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麗
摘 要:地理屬于高中階段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學科,這門學科旨在于培養學生積累基礎的地理知識、具備識圖看圖的能力。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圖表題考察的就是學生識圖看圖的能力,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對于高中地理教師而言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對圖表題進行解析,從而實現對學生識圖看圖能力的培養是他們課堂教學重點關注的地方。因此,本文分析討論了要通過提高高中生地理圖表及解析的能力,起到培養學生識圖看圖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圖表題;解析能力
引言
在高中階段地理的教學中地理圖表題與地理教學的內容是密不可分的,對于教師而言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識圖看圖能力,是學生能夠正確對高中地理圖表題進行解析并得出正確答案的關鍵所在。那么教師就應當在識圖看圖小學的過程中將教學與地理圖表題的練習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做到學以致用,才能取到預期的教學成效。也能讓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地理圖表題解析技巧,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發展與培養。
一、結合地理圖表題,培養學生識圖看圖興趣
對于教師來說想要提高學生地理圖表題的解析能力,這需要讓學生對以教學的識圖看圖產生興趣,從而才能真正的促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對地理圖表題展開解析與探索,豐富自己的地理知識準備,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高學生地理圖表題的解析能力。想要實現上述目的教師首先就可以考慮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展開更加直觀的教學,提高學生對地理圖表題解析的興趣;其次,教師還需要盡可能的結合地理圖表題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對題目展開探究與分析;此外,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在高中地理課堂進行地理圖表題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自感受體驗圖表題中地理因素的變化。從而通過上述實現對學生識圖看圖興趣的培養,為提高學生的地理圖表題解析能力打下基礎。
例如,在高一地理《水循環》這節課的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對于水循環圖表題的解析能力,教師首先需要考慮培養學生識圖看圖的興趣,為了更好的展開論證以下面這道與水循環相關的地理圖表題為例展開具體的說明:
上圖中向學生展示的是一個水循環的過程,為了引起學生對這幅圖的解析興趣,教師可以考慮借助多媒體技術結合水循環的知識,以這張圖為基底制作水循環過程的flash動畫,并在課堂中向學生播放。如此一來原本靜態的圖化為了動態,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看到水循環的各個過程和環節,如此一來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這幅圖的解析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識圖看圖動力,實現了對學生地理圖表解析能力的有效培養。
二、教學與練習結合,培養地理結構解析能力
教師需要明確對學生地理圖表題解析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夕之間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要用耐心在日積月累的練習中引導學生不斷強化加深自己地理圖表題的解析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嘗試將教學與地理圖表題的練習進行結合,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嘗試在地理圖表題中對涉及的空間結構、地理要素進行解析,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圖表解析思維。在這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考慮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好各種地圖,無論是在日常學習還是在練習的過程中都要養成隨時使用地圖對地理要素進行定位練習的意思;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到地理圖表題的時候,還應當多多借助具有直觀性優點的多媒體技術來幫助學生構建起地圖的空間結構;此外,在展開地理圖表題的練習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地圖學習的簡易方法進行總結,并嘗試加以練習。
例如,在進行《海水的運動》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取教學與圖表題練習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實現對學生地理地圖信息結構解析能力的培養。以下面的世界洋流分布圖為例展開說明:
上圖展示的是大西洋的洋流分布,教師在完成《海水的運動》這一章節知識的教學后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上面這張圖進行解析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對圖中a、b、c三支洋流中屬于暖流和寒流的分別是哪些,并讓學生進一步結合寒暖流思考洋流對于不同地區氣候的影響有哪些。如此一來結合洋流圖引導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學生通過對地圖進行解析對其中涉及的大陸、海洋、經緯線等地理要素進行定位和解構,從而透過這幅洋流圖得出寒暖流以及氣候等相關地理信息。并由此啟發學生對解析的過程進行方法的總結包括借助經緯線等地圖要素來進行地圖的解析等。
三、通過運用比較法,綜合促進學生地理素養
所謂的地理圖表解析題能力就是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地圖或圖表,嘗試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對其中涉及的地理信息進行解讀,從而幫助自己透過圖表解決地理問題。因此對于教師來說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生地理坐標解析能力,教師可以考慮引導學生對不同尺寸、不同類型的地圖展開比較分析,綜合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發展。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對同一知識點涉及的兩張不同的地圖、景觀圖等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在對比中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進一步促進學生實圖看圖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開展高中地理《常見地貌類型》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分別展示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景觀圖,讓學生通過比較法對這兩張圖涉及的地理信息進行解析:
如上圖所示讓學生嘗試結合本章節學習的地理知識分別對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兩個地方的地形地貌進行判斷和分析。學生通過比較法能夠更加對本章節教學主要內容常見的地貌類型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學生通過對兩幅景觀圖進行解析能夠發現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于海拔,因此判斷出前者屬于高原地形后者屬于平原地形。在此基礎上學生結合課堂中所學習的內容判斷出兩張景觀圖的地貌,進一步促進自身圖表解析能力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地理圖表解析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從培養學生實圖看圖的興趣著手,將教學與練習相結合,運用比較法綜合實現對學生地理圖標解析能力的有效表現。
參考文獻
[1] 鄭朝應. 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解讀地理圖表的能力[J]. 新課程·下旬,2018(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