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如鶴,陳 歡,孟祥超,李慶庭
(廣州大學管理學院冷鏈物流及標準化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006)
在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時期,人們對生活質量越來越重視,對品質要求越來越嚴格,導致各種標準的提升,這對于各行業的標準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冷鏈物流的標準化不斷推進,相關研究成果也逐漸豐富。國家近些年也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標準。
對于國外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標準化,有研究表明國外冷鏈物流發展分為漸進和飛越兩個過程。為促進冷鏈物流標準化的進程,發達國家會向冷鏈物流企業提供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對冷鏈物流進行合理監管,促進企業和冷鏈物流行業制定相關的物流標準和監管體系,以及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標準化、規范化操作。但國外物流標準存在全球性與區域性之間的矛盾。國內冷鏈物流的發展也可分為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至今兩個階段,而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歷程又分為起步階段、快速發展階段和轉型升級三個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我國冷鏈物流服務、冷鏈物流標準化都在不斷完善,冷鏈物流行業各個流程都需要制定相應的操作標準和規范流程,例如冷鏈物流配送、倉儲、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狀況,而這些將進一步影響相關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本文以我國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其標準情況,較多文獻關注于農產品供應鏈標準化體系建設和管理體系建設,但關于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標準實際發布情況的統計分析較少。本文采用《物流標準目錄手冊》(2021)中的數據,對國內目前發布實施的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的數量、年份以及發布內容進行研究,得到關于中國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化結果的直觀表達,分析得到關于國內冷鏈物流標準發布的具體情況。
根據《物流標準目錄手冊》(2021)統計,其中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共146項,按大類分為基礎標準,設施設備標準和技術、作業與管理標準三大類。其中基礎類標準為7項,占統計標準總數的5%,基礎標準中涉及到的一般是對冷鏈物流全面性概括的標準;設施設備類標準總共38項,約占統計標準總數的26%,設施設備標準中所涉及到的是關于冷鏈物流過程中要使用設施設備的具體要求以及規范;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共101項,約占統計標準總數的69%,該類標準中涉及到的是關于具體農副產品及食品的技術作業要求以及在冷鏈物流過程中的操作規范。
在三類標準中,技術、作業與管理類的標準數量最多,數量接近統計總數的四分之三。其主要原因是不同類別的農副產品與食品在冷鏈物流技術操作的各個環節都會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儲藏運輸、加工處理環節中需要控制不同的溫度,需要不同的保存環境,導致技術、作業與管理類的標準會遠多于其他兩類標準的數量。
農副產品及食品的冷鏈物流標準主要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以及企業標準等。在《物流標準目錄手冊》(2021)中收錄的農副產品及食品的冷鏈物流標準包括了146 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在146項標準中有國家標準64項,占所統計標準的44%,其中基礎標準6項,設施設備標準17項,技術管理標準41項;行業標準82項,占所統計標準的56%,其中基礎標準1項,設施設備標準21項,技術、作業與管理標準60項。82項行業標準中涉及機械、船舶、交通、汽車、林業、農業、鐵路運輸等12個行業,可見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涉及行業廣泛,需要各行業協同共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關于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的級別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級別分布圖
在三類標準中,7 項基礎類標準中有國家標準6項,作為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的基礎標準多為滿足該領域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故在基礎類標準中以國家標準為主。設施設備類和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中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數量都較多,行業標準的數量稍高于國家標準數量。這表明設施設備類和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不僅需要滿足該領域的基本技術要求,還會涉及到相關的不同行業,就需要遵循涉及行業的統一技術要求。這表現出了在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的環節中還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差異,涉及行業廣泛,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規范,促進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化的發展。
根據《物流標準手冊目錄》(2021)統計的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146項標準具體年份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
