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珍 肖杰
錦州醫科大學
人才是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動力,在人才培養過程當中,高校作為主陣地應該勇于承擔使命擔當,圍繞人才創新的路徑,積極地進行開拓和優化。本文立足于當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路徑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不足,探討未來的優化策略,對于助推高校人才培養等相關理論研究體系的完善,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目前,我國高校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出人才的歷史使命。從綜合層面來看,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其所實施的培養路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科研院所,以相關的課題為主要方向,助力高校人才進行課題攻關以及相關研究能力的提升。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徑,對于推動人才的成長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產學研環境和資源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徑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所具有的價值還沒有得到最大化的呈現。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尤其是很多民辦高校,通過和相關的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將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主要路徑,并且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從社會對人才需求發展來看,部分高校在訂單式人才的培養規格以及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質量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難以有效地滿足企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影響了訂單式人才培養路徑價值的凸顯。
隨著我國對高校人才就業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就業為導向來進行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了高校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培養,在一定層面上提高了人才的專業技能,但是,如何從人才的未來成長,尤其是職業發展角度出發,實現專業專才與通才培養模式的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在當前的諸多高校人才培養中,鼓勵對人才進行雙證書的學習,培養其動手和理論相結合的能力,已經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發展的另一個主要方向。從具體實踐層面來看,雙證書對于高校的師資力量以及育人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較而言,我國一些高校在自身的雙證書育人體系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沒有有效地開展雙證書人才培養路徑的優化。
總之,從綜合層面來看,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圍繞人才培養的效果以及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平衡等方面還有著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完善。
高校人才培養不僅關乎人才自身的成長,也關乎整個高校未來的穩健發展。從整體來看,我國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尤其是人才培養路徑的創新等方面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在很大層面上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方式和路徑。從目前來看,很多高校結合自身的辦校特色,在人才培養的方向方面已經進行了初步地明確,但是,隨著外部市場環境,尤其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高校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也需要與時俱進。從目前來看,我國一部分高校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還沒有積極有效地與整個社會進行對接,直接導致了所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的需求之間存在著銜接不當的問題,有必要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方面進一步進行提升。
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中,不僅需要關注人才自身在知識儲備以及相關思維能力方面的提升,還應該積極地關注人才在未來的社會實踐方面的經驗積累以及能力提高。從目前來看,高校在人才培養中還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直接導致了人才在進入社會之后動手能力差或者眼高手低,不僅影響了人才的就業,也影響了人才角色的轉變。所以,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發展中,還應該積極地在必要的實踐能力培養領域進行強化。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這就意味著,高校應該將培養創新人才,注重培養方式的創新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來進行攻關。從目前來看,圍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法的創新等方面,我國一些高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難以有效地滿足新時期對人才創新的訴求。所以,有必要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圍繞社會對人才創新的要求進行相應的跟進和完善。
總之,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當前的高校人才培養中,圍繞人才培養的定位、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人才培養路徑的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些不足,也為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指明了發展方向。
在上文中,簡要探討了高校在人才培養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導致這些不足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進行高校人才培養中,需要以制度為基礎,系統地優化人才培養所需要的課程設置內容以及環節。從綜合層面來看,我國在人才培養的內容方面正在日趨完善,但是,保障人才培養效果,優化人才培養機制所需要的相關制度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難以有效地滿足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創新要求。所以,積極地完善當下的高校人才培養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在對高校人才進行培養中,其所凸顯出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當前的師資力量已經難以匹配新時期人才創新培養的訴求。再加上,高校在師資力量的激勵機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影響了人才培養創新實踐的效果。如何進一步地夯實師資基礎,優化高校師資力量體系,也是今后高校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
