,幾乎每一個愛好者都能哼上幾句,“四大口”也成為樂亭大鼓最具代表性的唱腔。“四大口”曲調優美,但是大同小異,聽多了“四大口”不免產生“樂亭大鼓不過如此”的想法,而何建春老師卻把這段《拷紅》的前四句唱到了極致!一聽《拷紅》就讓人不由得精神抖擻,何老師那透亮的聲音真可謂“聲震林木,響遏行云”,閉眼聽來,簡直就是極致的藝術享受,難怪一些大學藝術系把這段唱腔引入了教材。
這段唱詞屬于“子弟書”,它改編自《西廂記》。要想聽懂,必須對《西廂記》有所了解,否則有些唱詞很難理解?!段鲙洝氛f的是唐德宗年間有一秀才張君瑞(張生),進京趕考時,在普救寺偶遇崔夫人及女兒崔鶯鶯所產生的一段感情故事。本唱段是崔夫人聽到風聲后前去看鶯鶯、訓鶯鶯、打紅娘的一個情節。
還有一個典故必須有所了解,否則不好理解唱詞及劇情,這就是“韓壽偷香”。故事發生在西晉,大臣賈充的小女兒賈午聽說父親有個手下叫韓壽,長得風流倜儻,就千方百計見到了他,之后就茶飯不想,晝夜思念。在丫鬟的幫助下,他倆終于如愿以償。當時西域有人進貢奇香,一旦接觸人身,一個月香味也不會消退,皇帝把香賜給了賈充。賈午暗中偷出來送給韓壽,韓壽身上芬芳的香氣讓賈充意識到女兒和韓壽私通。為了能把這事掩蓋住,賈充把女兒嫁給韓壽為妻。自此以后,“韓壽偷香”就指代男女之間偷偷產生了情愫并有了
親密往來。
這段《拷紅》同樣是描寫愛情,按照保守觀點就是“偷情”,按照現代觀點是年輕男女大膽追求真愛。不管怎么說,這段唱詞讓聽眾聽到的沒有一點淫穢下作,而是充分體會到了愛情之美、鼓詞之美和音樂之美。
從鼓詞角度看,《拷紅》不愧是標準的“子弟書”,沒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是聽不太懂的,并不是說唱詞晦澀,而是說唱詞太優美。本來是一段敘事的鼓詞,卻寫出了詩一樣的語言,諸如“慢款殘足出了戶庭”“無心觀綠地蒼苔石芳徑”“穿花扶柳慢踩殘紅”,優美程度堪比唐詩宋詞,初聽可能聽不太懂,越聽越有美感,越品越有滋味,其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美景描寫讓人拍手叫絕。
從唱腔設計角度看,據何建春老師講,這段《拷紅》鼓詞的通俗性不強,但是能廣為傳唱且被很多藝術院校列為樂亭大鼓教學名段,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唱腔優美。它幾乎涵蓋了樂亭大鼓所有唱腔,從中可以聽到樂亭大鼓極具代表性的“四大口”“八大句”“四平調”“流水腔”??梢哉f,學會了《拷紅》,學其他樂亭大鼓唱段就相對容易多了。因此,自古所有學唱樂亭大鼓的人,師父都是重點教授“文一段、武一段”,其中的“文一段”就是指《拷紅》。
這段《拷紅》很多劇種都有演繹,實屬經典唱段。樂亭大鼓要想走進人們心中,必須在唱腔設計上下大功夫。兩代大師靳文然(樂亭大鼓靳派創始人)、何建春都用了許多心思,這段唱詞以唱腔優美而著稱。兩位老師的演唱雖然不盡相同,但都能讓聽眾聽得如醉如癡,讓人不敬佩有加!這段《拷紅》也因此成了樂亭大鼓藝人必學的曲目。
三、結語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任何文藝形式都會涉及。樂亭大鼓作為具有幾百年傳承史、深受冀東一帶人民歡迎的曲藝形式,當然會歌頌人類這一美好情感。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樂亭大鼓的藝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使愛情這一主題在樂亭大鼓這門藝術中大放異彩。
(唐山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作者簡介:王會成(1966—),男,河北唐山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教師口語。ABA1EBF5-037C-4750-BB3E-9D6423D34F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