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 任李
政治巡視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工作取得的重大實踐創(chuàng)新成果,是巡視條例再次修改的重點和亮點。以高校、巡視、巡察等為關鍵詞,對CNKI文庫的各類研究文獻進行搜索、選讀、歸納后發(fā)現,黨的十九大以來的各項研究主要是圍繞如何在黨的十九大以及全會的精神指導下,發(fā)揮高校優(yōu)勢來開展基層黨組織的巡察工作,運用實證方法開展研究較少,對巡察及整改機理的理解和挖掘應當進一步深入。
(一)進一步站穩(wěn)巡察工作的立足點。巡察是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履行政治責任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要緊扣被巡察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去監(jiān)督。新形勢下的巡察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立足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以更大力度從深層次問題查起,促進學校教育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有溫度地惠及全體師生。
(二)進一步找準巡察工作的切入點。將高校巡察的巡前準備、巡中過程、巡后重點進行指標量化,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計、指標分析,找出哪些因素對巡察效果具有顯著影響,從而提出合理、可信的巡察組織實施的意見和建議,突顯優(yōu)化巡察的切入點和有效路徑。
(三)進一步夯實巡察工作的保障點。本研究涉及21個題項,將其中6個因素歸納為巡前、巡中、巡后三個維度,通過對量化參數進行分析,當在統計學意義上推斷出其與巡察效果之間存在顯著關系時,則可以歸納和總結出,今后開展校內巡察的注意事項和需要著重關注的方面,堅持問題導向,注重靶向巡察,破解監(jiān)督難題,及時校準偏差。
一般來說,高校黨委巡察辦公室的主要職責包括:擬定巡察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促進巡察工作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起草年度和階段巡察工作計劃、方案,擬定巡察組長、報請巡察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向巡察領導小組報告巡察工作結果等。巡察辦通過多方面調查、了解,根據巡察的重點,推薦政治站位高、政治素養(yǎng)好的黨建工作人員、財務審計專家、紀檢工作人員等“又專又紅”的同志加入巡察隊伍,并根據回避原則組建巡察組。經過多輪巡察體現出,巡察組成員越“專”越“紅”,對巡察工作的認知、推動和開展就越有利,巡察效果越好。因此,提出假設:
H1:巡察辦的前期準備程度對巡察效果存在正向影響關系。
H2:巡察組成員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素養(yǎng)程度對巡察效果存在正向影響關系。
巡察組要堅持以下看上,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問題看責任,準確把握被巡察黨組織及單位的政治生態(tài)狀況,綜合分析其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趨勢和態(tài)勢,堅決把被巡察黨組織在現階段管黨治黨責任落實、權力運行監(jiān)督制約等方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找出來,才能保障巡察起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提出假設:
H3:巡察組開展巡察的目的性針對性強度對巡察效果存在正向影響關系。
H4:巡察組查找問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對巡察效果存在正向影響關系。
整改是根據巡察的反饋意見來實施的,巡察組在巡察過程中要精準發(fā)現問題、高效凝練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才是開展好整改工作的首要前提,精準地指出問題,才能幫助和引導被巡察黨組織及其成員達到巡察整改效果。在整改過程中,高校黨委要用好督查問責指揮棒,督促被巡察黨組織以“釘釘子”的精神開展整改,黨委職能部門以“拔釘子”的態(tài)度去督查整改;并且通過巡察發(fā)現的問題和線索,及時移交紀委、組織等部門,優(yōu)先辦理,以取得實效。因此,提出假設:
H5:巡察組提出反饋意見的精準性對巡察效果存在正向影響關系。
H6:對巡察整改的督查督辦程度對巡察效果存在正向影響關系。
巡察辦在前期幫助巡察組成員,尤其是新入組的成員迅速準確地聚焦監(jiān)督重點、找準監(jiān)督靶向、明確目標任務、掌握工作規(guī)律、運用方式方法開展巡察工作,關系著巡察組能否在巡察中精準有效查找和發(fā)現問題,能否以政治的高度來看待和凝練問題,能否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在巡察后提出準確的反饋意見,并指導整改。因此,提出假設:
H7:巡察辦對巡察組的業(yè)務指導培訓質量對巡察組查找發(fā)現問題能力與巡察效果之間的關系存在中介作用。
(一)數據搜集。利用問卷星程序面向江蘇省20所開展過校內巡察的高校發(fā)放調查問卷,所有題項均使用李克特5級量表進行測量。收到來自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淮陰工學院、江蘇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等本專科院校答卷200份,有效問卷189份,有效回收率94.5%。問卷對象包括高層領導、中層干部和基層人員,均為參加過或接受過巡察的人員,調查結果能比較客觀地反映情況。
