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敏
體驗式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創建不同的情景,在教學情景中引導學生學習,轉變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問題,并正確認識這些問題,使學生在充滿歡快的課堂上進行學習,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也能自主發展學習。而線上體驗式教學主要指的是將線下學校的教學課堂轉變為線上,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體驗。通過在線上教學中融入體驗式教學,保障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促進線上教學的有效性。
一、體驗式教學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教師如若想要融入體驗式教學,就要明確其教學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計劃。且教師在展開線上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以學生為前提制定相應的目標和內容,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會脫離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學生在體驗與學習的時候也能明確教學目標,以此來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課《合理利用網絡》為例,教師在進行線上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總結,讓學生在學習理性利用網絡的同時,也增強自身的道德與法律的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體驗式教育的教學效率,還要設立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教學,將體驗式教學更好地滲透在課堂上。
二、創造合理的線上教學情景
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線上體驗教學的過程當中,若是能夠創造合理的線上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身體驗感,這對線上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
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七課《愛在家人間》為例,教師在進行線上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造合理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加以體驗和思考。
三、融入生活案例
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本就來自于人們的生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其運用到生活當中,通過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真正體會學習知識的價值。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當先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發掘與理解,并將有關的知識點加以梳理,這對于教師進行線上體驗教學來講是有所幫助的。體驗式教學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是非常廣泛的,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內容也會對體驗式教學造成影響,因此,教師要運用合理的線上體驗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性。
例如,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堂中,可以根據當下生活中人們經常討論的問題諸如“老人在路邊摔倒了應當扶還是不扶”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段老人摔倒的視頻,讓學生進入到視頻的情景當中去,增強學生的體驗性。其次,在視頻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一個線上辯論會,讓學生自由選擇是扶老人還是不扶,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探討。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滲透體驗式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先問學生一個問題:“學生們可以先舍棄被人撞倒這個理由,如果你們家中的老人在路邊摔倒了,請問根據當時的情景,你們最希望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是路過的人們將老人扶起來,還是對老人不管不顧呢?”這時候老師可以繼續問:“在視頻中,摔倒在地上的老人也會是其他人家中的老人,所以我們應不應該將老人扶起來呢?”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生活案例融入到課堂當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而且體會到了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背后的意義。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體驗感,還能在此基礎上感受到知識的本質,以此來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與質量,也為線上教學提供很大的幫助。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