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超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或群體,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動上相互配合的過程。小組合作應當是小組每個人通過合作,學到的完成的比獨立學習更多更好。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在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通過給學生分組,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發揮。近年來,小組合作學習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被廣泛采用,其優點是有目共睹的。
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非常明顯。優點一:優勢互補。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是把全班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學習小組,每組4-6人,按長方形圍坐,以便啟發引導之后,學生面對面地進行小組討論。學生與學生之間距離近了,交流更加方便,可以在認知過程中互補,從而在交流中共同提高。信息技術,大部分的同學都比較陌生,但是有的同學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例如可以快速的使用多種快捷鍵,但是有的平時學習好的學生,接受新知識比較快而對于信息技術的基礎和技巧掌握不足,這時大家就可以互補一下了。這樣有助于雙方迅速借鑒優勢補齊短板。優點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教育學生學會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的重大課題,為了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可以使學習活動在輕松融洽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每個小組根據學生的特點明確分工——善于組織的學生當組長,負責組織學習;善于書寫的學生做記錄;善于表達的學生做中心發言人,負責面向全班交流本組學習結果。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方便了資源共享,便于互幫互助。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同學們之間的互相理解,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優點三:師生關系更加民主。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認為:“學習是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的共同活動,學習活動的目的不僅是學會知識與技能,而且也是形成交往合作的關系。”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師生間的互動呈現多向化和多元化。
分組的策略。如何分組呢?就現代形成的經驗來講,優劣結合的形式是最好的,把對電腦掌握熟練、信息技術基礎好的同學和電腦初學者以及信息基礎不好的同學分為幾個層次,每組在這幾個層次里面各選一人。例如:假如每組有四名同學,就把全班分為四個程度,首先確定組長,然后可以讓組長和組員互選。這樣既可以體現出層次性有利于優劣結合的學習,又可以兼顧學生的關系,不至于產生“我不想跟他在一組”“他不教我”“我才不問他”這樣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跟傳統的文化課有很大不同,有的同學學習好但是平時不玩電腦所以信息技術基礎較差,有的同學雖然文化課不好但是平時接觸電腦多所以信息技術基礎較好,對于老師講授的知識能夠較好較快的把握。這就要求我們在分組的時候不能以傳統的文化課成績來分,而是要先進行測試。
小組合作的目標。小組合作應當是小組每個人通過合作,學到的、完成的比獨立學習更多、更好。小組合作的最終目標就是完成信息技術的整體教學任務,但是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也是靈活變化的。首先應該是保證每個學生都發展到“最近發展區”。程度最好的同學的最近發展區就是整個教學的最高目標。程度低一點的最近發展區就是小組內部要解決的小目標。
組內分工。在整體教學任務中,一般會有難有易,可以讓程度好的同學按照先難后易的順序來完成,程度不好的同學先易后難的完成。或者程度好的同學完成的詳細一些,程度不好的同學能完成什么就完成什么,不能完成的隨時請教。而且有的同學可能連一些很基礎的操作都掌握的不熟,會憑空生出來很多突發問題,這就要求該同學隨時提問。在此分工中,一定要統籌兼顧,一定不能“一人干,三人看”,無論學霸怎么表演,大家不親自上機操作練習,也不可能熟練掌握。另外,如果有的任務很簡單,大家基本都會,這時即使不分工也是可以的,分工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不是流于形式。總之,合理的分工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整體的水平迅速提升,也讓老師的課堂進行的更加順利。
小組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結束之后,應該安排一個小組評價階段。這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環節,但其實這個環節非常必要。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過程中,反思和評價是必不可少。反思的主要問題就是“干的咋樣?”實事求是地為各個環節做出評價。對于完成效果不好的,小組內部課下督促完成,組內高手也及時的給以指導。這也是一個查缺補漏的環節,也讓小組的存在感更加強烈,有助于加深小組成員內部的交流,加深情感。也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順利展開。
對于教師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是對教學傳統教學的補充,應用的好事半功倍,應用的不好事倍功半甚至讓人產生對此全盤否定的想法。若想用好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的教師首先必須深入研究教材,選好合作學習的內容,準確把握時機。一般提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是在學生們已經明確了學習內容,并得到了方法指導之后,這個時候學生們正躍躍欲試,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其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最好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老師在確定信息技術目標時慎重縝密,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預習范圍,對學情進行預判。老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課前查找資料,信息技術的很多操作網上都有教程,十分詳細,對于電腦比較熟練的同學可能很快就能看懂,這樣可以在課堂上幫助電腦基礎差的同學,或者在課堂討論時給大家分享經驗。這就要求老師要有給學生預留一下時間,可以在本節課結束時把目標提出來,這樣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能動性更好的形成思路,即使不懂也可以在課堂學習時跟上路,或者掃清其他障礙。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學習沒有特定形式,我們只有把課堂教學模式多元化、豐富起來,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大家不妨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試試小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