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紅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教師需將培養學生表達力的目標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中,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強化學生的語用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文本表達方法的分析,找出典范例句,引導學生分析,掌握其中的表達方法。
例如,《麻雀》這篇課文給學生詳細地講述了麻雀的特點及其精神品質,運用了多種表達方法,讓學生能夠對麻雀的了解更深入、更具體。在教學前,教師要先分析和整理這篇課文中運用的表達方法,制定一個具體的教學方案。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開展教學活動,了解作者使用這些表達方法的意義,掌握作者使用的表達方法。比如,在《麻雀》這篇課文中,作者在表達麻雀的勇敢時寫了這樣的話:“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露出鋒利的牙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從作者這樣的描寫中能夠感受到什么?為什么明明是寫麻雀的文章,作者卻用如此精細的語言描寫獵狗。通過反復誦讀和思考,有的學生說從這一描寫中感受到了小麻雀所處的環境非常危險,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了這只獵狗的兇狠。接下來,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這樣描寫獵狗對刻畫麻雀有怎樣的作用。有的學生說獵狗越是兇狠,就越能體現麻雀的勇敢。教師順勢告訴學生,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側面烘托的表達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思考與互動,對側面烘托表達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又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課堂上運用這種表達方法進行訓練,從而掌握側面烘托的表達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挖掘閱讀材料中的關鍵詞,以關鍵詞為訓練點,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如教學《觀潮》,文章中運用了大量形容詞,描寫了錢塘江大潮來前、來時、來后的聲音和畫面,讓人身臨其境般觀賞了這一壯麗的景象。其中,“山崩地裂”一詞用得恰到好處,僅僅四個字就將潮來時那種浩大聲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對這一詞的講解,學生雖然對“山崩地裂”一詞有一定的理解,但未能生動、立體地感受這一詞匯的含義及蘊含的情感,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這個詞匯。因此,教師應該以這一詞匯為核心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思考“錢塘江大潮來的時候到底是怎樣的場面,是如何發生這種震天動地的聲音的”。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情境,給出相應的句式,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用語言描繪自己想象到的場景和畫面。在學生的描述中,錢塘江大潮來時“山崩地裂”的場面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學生對這一詞匯的理解也變得更加立體和飽滿。學生在想象與表達中,對錢塘江大潮來時的聲勢之浩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山崩地裂這一詞的理解與感受,用這個詞來造句,或者給學生布置課后語用訓練作業,讓學生通過訓練逐漸提升表達能力。
留白是文學作品中比較常用的一種表達方法。作者運用留白給讀者營造更多的想象空間,豐富文章的內涵。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也運用了這種表達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文本中的留白引導學生進行語用訓練,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如教學《普羅米修斯》,文章分別寫了人類有火和沒火兩種情況下的生活,對人類有火后的生活進行了具體的描述,讓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火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作者對人類沒有火的生活并沒有做具體的描述,這就是一種留白的表達方法,讓學生能夠有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人類沒有火時的生活是什么樣的。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表達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人類有火后的生活的表達形式,再列舉幾個例子描述火給人類帶來的便利。學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展開語用訓練,可以鍛煉表達能力。接下來,教師借助文中人類沒有火的留白,讓學生發揮想象,寫出人類沒有火的生活情況。
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讀寫結合訓練,表達真情實感,提升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如教學《蜜蜂》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觀察蜜蜂的方法和順序,按照“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格式,將自己在家做實驗的過程有條理地記錄下來。實驗內容不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實驗主題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再將實驗過程記錄下來。這種訓練方式對提高學生的表達思維、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此外,教師可以每周給學生設定一個閱讀主題,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讀物,并且在班會上交流閱讀心得,鍛煉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采用有效的策略,為學生找準語用訓練點,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