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連大學 趙秀禎
為提高高校學生發展黨員的質量,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適時提出了高校組織員制度。高等學校是培養和發展先進青年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前沿陣地。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任務,培養和發展合格的大學生黨員,就必須建立組織員這樣的一支隊伍。因此,培養和提升組織員,特別是新入職的組織員的履職能力,是各級黨委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學歷高,有干勁。高校對組織員招聘是有學歷要求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以上學歷,至少碩士學位。這就使得新入職的組織員隊伍大多是高學歷的年輕人。他們的特點是有學識、學習能力強、有干勁。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做組織員工作時,接收新知識能力強,特別體現在計算機應用方面。如:全國黨務管理系統的使用等方面,他們能夠很快學會并運用自如。
同時,新入職的組織員有學歷,有干勁,工作中可以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這樣就需要上級黨組織積極引領。因為組織發展從頭到尾都需要認真仔細,按照各項規定要求一步一步去完成的,時間較長,程序較多,因此,需要組織員仔細耐心,做好組織發展等細致繁瑣的工作。
(二)閱歷淺,有短板。新入職的組織員多數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從校園直接來到工作崗位,社會工作經驗少,沒有什么閱歷及實踐經驗,因此存在著不小的短板。從學生到高校組織員角色的轉換,首先需要從心理上做好準備,然后是查閱資料,認真學習,特別是要從仔細閱讀黨章開始,學習黨的各項章程和制度,從知識儲備上做好準備,把閱歷淺的短板變為重新出發的新起點。
(三)對職業,有困惑。盡管組織員這個崗位由來已久,但高校還是在近些年才發展壯大了組織員隊伍。因此,對于高校組織員的崗位職責,大多數人認識是不到位的。
在201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堅持和完善組織員制度,加強對組織員的教育培訓等,使得高校組織員隊伍迅速擴大。但是,對組織員工作的社會認知不夠,這就造成組織員工作在社會層面上得不到認同,親朋好友不認可、不支持。同時,在黨內有的同志對組織員工作認識不足,而新入職的高校組織員對自己的工作也是模糊不清,在工作中還存在對職業上升空間不明確、職業發展困惑等問題。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文件的出臺,推進了高校組織員的專業化進程。但高校組織員短缺,是高校基層黨建面臨的困難局面。為了改變這個局面,高校招聘了大量的組織員。而新入職的組織員的履職能力關乎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發展等方面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改變、要求的提高,高校黨建工作面臨新的變化和考驗,專職組織員隊伍建設必須常抓不懈才能滿足新時代的新要求。必須盡快提升新入職的組織員的履職能力,早日勝任工作崗位。
(一)確立和堅定黨對高校的絕對領導權。建立高校組織員隊伍,是為了確保黨的方針和政策得以貫徹執行,同時也確保上級黨組織安排的工作能夠落實到位,保持黨對高校的絕對領導地位。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了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明確提出要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這是新時代對高校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因此,高校領導應該牢記黨的囑托,堅定信念,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鞏固在黨領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組織建設工作,立德樹人,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組織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建工作的中堅力量,其履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確保黨在高校牢固的領導地位,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提高廣大青年學子思想道德水平。“組織員從個體對象上看,處于黨委領導和基層黨員之間;從組織對象上看,處于黨委組織和基層支部之間,總的來說,組織員是上傳下達的重要中間樞紐角色。”所以,組織員應充分發揮樞紐作用,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完成落實上級黨組織交代的工作,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完成黨交代的各項任務。
(二)引領和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育人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校黨建工作必須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任。組織員作為基層黨務工作者,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每個工作環節當中去,堅持思想引領、道路引領,以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教育管理為載體,黨建育人。
在培養與發展大學生黨員的過程中,要確保其能夠保持先進性,在群眾中能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同時要樹立身邊的榜樣,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使得黨建工作的價值在育人中得到充分發揮。高校組織員的履職能力,關乎高校黨建育人能否真正得以實現。因此,高校組織員應該以本職工作為出發點,研究大學生思想動態,把握大學生思想脈搏,有的放矢地對大學生進行教育與引領,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營造好黨建育人的良好氛圍與環境,真正實現黨建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規范和提高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大學生黨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提出:“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這是對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新方向和新目標。高校黨建應該規范各個環節,推進黨建工作高質量的發展。規范落實黨的各項任務,以高標準黨建工作帶動高校的各項工作,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高校黨建工作有其特有的規范與模式,比如“三會一課”,比如培養發展一名合格黨員的規范程序和要求等等。高校組織員要配合做好高校基層黨建的各項任務。組織和制定好本級黨員教育管理等各項制度,組織召開支部黨員大會、黨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會,同時還要組織上好每一堂黨課。新入職組織員的履職能力,也關乎上述工作能否高質量地完成。