在統計的標準中,仍在執行實施的最早標準發布年份是1979年,發布時間在1990年以前仍在執行的標準有三項。自1991年至2020年,以五年為一個時間階段統計期間發布的標準數量:2005 年之前,每5年發布標準的數量相差較小,均在5項左右,平均每年發布1到2項標準;在2006-2010和2011-2015年兩個5年期間,農副產品及食品的冷鏈物流標準發布數量發生較大變化,這兩個五年期間共發布了108項標準,平均每年發布標準的數量超過了10項,對比之前年份增長了接近10倍;但2015年后的5年時間,標準發布的數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2016-2020 年5 年時間發布標準的數量是18項,平均每年有3到4項標準發布,此情況的出現原因是,2015年國家新頒布的標準規范對于標準制定和審核更加嚴格,故導致2015年后發布的標準數量存在一定數量的下降。

圖2 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發布年份分布圖
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基礎標準是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過程中滿足其基本需要的技術以及管理規范。故以國家標準為主的7項基礎類標準中所介紹的內容多為冷鏈物流的術語以及關于冷鏈物流分類的基礎要求。例如,在2012 年發布的GB/T 18517-2012《制冷術語》,該標準界定了制冷術語,對涉及冷鏈物流的大部分專業術語進行了解釋和說明。還有2012年發布的GB/T 28577-2012《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該標準規定了冷鏈物流的不同分類,按照溫度適用范圍、服務的物品對象要求進行不同的分類,還分別從設施設備、溫度控制、物品保護、人員要求以及質量管理方面規定了物流的基本要求。
根據《物流標準目錄手冊》(2021)統計的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僅有的7項基礎標準中并沒有全面地將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中所有的方面都涵蓋到。一方面是因為此次統計的數據僅涵蓋了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并未涉及其他類標準,例如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等,導致基礎類的標準在數量上和內容上存在一定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歐國農副產品及食品的冷鏈物流還處在一個發展并不斷地補充和完善的過程當中。
在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中,設施設備類標準中仍有幾項發布年份較早的標準還在使用實施,例如,1979年發布實施的行業標準CB3040-1978《冷藏庫艙口蓋》以及1986 年發布實施的行業標準TB/T1805-1986《加冰冷藏車通用技術條件》。標準的制定發布和實施具有一定時效性,當設施設備更新換代,其標準也應當進行修改或重新制定。當其標準年份較為久遠,說明設施設備也存在一定的滯后。因此,在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進程中需要不斷有新的設施設備更新和替代,相關標準的制定也要緊緊跟上。
將統計的設施設備類標準細分為冷藏車標準、冷庫標準、冷藏箱標準以及其他設施設備標準。在38項設施設備類標準中,冷庫類13項,占此類標準的34%,冷藏車類5項,占此類標準的13%,冷藏箱類5項,占此類標準的13%,冷柜類3項,占此類標準的8%,其他設施設備標準12項,占此類標準的32%。
2.2.1 冷庫。在13項冷庫類標準中,基本將冷庫相應的規范要求都囊括其中,從冷庫的設計規范到冷庫試驗方法,再到冷庫的應用規范以及使用管理的規范。GB/T 28009-2011《冷庫安全規范》規定了冷庫設計、施工、運行管理及制冷系統長時間停機的安全要求,GB/T30134-2013《冷庫管理規范》也規范了此類問題。在GB/T30103.1-2013《冷庫熱工性能測試方法第1部分:溫度和濕度檢測》、GB/T30103.2-2013《冷庫熱工性能測試方法第2部分:風速檢測》、GB/T30103.3-2013《冷庫熱工性能測試方法第3部分:圍護結構熱流量檢測》中規定了食品冷庫中主要的熱工性能的檢測規范和檢測方法。
冷庫作為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操作流程中倉儲環節的重要設施設備,其規范要求直接影響農副產品及食品的品質。易腐貨物在冷庫中是否規范儲藏將直接影響貨物的質量以及貨物的價值,而嚴格的冷庫規范制度可以保證貨物在冷庫儲藏這一環節得到良好的保值。近年,在發布的冷庫標準中出現了節能技術的應用,在完善冷庫規范制度的同時,也在考慮冷庫的節能環保問題,這使得冷庫的發展更加趨向可持續綠色發展方向。
2.2.2 冷藏車。冷藏車類5項標準均為行業標準,這5項標準中有規定食品冷藏車的一般要求、功能選用的標準WB/T1060-2016《鐵道運輸食品冷藏車功能選用技術規范》,有規定保溫車、冷藏車的技術要求、檢測方法和規則的標準QC/T449-2010《保溫車、冷藏車技術條件及實驗方法》,還有規定奶罐車的產品分類、技術要求和實驗方法的標準QC/T23-2014《鮮奶運輸車輛》。
作為冷鏈食品運輸環節重要的設施設備,冷藏車在冷鏈物流環節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冷藏食品運輸環節中冷藏車的任何一個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農副產品及食品的品質發生巨大變化。冷藏車的運輸速率、車輛自身的性能以及車輛的溫度控制系統都需要制定嚴格的規范,而統計的5項冷藏車行業標準并不能涵蓋全部所有有關冷藏車的標準規定。
2.2.3 冷藏箱和冷柜。在統計的5 項冷藏箱類標準中,對冷藏保溫箱的類型、材料以及使用的安全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例如,標準GB/T20154-2014《低溫保存箱》中規定了低溫保存箱的術語和定義,以及對低溫保存箱性能檢測的方法和要求。而關于冷柜的3項標準,例如標準JB/T7244-1994《食品冷柜》規定了食品冷柜的技術要求、實驗方法和檢測規則。
冷藏箱和冷柜作為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環節中經常被使用到的設施設備,對于它們的技術要求以及嚴格檢測的規定有助于更好地儲藏和運輸農副產品及食品,保障在這一過程中的貨物品質。
2.2.4 其他設施設備。在農副產品及食品的冷鏈物流設施設備中,冷庫、冷藏車、冷藏箱是較為常見,此外還有很多冷鏈物流中的設施設備。例如,用于銷售環節展示的冷藏陳列柜、用于冷鏈物流整個環節的冷鏈溫度記錄儀,還有冷鏈托盤、蓄冷板等。這些設施設備都關系到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的健康全面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其他設施設備的12項相關標準中有GB/T35145-2017《冷鏈溫度記錄儀》、GB/T30768-2014《食品包裝用紙與塑料復合膜、袋》以及GB/T31550-2015《冷鏈運輸包裝用低溫瓦楞紙箱》等。