人才培養創新需要大膽地實踐和摸索,在實踐中進行經驗的總結和教訓的總結。這就需要付出一定的試錯成本,但是,在當前的部分高校進行人才培養創新中,圍繞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在引領方面、激勵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對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忽視,甚至畏懼現象,這直接影響了整個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的發展。
總之,無論是制度體系不完善的原因,還是師資力量缺乏以及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畏懼等原因。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發展中進行提升。
為了更好地滿足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求,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今后的優化發展建議。
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應該從整個時代發展的角度出發,圍繞人才培養創新的目標,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第一,重心原則
在人才培養中,其主要完成的目標是實現人才自我的成長,幫助人才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選擇和挑戰。因此,應該將注重人才的全面成長,作為重要的發展目標。只有以人才成長作為重心,人才培養創新所實施的相關舉措才能夠得到更好地實現。在進行高校人才培養中,應該從社會所需要的緊缺行業出發進行優先培養。只有從重點出發,進行重要人才培養,才能夠滿足新時期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在進行重心原則踐行中,應該圍繞人才的全面成長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為人才的培養規格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的契合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具體化原則
在進行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一方面,需要積極地做好相關理論層面的研究,發揮出理論所具有的指導價值;另一方面,還應該在人才培養創新的具體措施方面提高其可操作性。通過具體化的實施來實現更好的效果。在具體的實現過程當中,應該在人才培養的流程、環境等方面進行可操作化以及相關規范流程的整合。制定統一的標準,為人才培養效果及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第三,可實現原則
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一方面,需要圍繞人才培養的創新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另一方面,還應該在自身的人才培養的實際目標方面進行落實。將可實現作為人才培養創新的一個主要落腳點。只有從實際出發,其所實現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目標才能夠得到更好地呈現。在進行可實現原則的踐行中,應該圍繞可實現所需要的制度、環境、機制等方面進行系統地跟進,由此來形成良好的人才培養局面。
第四,有序性原則
在進行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應該從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校發展的需要出發進行二者有機的結合,秉承著有序性的原則。通過這種方式來整合高校人才培養資源,為高校人才培養創新提供更大層面的支持。
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創新路徑的優化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具體的實現過程當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第一,注重專業設置的創新
在今后的高校專業設置中,一方面,應該從整個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出發,淘汰落后的專業,增添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專業。通過這種靈活的專業設置來滿足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例如,從當前市場的需求來看,對于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斷地提升。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不僅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還應該在必要的動手創新實踐能力方面進行提升。因此,相關高校在進行專業設置過程當中,應該從市場的需求出發,不斷地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優化,為高校人才創新培養,更好地滿足和契合社會的需求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優化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其主要的出發點是發揮出課程對于人才培養所具有的方向引領作用。圍繞課程改革的相關內容與社會市場進行對接。一方面,發揮出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方向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也為高校人才自身的培養模式提供更大層面的課程支持。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在課程的內容方面進行必要的優化和完善,還應該在課程改革的理念方面進行提升。在改革課程當中,還應該從學生的主人翁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在課程實施的環節以及相關課程實施的具體進程方面,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由此來形成教學相長的課程改革理念,為新時期學生的全面成長,創造積極的條件。
第三,優化教學方式
從綜合層面來看,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方式方面已經取得了一部分成果,但是,隨著社會發展速度地不斷加快,原有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新時期社會對人才培養發展的相關要求。在具體的實踐過程當中,一方面,應該將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式作為未來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主流方向。注重校企結合,高校和民間機構的結合,科研院所與高校的結合等,通過這些結合來整合社會育人資源,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更大的助力和支持;另一方面,還應該在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方面進一步進行優化。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課堂教學,還是社會實踐教學都是助力高校人才成長的重要載體。高校應該做好必要的教學資源的分配和優化工作,滿足新時期人才的全面成長需求。
第四,優化師資力量建設
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建設中,不僅需要注重人才團隊建設,還應該圍繞師資管理體系進行全面的發展。一方面,圍繞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相關的雙師認證方面進行提升,不僅滿足師資數量層面的要求,也需要滿足師資質量層面的要求;另一方面,還應該強化師資的穩定性。圍繞師資的激勵,師資的評價以及師資的培養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地完善,為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持。
第五,優化教學評價體系