高校組織員是發展黨員工作的主力軍,在組織培養發展過程中,要嚴格遵循黨員的標準,確保大學生中先進分子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保障發展黨員的質量。據統計,每年全國新發展的黨員中,大學生新黨員占比很高。為培養合格的接班人,高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和責任。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同樣也需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總要求,也應該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來做好組織發展工作。認真落實從入黨啟蒙教育、提交入黨申請書、培養談話、成為積極分子、經常思想匯報、群眾談話推選、成為發展對象、介紹人談話培養、預審、合格公示、支部大會討論通過、審批和接受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規范管理。把住發展入口,強化發展質量,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把優秀的大學生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這項工作的落實,考驗新入職組織員的履職能力。
(一)提高思想認識,達成職業共識。提高思想意識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確組織員崗位職責。高校黨委領導要有高度的政治認識,充分認清高校專職組織員崗位在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厘清高校組織員的崗位設置、職責范圍,規劃和管理好高校組織員隊伍。組織員要學習和掌握培養發展、教育管理黨員工作的核心內容。落實組織員日常工作,規定好職責界限,讓組織員專心致志地做好黨員培養與發展、教育與管理的本職工作,潛下心來學習政治理論和黨的章程,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實現提升新入職組織員履職能力的目的。
新入職的組織員應該對標崗位要求,努力提升履職能力。主動學習理解崗位職責和內容,加強實踐鍛煉,全面提升履職能力。謹記自身工作職責,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滿腔熱忱地投入組織員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從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拔教育入手,把握好發展黨員的每一個環節,嚴格把關,確保基層黨建工作順利有效開展。同時要主動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完成黨交給的各項任務。
(二)加強培訓教育,形成職業內功。加強培訓教育是提升新入職的組織員履職能力最為有效的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要認識好、解決好各種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高校黨委應該針對新入職的組織員的實踐情況,開展一系列的培訓工作,提升他們的履職能力。
首先,要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案與計劃。對高校新入職的組織員的培訓,既要保障他們能盡快適應新任務,完成基層黨建工作,又要保障對新入職的組織員自身晉升發展的渠道,周密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培訓計劃與培養方案。應以組織員工作為出發點,全面學習和掌握組織員工作的基本內容和組織發展步驟等要點,同時更要進行黨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確保組織員能夠聽黨指揮,為黨育人,為黨工作。還要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找出組織員工作中的短板,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內容,精準解決組織員工作中的問題。培訓計劃還要立足長遠,高瞻遠矚,形成制度化,有監督、有保障,才能更有效地培訓好新入職的組織員。
其次,完善培訓內容。培訓內容的確定,要以提升組織員專業化水平為基本目的。因此培訓的重要內容是提升政治理論水平和黨性知識修養。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這些內容才能提高組織員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站位,要注重聘請政治理論專家教授講解,會更具有理論深度,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時,培訓內容要注重黨建工作的業務知識和能力,邀請基層黨建工作做得好的同志,為新入職的組織員講解黨建工作,特別是大學生組織發展工作方面的業務知識,正確把握黨的組織發展指導方針和政策,堅持以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等黨的規章制度為準繩,掌握好入黨標準和條件,嚴把質量關,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在培訓內容上,還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用真實案例引導和教育新入職的組織員,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善于發現問題、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要有創新意識,設計具有獨創性的培訓方式。高校黨委應重視新入職的組織員培訓工作,不僅是常規的培訓,還要有研究、有創意做好培訓工作。比如“走出去的培訓”,可以尋找優秀的基層黨建工作者,近距離進行學習與培訓,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組織與建黨百年黨史教育相結合的培訓,使新入職的組織員對黨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更加有使命感責任感;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網絡搭建一個平臺,在平臺里可以經常推送新理論、新思想、典型案例等等,供大家學習與交流。另外,還可以成立課題組、工作室等線下學習交流研究的團體,進行基層黨建工作的研究。
(三)健全制度管理,保障晉升渠道。提升新入職的組織員履職能力需要有制度保駕護航。建立健全基層黨建工作的規章制度,是各級黨委必須完成的工作,應該根據具體工作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建立工作匯報制度、目標管理制度、年終述職制度、獎懲激勵制度等等。通過建立工作匯報制度,使得基層黨建工作一直在上級黨組織的指導下進行,防止有偏離有誤差;通過目標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夠促使上級組織部門對基層組織員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對需要完成的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提出完成數量和要達到的目標,并以此作為基層黨建工作業績考核的標準,使組織員有目的開展工作,從而實現既定目標。通過年終述職制度,讓組織員能夠認真梳理一年來基層黨建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上級黨組織也能夠給予幫助與指導,為做好下一年基層黨建工作做好準備。通過獎懲激勵制度,定期對組織員進行考核評議,以工作績效為考核內容,對履職盡責的優秀人員給予表彰與獎勵,而對工作表現一般甚至出現較大漏洞的人員給予懲戒。這樣一系列制度的執行與落實,有利于基層黨建工作更加完善,有利于高校組織發展工作,沿著黨要求的目標前進,有利于新入職的組織員履職能力的提高。
高校黨委要保障新入職的組織員有通暢的晉升渠道,這樣有利于組織員隊伍安心努力工作,穩定隊伍。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高校專職組織員管理暫行辦法》等,通過文件已經規定了高校組織員“雙線”晉升,即干部管理和教師管理雙渠道,這些已經確保了高校專職組織員比較有利的晉升渠道,使得專職組織員的安心工作。具體落實情況,就是學校黨委要著重研究的問題。現在大多數學校已經實行了組織員職務(職稱)評審單設標準、單列計劃、單獨評審等,為長期從事基層黨建工作的專職組織員打通了晉升渠道,從而激發新入職組織員的積極性,在沒有后顧之憂的情況下,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
提升新入職組織員的履職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高校黨委應該從提高高校組織員專業化程度入手,加強專業培訓、達成職業共識、制定規章制度、體現目標管理、打通晉升渠道等方面,拓展思路,制定好方案,實現提升新入職的組織員履職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