隨著相關規范標準的陸續出臺,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將進一步發展,會有更全面的規劃規定,這些設施設備也會進一步標準化和規范化。
在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中,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數量是最多的,因為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中對于不同種類的食品有著不同的技術和管理標準。進一步將此類標準細化為七類具體類別標準。其中有綜合類18項、果蔬類57項、肉制品類15項、水產品類7項、速凍產品類3項以及乳制品類1項。在七類具體標準中果蔬類標準數量占比為56%,這是因為在農副產品及食品中果蔬的品種繁多,并且在冷鏈物流環節中,不同種類的果蔬產品所需要的技術與管理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導致此類標準的數量遠大于其他六類標準數量。而速凍產品類、乳制品類因在冷鏈運輸環節中,其需要的控溫技術和管理要求一般的通用標準就能滿足,因此關于此類標準的數量相對較少。
2.3.1 綜合類標準。綜合類標準18項,占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的18%。綜合類標準中有對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全程控溫運輸管理要求的標準GB/T22918-2008《易腐食品控溫運輸技術要求》。在綜合類標準中還有許多標準規范了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具體流程的技術要求,這些標準從某些具體方面規范著農副產品及食品在冷鏈物流中的操作流程,是冷鏈物流的關鍵標準,例如GB/T24616-2009《冷藏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NY/T1761-2009《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操作規程通則》、SB/T10428-2007《初級生鮮食品配送良好操作規范等》等。
綜合類標準是對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技術、作業與管理做整體規范,從整體上制定標準,作出的通用性規范。
2.3.2 果蔬類標準。果蔬類標準有54項,占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比例達56%,可見果蔬類標準的發布數量之多。由于果蔬類產品種類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在儲運過程中,對于環境的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制定相應的規范要求時,則需要具體到特定的果蔬種類,這就導致果蔬類標準的發布數量遠大于其他類別的標準。
從總體規范蔬菜水果的標準有GB/T23244-2009《水果和蔬菜氣調貯藏技術規范》、GB/T29373-2012《農產品追溯要求 果蔬》、GB/T26432-2010《新鮮蔬菜貯藏與運輸準則》等。具體的果蔬品種規范要求的標準覆蓋范圍廣泛,如GB/T16862-2008《鮮食葡萄冷藏技術》、GB/T26904-2011《桃貯藏技術規程》、GB/T16870-2009《蘆筍貯藏指南》等系列標準。
2.3.3 肉制品類標準。15項肉制品類冷鏈物流技術、作業與管理標準基本包括了肉類產品的規范制度。如GB/T20575-2006《鮮、凍肉生產良好操作規范》、GB/T22289-2008《冷卻豬肉加工技術要求》、WB/T1059-2016《肉與肉制品冷鏈物流作業規范》等標準從不同角度規范了肉與肉制品在冷鏈物流過程中的基本操作要求。此外,還有在具體物流操作過程的規范要求,例如,GB/T20799-2006《鮮、凍肉運輸條件》、GB/T28640-2012《畜禽肉冷鏈運輸管理技術規范》等標準就肉類產品的冷鏈物流運輸做了規范要求。
2.3.4 水產品類標準。針對水產品類冷鏈物流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有7項,此類標準中包括海產品的標準。在GB/T31080-2014《水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范》中規定了水產品冷鏈物流的服務基本要求。關于水產品運輸、倉儲、加工及配送環節的標準等,例如有GB/T26544-2011《水產品航空運輸包裝通用要求》。還有涉及具體水產品種類的相關標準,例如GB/T27624-2011《養殖紅鰭東方鲀鮮、凍品加工操作規范》、SC/T3006-1988《凍魚貯藏操作技術規程》等。
在此類標準中的大多數標準是對于水產品整體的技術與管理的規范,關于具體水產品種類的標準則很少,相比果蔬類標準,水產品類標準還需要繼續完善。
2.3.5 其他類標準。在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中還有速凍產品類以及乳制品類標準,這兩類標準在發布數量上遠低于其他類別的標準,標準介紹的內容有一定局限性。一方面是由于標準統計的級別存在一定的局限,關于速凍產品及乳制品的相關企業標準、團體標準等并未涉及,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一般冷鏈運輸要求已經滿足此類產品冷鏈運輸要求,不需要特意為此類產品建立相關標準。
(1)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關注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由2005 年之前平均一年發布1 到2 項標準到2005年之后上升至平均一年10項。這充分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和規范,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越來越受到重視,要求也越來越嚴格。
(2)涉及行業廣泛,需要協同發展。在統計的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的標準中,有很多行業標準涉及行業廣泛,表明促進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需要各個行業共同發展進步。
(3)盡管我國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的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在標準發布的均衡性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技術、作業與管理類標準中果蔬類標準數量要遠多于其他類的標準數量。因此,農副產品及食品冷鏈物流標準化還有很多方向可以拓展,可以制定相應的政策,標準涉及的范圍會進一步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