(二)數據分析。1.信度效度分析。對收集的數據進行適合度檢驗。189條樣本數據KMO值為0.913,數據取樣得當;進行Bartlett球形檢驗,得到近似卡方值1547.307,p值小于0.001,說明變量適合因素分析。對8個變量表進行總體信度分析,得到Cronbach's α系數為0.947,表明該量表穩(wěn)定性很好。
運用EFA檢驗問卷的結構效度,得出8個變量的公因子方差都在0.466以上,說明題項與因子對應關系較好,量表題項滿足預期對應關系,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利用CFA分析出的8因子平方差萃取AVE值均介于0.630與0.876之間,高于Fornell和Larcker(1981)建議的0.5的標準,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聚合效度。2.相關性分析。對8個核心變量作皮爾遜相關分析,如表1所示,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存在顯著關系。3.模型擬合度檢驗。運用CFA進行模型擬合指標檢驗,從χ2/df、RMSEA、RMA、NFI、NNFI、TLI、IFI等各方面指標判斷,所有值均在判斷標準值的可接受范圍之內,如RMR為0.015,CFI為0.975,NNFI為0.957等,說明模型構建良好,擬合度高。
表1 Pearson相關分析
(三)假設檢驗。1.主效應檢驗。首先對模型的方差膨脹因子進行檢驗,得到模型中VIF值均介于1-5之間,排除因子多重共線性;且杜賓-瓦特森檢驗回歸模型的D-W值為1.747,接近2,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另外,對模型進行F檢驗,值為93.403(p<0.01),進一步說明了模型構建有意義。
巡察辦準備、站位素養(yǎng)等6個自變量對因變量進行回歸,得到回歸系數見表2,假設H1~H6得到支持。2.中介效應檢驗。運用Baron和Kenny(1986)方法檢驗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因加入中介變量后產生的變化,來驗證巡察辦業(yè)務指導在巡察組發(fā)現問題能力與巡察效果之間的中介作用。對變量進行層級回歸,探索巡察組發(fā)現問題能力對巡察效果的影響,以及加入業(yè)務指導變量后,R2和F值的變化情況,檢驗結果顯示:發(fā)現問題能力對巡察效果的回歸系數為0.155(P<0.05);控制業(yè)務指導后,回歸系數降低為0.133(P<0.05);同時發(fā)現問題能對業(yè)務指導影響顯著,說明業(yè)務指導在巡察組發(fā)現問題能力和巡察效果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H7得到支持。
表2 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簡表
(一)研究結論。通過文獻研究和定量研究發(fā)現,巡察辦準備工作等6個因素對巡察效果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而巡察辦對于巡察組的業(yè)務指導和培訓又在發(fā)現問題能力與巡察效果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將自變量歸類:巡察辦準備和政治站位素養(yǎng)同屬于在巡察正式開始之前的工作——巡察前準備;目的地針對性和發(fā)現問題能力可歸類于巡察過程中的必備技能——巡察中要素;反饋精準性和整改督查均屬于巡察撤點后的工作。因此,可將6個自變量歸納為巡前、巡中、巡后三個維度,對巡察效果進行分析。
(二)巡察建議。1.巡前工作對于巡察效果的重要性。巡察辦的主要職責很大一部分體現在巡前準備工作中,包括為巡察組選擇嵌入式辦公地點抑或遠離式談話地點,配備辦公用品、電腦設施等,組織各職能部門收集被巡察黨組織有關情況和問題,選擇、推薦、抽調巡察組成員等,均是后期開展巡察工作質效的有力保障。因此,對于每一輪巡察,巡察辦都要從巡前的準備階段考慮起,工作越充分,巡察效果越滿意。2.巡中工作對于巡察效果的重要性。巡察組在正式進駐后,通過聽取報告、查閱資料、訪談座談、調閱材料等形式查找和發(fā)現問題,有的巡察組成員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問題導向,能夠迅速、準確地找到黨組織的“病灶”;而有的成員可能一直停留在“文山會海”中挖掘線索,分不清表象和本質。因此,巡察組開展工作的目的性針對性越強,巡察效果越明顯;巡察組查找發(fā)現問題的能力越強,巡察效果越突出。3.巡后工作對于巡察效果的重要性。巡察撤點并不意味著巡察工作結束,巡察報告和反饋意見還關系著被巡察黨組織能否有效開展整改、解決自身問題、并促進本黨組織發(fā)展。只有中肯、精準、實事求是、可操作性強的反饋意見才能讓被巡察黨組織準確看到自身問題,并實施針對性整改。另外,在整改過程中,巡察辦聯合黨辦、組織部等有關部門對被巡察黨組織進行實時督查,有利于被巡察黨組織在整改時保持正確的方向、合理的措施和穩(wěn)健的步調。因此,反饋意見和整改督查亦是巡察取得高質效的關鍵所在。4.巡察辦業(yè)務指導的重要性。由于巡察的任務分工為“一次一授權”,每年每輪的巡察組成立、組員推薦均不盡相同。中央和省市巡視巡察主管部門,在每個時間段根據國家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形勢,出臺了新的政策和規(guī)定,要求貫徹落實到每一輪的巡察中。因此,巡察辦對政策的落實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另外,每一輪巡察,新成員的入組不僅體現了老成員對“回避原則”的遵循,也體現了巡察業(yè)務“以干代訓”的優(yōu)勢,因此,巡察的業(yè)務指導和培訓不可或缺。對上級政策貫徹越深、指導越多、培訓越全,巡察組成員對于巡察的理解越深入,就越容易發(fā)現被巡察黨組織的問題所在,越有利于巡察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