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一、“兩縱三維”的勞動課程評價模式
廣東實驗中學勞動課程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以“智能化、物質化為內容,信息化為平臺”的“智能家居設計與應用”為內容。選取從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及勞動精神三個維度進行學生學習評價;同時分別從兩個縱向對學生學習情況和課程進行評價:1.從課堂學習過程寫實記錄、課堂任務完成效果寫實記錄及學期勞動項目制作成果評價的縱向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三個維度的評價;2.從學生評教、勞動備課組評價、學校評課三個縱向對勞動課程進行三個維度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最后,學校根據“兩縱三橫”評價數據,向備課組做課程的評價反饋和改進指導,從而達到以評促教,不斷地完善和提升我校勞動教育課程的目標。
二、《智能家居設計與應用》勞動課程評價
《智能家居設計與應用》課程選自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3“技術與生活”系列的“智能家居應用設計”模塊。該模塊由“智能家居架構與功能”“智能家居與物聯通信”“智能家居簡易產品設計”“智能家居系統設計與實現”四個單元組成。
本課程使用人工智能硬件“童心派”及慧編程軟件進行教學,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可以感受先進技術在家庭生活中的運用。課程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開源的設計平臺構建智能家居產品原型,從實際情境出發,確定智能家居系統的需求,對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方案進行技術試驗等。本課程對于學生勞動素養的評價主要分為兩部分,勞動評價表注重評價學生的勞動能力,勞動記錄表注重評價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勞動精神。
(一)課程培養“三維”目標
《智能家居設計與應用》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的三維目標分別為:勞動精神是指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和勞動成果制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勞動奉獻精神、勞動品質及勞動幸福程度;勞動習慣是指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自覺勞動程度、安全使用勞動工具程度及勞動誠實程度;勞動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勞動相關知識的情況及掌握勞動相關技能的情況。
(二)學生勞動課程學習評價
從勞動課堂學習過程寫實記錄、課堂任務完成效果寫實記錄及學期勞動項目制作成果的縱向對學生學習進行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勞動精神三個維度的評價。
1.課堂學習過程寫實記錄
將勞動課程教學目標轉為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及勞動創造三個方面,學生根據課程學習的情況進行寫實記錄;在勞動知識上撰寫所學的知識,便于考察學生的掌握知識的能力及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
2.課堂任務完成效果寫實記錄
勞動課程以動手制作為主,每一節課程會設置若干個動手制作任務,課堂任務以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勞動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在寫實記錄中重點考察學生是否正確使用人工智能類勞動工具,是否具備完成一定勞動任務所需要的設計、操作及團隊合作能力。記錄表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及有待改進四個等級的學生自評完成效果,學生只要在相應的完成效果上打鉤即可。
3.學期勞動項目制作成果評價
課程選取制作一項智能家居項目為課程的期末考評評價,讓學生組成項目制作課題小組經歷從選題、開題、中期、結題的完整的實際過程,提高學生的創意物化的能力,主要考察學生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品質,同時增強學生對人工智能方面職業的了解。
(三)勞動課程評價
從勞動備課組評教、學生評教及學校評課縱向對勞動課程進行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和勞動精神三個維度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
1.勞動備課組評教
每學期組織備課組進行勞動課程聽課,每位勞動科任老師都需要上一次以上的備課組公開課,勞動備課組評價從學生在課程中的表現及教師在課程中的表現兩個板塊進行整體評價。學生在課程中的表現主要從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精神三個觀察點進行觀察和評價;教師在課程中的表現主要從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情感教育、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及教學個性七個方面進行評價。
2.學生評教
每學期在期中、期末安排兩次的學校對勞動科任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重點從對勞動課堂設計、勞動課程興趣、勞動、勞動課程技能學習、教師的進行評價。
3.學校評課
學校結合勞動備課組評教數據、學生評教數據及日常課題巡查等綜合情況對勞動課程進行綜合評定。
(四)學校反饋改進
學校根據“兩縱三橫”評價數據,向備課組做課程的評價反饋和改進指導,從而達到以評促教,不斷地完善和提升我校勞動教育課程的目的。
三、勞動課程評價表應用案例簡析
勞動課程備課組通過應用《初識童心派與慧編程》課程的寫實記錄表、《初識童心派與慧編程》課堂任務寫實記錄表及《勞動課堂教學評價表》可以發現若干問題,下面列舉其中的兩個問題:
1.學生對自身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的自評與教師對學生在課程中的表現中勞動能力的觀測數據基本吻合,學生在勞動知識自評掌握率為96.12%,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勞動能力監測后的反饋數據為掌握率94%;說明本節課基本讓大部分學生掌握預設的勞動能力。
2.在課堂任務寫實記錄表中的相關內容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數據相吻合,在勞動知識中學生對《童芯派的按鍵及對應功能》掌握效為90.70%,在勞動技能重學生對《掌握童芯派“切換程序”的操作》也為90.70%;說明勞動知識是支撐勞動技能形成的基礎。
根據上面列舉的兩個問題,勞動課程備課組可以在童芯派的按鍵及對應功能方面進行知識的完善和深入講解及需要將勞動知識更加扎實的進行講解。可見:學生評價方案能反饋學生勞動技能掌握,教師評價能較好地觀察學生勞動習慣、勞動精神習得及教師的技能、課堂達成效果等。
責任編輯 龍建剛091189D9-E920-4C36-A104-A252A1147D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