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偉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為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好奇心強、好動、抽象思維能力弱。根據這個特點,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我在數學教學中鼓勵、啟發、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各種感官共同參與數學的活動,激發他們有求知的欲望,開發了學生智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巧妙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能源,是思維發展的原動力,它不僅能促進學生孜孜不倦地學習知識,還能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心。所以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樂學、好學,是教學的關鍵。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就在于教師如何在最初的幾分鐘內幫助學生為接受新知識做好心理準備,同時啟迪學生積極思考,為緊扣課題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如我在講授小學數學第三冊“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先進行一次口算競賽,投影儀出示十道口算題,讓同學們一次把結果寫出來,并記下所用的時間,最快的是36秒,多數是1分鐘到2分鐘之間。接著出示“2+2+2+2+2”這一題,引導學生想做此題用多長時間,然后給同學們講了數學家高斯小時候做題的故事。同學們非常驚訝,議論紛紛,其中有一位同學說“一定用了簡便方法。我就因勢利導:“是用了簡便方法,是什么簡便方法呢?上完這節課,同學們就可以找到答案了”。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可以看出同學們眼中都流露出對新知識的迫切渴望。這樣的因勢利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將新舊知識銜接了起來。
二、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
(1)重視手腦并用,訓練學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操作、實驗和練習等,使他們用不同的感官接受知識和信息。再經過智力活動和整理加工,達到了掌握知識的目的。因此我們要求學生準備了自制的學具,以便指導他們手腦并用。讓他們在動手中認識、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手的運動又又促進了腦的靈活開發。例如,在教學“10的級與分解”時,讓學生拿出10個小正方形動手操作,把它們分成兩堆,并用數的分解形成記下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看誰分的又對又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牢固地掌握了10的分解與組成。
(2)巧設情景,注重引導觀察,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教學中,注重應用教具和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插圖,進行直觀教學,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由于低年級的學生自制力差,如何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住,引起觀察興趣,取決于教師如何啟發、引導,怎樣創設情境。例如,我在講二年級“表內乘法(一)時,邊出示課本44頁的插圖邊說:“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場,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畫里都畫了些什么?”開始學生東說一件,西說一件,沒有條理,我就注意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和數數。從前到后,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由遠及近,最后綜合起來數,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數能力。通過老師的啟發、談話,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3)創造機會,讓學生多動口,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創設一定的機會讓學生多動口,訓練學生數學語言的條理性和標準性。通過日積月累,不懈地訓練,就能培養學生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比如,老師用的什么圖形的教具,老師是怎樣貼圖形的,先貼幾個,后貼幾個,老師進行口答等等。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誘發了它們的想象力。
三、改變評價方法,注重鼓勵表揚
教師要多給學生以鼓勵、表揚,尊重學生的知識,尊重學生的人格,切不可對學生挖苦、諷刺。那樣,不僅會扼殺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還可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點滴發現或智慧的閃光點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創新的積極性,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長此以往,潛移默化,定會使學生養成善思、善學的好習慣,永遠保持一種追求創新的狀態、執著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
四、精講多練,及時反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要把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與課堂教學緊密有效地結合起來。教師要精講重點,講方法,讓學生發表意見,表達看法,能夠掌握一定的知識,并系統全面地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如在講“進位加”時,出示“36+35 。既可以先加30+30=60,再講6+5=11,然后把60+11加在一起,還可以用豎式計算。讓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哪種做法簡便。對于練習的設計,也要巧妙。練習題設計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數學知識的掌握,而且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起著導向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解題練習,是老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選編的一組基礎練習,可以啟發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既有利于鞏固發展所學知識,讓學生嘗試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
總之,在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有認真把握好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多動口、動腦、動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