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團結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圍繞“提問”編排了閱讀策略單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圍繞文字內容自覺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作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導者,教師更要好好把握這一契機,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學會有效提問。
一、緊扣教材,初涉提問策略
文本教材是落實提問策略的主要抓手。要培養(yǎng)學生提問意識,教師應利用教材制造一種符合需要的情境,努力創(chuàng)造提問的條件。根據(jù)文本特點,從整體到局部引導學生大膽提問,對故事情節(jié)深入思考,從而獲得良好的閱讀期待。在教學《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時,我引導小組學生針對課文中的局部或整體大膽提問。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并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記錄下來,引導學生在有疑問的地方做記號并寫下問題;其次根據(jù)自己記錄的問題,與同學進行交流,小組長要充分發(fā)揮組織者的作用,先提出問題,再討論組內每一個同學提出的問題,并以此為導線,啟發(fā)組內同學提問;再次自主閱讀課文,思考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也可以提出更多問題;最后讓每個小組整理好問題清單,并選出組內認為最值得推薦的幾個問題,推薦的問題必須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
二、融洽關系,激發(fā)提問熱情
融洽的師生關系,寬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勇于提問的前提。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呵護好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個“奇思妙想”,特別要鼓勵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能批評嘲笑,不能模棱兩可,置之不理;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考,并肯定他敢于提出問題的行為;要耐心引導,鼓勵其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有效提問。
三、針對特征,形成提問思維
閱讀提問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任務,而是學生要掌握并運用的一種閱讀策略,因此要形成一種既定的提問思維,讓學生每一次閱讀,都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問題。這就要在課堂中多練習,教師應針對文本特征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思維方向和方法。在閱讀指導中,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的內容、內涵、延伸等多方面進行思考提問。《蝴蝶的家》一文篇幅短小,極富童趣,學生閱讀時會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學習課文時,加強提問指導,有助于學生提問思維的形成。
教學時,我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1.方法指導。讓學生結合單元學習,交流自己學會的提問方法,并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出提問題的不同角度;2.自主提問。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及時列出自己的問題清單,并嘗試給所提的問題進行分類;3.小組交流。小組成員選出三個你認為最想提的問題與同學交流,其他同學可以嘗試解答問題,把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去掉,留下的問題在全班交流;4.解決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結合文本特點,及時選取有價值的進行解決回應,有些不能在課堂上解決的,可以引導學生課后解決。
四、課外指導,強化提問能力
學生在課堂閱讀中學習了多角度有效提問,但如果不鞏固運用,必將功虧一簣,因此教師應在課外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加強閱讀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積極思考,有效提問,主動去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在班級中成立課外閱讀小組,利用每周的課外閱讀課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充分閱讀,鼓勵每個學生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做好記錄,共同在小組中討論問題,并試著解決問題;再者,開展項目化學習,布置學生每周用提問式寫讀書筆記,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閱讀后提出自己的問題寫下來,并嘗試通過多種途徑(查閱資料或網(wǎng)絡、與同學探討、請教家長或老師)解決問題。目的是強化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提出一些有探討價值的有效問題,并學會記錄、梳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可利用下表進行指導,以促有效提問。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