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艷
摘 要:對于年齡尚小的幼兒來說,科學區域如同童話故事中的魔法球一樣,有著很大的吸引魔力。若想充分發揮幼兒園科學區域的重要價值,需要教師科學的選擇和投放材料,利用投放的材料促使幼兒自主的進行觀察、判斷、操作和推理,滿足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欲望。筆者針對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選擇與投放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則,希望有助于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的合理投放。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投放原則
引言
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投放的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科學區域活動目標的實現,并且材料的選擇和投放還關系著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為此,幼兒教師一定要對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的選擇與投放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嚴格的按照科學區域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則進行投放,以此切實的提高科學區域活動開展的效果和質量。
一、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選擇與投放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科學區域材料選擇與投放目標的準確把握
若想保證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的選擇與投放足夠的合理,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科學區域活動效果,讓幼兒可以得到真正的鍛煉,就需要切實的了解幼兒的想法,促使幼兒對科學區域材料的期待可以得到滿足。但是,目前部分幼兒園在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材料時,并未考慮幼兒的想法,這就很容易導致幼兒在科學區域材料產生偏見,造成投放的材料和幼兒在科學區域活動中的行為出現偏差。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兒園缺乏對科學區域材料選擇與投放目標的準確把握。
(二)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的層次性有待進一步細化
幼兒園在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材料時,需要做到因勢利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然所選擇和投放的材料便很難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1]。幼兒園主要分為大班、中班和小班,不同班級幼兒的年齡、心理、興趣喜好都有所不同。所以幼兒園在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材料時,一定要尊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特點,選擇和投放不同的材料。但是部分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選擇和投放的層次性依然有待進一步細化,所以科學區域活動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選擇與投放的基本原則
(一)取材于生活的基本原則
在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在開展科學區域活動時必須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關聯在一起,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探究的主要對象。正因為幼兒的年齡尚小,能夠認知和理解的科學知識通常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初潛知識和經驗,所以幼兒園在選擇與投放科學區域材料時需要遵循取材于生活的基本原則。
幼兒教師在準備科學區域材料時應該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位置,讓幼兒也參與到材料的收集與籌備中,這樣不單單可以使得科學區域的材料更為豐富,同時還可以促使選擇和投放的材料更為貼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并且這樣更容易提高幼兒對科學區域材料的親切感與認同感,有助于幼兒科學區域活動參與和探究興趣的激發。
并且幼兒教師在取材于生活的基本原則下,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材料時,一定要盡可能的選擇使用幼兒實際生活中的實物,而并非是利用其他物品取替。這樣才能夠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然、真實的科學區域活動環境。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引導并與幼兒一同隨時隨地的收集可供科學區域活動的生活材料。
(二)層次性基本原則
幼兒園在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活動材料時,還需要遵循層次性的基本原則,以此促使所選擇和投放的材料符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興趣喜好、活動需求等,不可以選擇一些該年齡段幼兒并不是很熟悉的事物,避免影響幼兒參與科學區域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只有準確的把握好各年齡段幼兒的實際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才能夠獲得比較理想的科學區域活動效果。如果科學區域材料的選擇和投放與幼兒需求和心理特點不符,那么非但難以促使幼兒靈活的運用這些材料,還很容易導致幼兒出現排斥、抵觸的心理。
(三)操作性與探究性基本原則
幼兒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通常需要憑借自身的親身體會與感知來完成。而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和探究可以促使幼兒更有效的展開科學探究和找到問題的答案。為此,幼兒園在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材料時,應該注意遵循操作性與探究性基本原則,促使幼兒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在科學區域展開探究,通過觀察材料發現問題,并通過動手操作探究和理解問題,在操作與思考中解決問題,并獲得相應的結論[2]。保證幼兒園科學區域材料選擇和投放的可操作性性,還可以很好的激發幼兒的興趣,并且還可以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支撐。另外,幼兒園在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材料時,還需要保證所選擇和投放的材料可以促使幼兒反復的進行探究。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小班幼兒來說,其往往喜歡重復的進行同一操作。所以,幼兒園選擇和投放的科學區域材料不可以是一次性的材料,需要可以反復的使用,以此切實的滿足幼兒的科學探究需求,從而更好的發揮科學區域材料自身的價值。
(四)引導性基本原則
幼兒園在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材料時還需要遵循引導性的基本原則,簡單的說就是選擇和投放的材料需要可以引導幼兒自主的完成成品的制作[3]。如果選擇和投入的材料缺乏引導性,那么幼兒在科學區域活動中通常也僅僅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隨意的、盲目的擺弄這些材料,根本無從提及展開自主性探究。若想保證所選擇和投放材料的引導性,就需要幼兒教師全面的分析幼兒的實際情況、各方面能力與材料之間關系,并深入分析所選擇和投放的材料對幼兒是否具有啟示作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材料的引導性的體現,并非是幼兒教師在語言上對幼兒進行引導,而是材料自身表現出的指路線索。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在開展科學區域活動時,若想保證科學區域活動的有效性,就需要在相應原則的指引下,合情合理的選擇和投放科學區域的材料,以此確保這些材料可以引導幼兒自主的展開探究,并且能夠持續的激發幼兒參與科學區域活動的興趣,以此達到更為有效的開展科學區域活動。
參考文獻
[1]朱桑麗. 小班幼兒“做中學”科學活動中材料的選擇[J]. 幸福家庭,2021,(05):143-144.
[2]蔡昕家. 啟智求真——幼兒園大班科學區材料的選擇和運用情況分析[J]. 考試周刊,2020,(93):153-154.
[3]孫磊. 結合案例淺析幼兒園科學區操作材料的選擇與投放[J]. 幼兒100(教師版),2017,(0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