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慧
(山東省青島滄口學校)
集體備課在一所學校的年級組和教研組中,是最核心的教研活動和最貼近教學質量的教學程序。而教學質量想要達到預期的目標,需要我們把目光放到整個教學環節中去尋找問題,真正改善教法學法,引導教師進行有效的教研集體備課,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課堂要高效,教師就應勇敢地面對教學中的各種困惑,在集體備課中研討出有效解決這些困惑的策略和方法。我校從問題式集體備課的內涵、如何開展、最佳實施路徑以及具體實施案例和效果等多方面進行了探索。
面對新課程、新課堂,集體備課要突破傳統定式,以打造高效課堂為指向,改變集體備課的觀念,創新集體備課的方式,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集體備課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類。
常規型集體備課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對一般性的問題要求教師在個人備課中自行解決,不必面面俱到、人人統一。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研究決定課堂質量的幾個關鍵環節上。在集體備課前,所有教師先自己對文本展開研讀,將教材吃透。集體備課時將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各備課人初案分析等環節進行優化,每次確定一個主備人進行說課,主備人重點闡述自己學案設計的理由,分析教材重難點及突破的方法。同時,主備人提出難點突破環節的預案供教師選用,大家進行討論后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及所教學生的情況形成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案。
探究型集體備課即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所謂“問題解決式”,是指利用團隊的智慧解決教學實踐中個體所不能解決的具體問題。這些具體問題不僅僅局限于教材、教法、學情等與課堂教學直接關聯的因素,而是針對整個課堂教學系統而言的;這些具體問題既可能是經常出現的陳舊性問題,也可能是對教師個人及其團隊的專業發展具有建設性、創建性的問題。在年級組、教研組團隊內針對一個具體問題,開展研讀性學習、案例型實踐、個性化反思、共識性行為系列活動,讓所有團隊成員共同經歷認識、實踐、再認識的全過程,才能對問題達到一定深度的認識,進而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側重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精準解讀教材。把握課程標準,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系;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并確定教學的三維目標;把握各章節教學的重點和關鍵,研究教學難點。二是有效設計教法與學法。依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精心設計教法和學法。三是備足教學的資源。練習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做到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有機結合;搜集、共享與學科教學相關的教學網站、教學課件,自制課件與教具、學具等。四是關注學習效率。要對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明確,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精準設計,對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梳理、分析,提出矯正策略,對下一階段教學中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及糾錯方式進行商榷等。
我們設計了學校集體備課記錄表,記錄表體現了集體備課的四個環節。
“取長補短”是集體備課的最大意義所在。常規型集體備課往往注重“長”的表述,學習他人的長處以達到提升目的;而問題式集體備課則側重“自揭其短”,要多記錄在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有了問題,就要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如問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存在的問題造成多大的影響?針對同一問題,我們應該研討的先后主題是什么?每一次集體備課之前需做好充足的思考和記錄。
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后,就要解決問題。在形成解決方法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有充分的發言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觀點的碰撞、頭腦風暴,在不斷進階討論中才能形成最優化的解題思路。
整個問題式集體備課體現的是深究問題根源,探索解疑優法的大方向。而探討出來的最優策略最終要落實到課堂,看能否實現提質增效。每次集體備課探討出來的策略成果還要經過課堂的檢驗,若出現新問題,那我們就按照流程再啟動新一輪的問題式集體備課。
學校對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的整體建構可以改變教師集體備課的形式,給教師提供更有效的集體備課途徑。但在學科集體備課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科組只關注形式,而問題解決式的“問題”二字沒有得到深挖和思考,導致策略成果仍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沒有得到具體落實。所以,學校要求各學科依據市教科院、區教研室推行的教學模式和教研主題制訂集體備課方案,確立集體備課主題,從而使問題更具體,解決問題的方向更明確。
例如,九年級英語集體備課組在本學期的集體備課方案基礎上增加了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的內容,結合教學進度把本學期教學中易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做了集體備課計劃。

表1 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計劃表
以10 月29 日的集體備課為例,老師們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產生了困難,也尋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向——使用思維導圖,但是,具體如何使用、如何落實呢?于是,我們開展了“如何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有效的主題閱讀”的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在這個主問題的導向下,在集體備課時分解成兩個具體問題:一是“大單元的思維導圖該如何引領學生,怎樣設計思維導圖更有效、更具指導意義”;二是“如何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生成復述課文的能力,做到分層落實、學而有得”。老師們積極討論,最后形成了解決策略:一是教師在主題閱讀前進行大單元知識的整合,形成一條主線,預設簡潔明了的思維導圖;二是依托小組合作的力量,組內成員互幫互助,生成具有組內特色的思維導圖;三是鼓勵全體學生理解文本,大膽復述,由易到難,提高他們的信心;四是分層達標時,教師要給潛能生搭好梯子,使其“跳一跳”就能夠得著。類似這樣,最后落實到某一節課應該解決什么問題,這樣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更精準、更有價值。
通過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對每一個問題都形成了一些新的策略,在授課過程中使用這些策略后,把效果較好的策略加以歸納總結,提煉出最佳的教法與學法,形成這一節課行之有效的授課模式,總結出“一課一法”。
例如,物理教研組在集體備課時,對復習課授課的效果產生了困惑:長期采用“知識點梳理+重點例題講解+跟蹤練習”的結構,三個環節獨立存在,相互聯系不緊密,復習效果不明顯。針對這一問題,物理組開展了一次“如何上好物理復習課”的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前,組長分配任務,每個集體備課組根據教材中某一具體章節內容進行復習策略的思考。在集體備課研討時,八年級集體備課組以“追及問題”復習課為例進行分析,在授課時先明確復習內容,然后出示一個范例,對這一范例進行分析,得到解決“追及問題”的方法——畫線段圖,“追方所走的路程=被追方先出發的路程+被追方后走的路程”。方法總結出來后,配以反饋練習,反饋練習可能還會存在錯誤,再進行矯正練習,從而鞏固這一復習內容。在集體備課結尾,集體備課組對整個環節進行了梳理,總結出這一類復習課的復習模式,即范例—方法復習模式。教學程序為問題—范例—方法—練習—矯正。具體來說,問題即提出要復習的實驗內容;范例即教師做一道有關題型的例題;方法即通過上述范例,提煉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練習即通過平行實驗題,讓學生運用上述提煉的方法來解決,鞏固落實;矯正即訂正練習情況,根據錯誤情況進行平行矯正鞏固。
不過,這種復習方式比較適合于專題的復習,而在整章大單元復習時不是特別適用。于是集體備課組又針對“光現象”這一章內容,通過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三個分支進行了復習課的架構。總結出又一類復習課的模式,即結構—要點復習模式。教學程序為問題—結構—要點—練習—矯正。具體來說,問題即對本章(單元)劃分出的幾個分支提出復習問題;結構即師生一起建立本分支的知識樹;要點即在分支知識樹中提煉出該分支的要點、易錯點和注意事項;練習即讓學生運用上述提煉的要點,進行該分支的有關練習;矯正即訂正練習情況,根據情況進行平行矯正鞏固。
集體備課組通過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不僅解決了一節課的問題,還解決了一類問題,提煉出有效的方法。這充分體現了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具有一定的成果導向性,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總之,問題解決式集體備課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體現了共商共研、給予抓手、統一思想、不斷完善的思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集體備課方式。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做實做細,積極進行校內教改,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