在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還應該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及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其主要的目標是發揮出教學評價對于高校教學工作、高校育人工作所具有的指導作用。在具體的教學評價優化中,一方面,需要關注人才自身在必要的知識、能力方面的成長;另一方面,還應該注重對人才以及人才自身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等方面的考評。通過這種方式來最大層面地發揮出教學評價所具有的優化和助力作用。
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不僅需要對相關的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地完善,還應該圍繞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的相關要求,在必要的保障體系建設方面進行優化與改進。
第一,優化績效管理制度
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中,應該以人才培養的效果和社會的認可度作為重要的考評指標。以此來強化對現有的績效管理制度的優化。將績效管理和人才的培養效果進行對接。通過這種方式,最大層面地優化績效管理的方式,有效地發揮出績效管理,對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所具有的正面引導和激勵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績效管理優化過程當中,不僅需要注重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的優化,還應該在績效管理結果的反饋和應用方面進行提升,從而形成績效管理的合力,滿足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的要求。在現有的績效管理制度過程當中,應該充分地發揮出彈性的、動態的、人性化的績效管理制度所具有的價值和作用。圍繞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進行閉環管理和責任管理。通過這種方式來充分地調動相關人才培養部門參與者的積極性,為人才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提供制度層面的支持。
第二,優化學校文化建設
人才培養應該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不僅需要在必要的制度體系方面進行跟進,還應該充分地發揮出學校文化所具有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具體的實現過程當中,高校一方面,需要將人才培養作為高校的主要工作,在必要的機構設置以及人員崗位安排方面進行靠攏;另一方面,還應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大的支持。借助校園媒體進行人才培養環境的營造和宣傳,滿足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對相關的文化要求。在進行相應的人才培養創新環境的優化和發展過程當中,高校還應該不斷地從媒體的角度出發,充分地發揮出學校媒體對于學生自我成長以及學校全面人才建設所具有的積極作用。圍繞媒體的內容以及媒體的宣傳形式等方面進行創造和發展,由此來發揮出學校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學生成才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所具有的積極作用。
第三,做好精細化管理
高校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地注重細節完善的過程。在具體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中,一方面,高校應該從宏觀頂層設計出發,圍繞人才培養的各個內容、相關體系進行整體的完善;另一方面,還應該從具體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細節的完善。通過以細節為出發點,進行整個精細化管理目標的實現,為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以及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奠定扎實的基礎。在進行精細化管理過程當中,還應該將人才培養的相關環節進行統籌和規劃,不僅注重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的把關,還應該注重人才培養相關環節的銜接,充分地整合高校育人資源,將高校教師、高校輔導員團隊以及社會協作單位等進行資源的整合,為整個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更大層面的資源支持。
第四,優化成本控制
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在很大層面上對原有的高校人才培養路徑、高校人才培養創新資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需要注重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還應該注重相關人才培養思路以及成本控制和風險的預警。在具體實現過程當中,一方面,應該充分地發揮出高校所具有的專家團隊的優勢,通過專家論證的方式來有效地考評相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可能存在的諸多風險。通過提前預警的方式,將風險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還應該充分地注重人才培養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統一。其不僅需要考慮到人才培養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還應該充分地考慮到人才培養所付出的社會成本。通過這種方式來為整個高校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進行相關的成本控制中,還應該加大必要的資源投入,將資源投入作為優化人才產出的一個重要基礎。在進行項目投入的過程當中,應該充分地做好可行性項目的論證,以此來形成發展的合力。需要強調的是,高校人才培養創新還需要充分地整合國家的政策資源以及社會的相關因素,為整個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尋求更大的支持。
第五,積極改善培養環境
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過程當中,為了有效地滿足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的發展要求,還應該對現有的高校人才培養的軟件環境以及硬件環境進行系統地推進。一方面,加大人才培養所需要的場地建設、基地建設的力度。通過和更多的合作單位進行協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以及人才動手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的基礎。另一方面,還應該借助更多的智能化的教學輔助設備和軟件,提升人才培養模式的智能化水平,為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的發展提供扎實的技術支持。
總之,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發展中,應該圍繞高校人才培養所需要的原則,進行積極地踐行。在高校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方面以及相關的保障體系方面進行全面地優化。只有這樣,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其所具有的價值與作用,才能夠得到更大層面地凸顯。
結論:高校人才培養創新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諸多高校在運營發展中思考的一個主要問題。本文主要聚焦當前我國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存在問題的原因,探討了未來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發展的思路和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推動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創新等相關理論研究的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