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物質文明的大力發展,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在滿足自身一般需求的同時,更加重視身體健康與生活習慣之間的關系。經過醫學觀測表明,傳統煙草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化學物質,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雖然人們滿足了“煙癮”,但也攝入了較多的有害物質,再加上煙草造成的二手煙問題,也受到諸多不吸煙人士的詬病。因此,我國通過提高煙草消費稅,積極鼓勵人民群眾少吸煙,提倡綠色健康的良好生活理念。在法律規范、健康訴求提高、輿論指引等方面的驅使下,新型煙草制品——電子煙憑借低溫不燃燒、無焦油、滿足“煙癮”等諸多優勢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并得到國家和相關機構的大力提倡。為此,本文主要圍繞電子煙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市場監管措施展開研究,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電子煙;發展現狀;市場監管;措施
引言
電子煙相對于傳統香煙而言,并不需要燃燒,通過電子煙中的霧化器霧化煙液來達到與傳統香煙將煙葉、煙絲燃燒后的類似效果。因為電子煙的煙霧、口感與傳統香煙較為相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煙民對尼古丁的攝入需求,所以成為傳統香煙的替代品。現階段,各國對于電子煙的管制政策愈發明朗,電子霧化設備并不清楚是否存在潛在的健康危害,大部分國家已經對電子煙頒布了有關的管制政策:美國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監管范圍中納入了電子霧化設備;日本在醫藥監管范圍中納入可以產生尼古丁霧化汽的電子霧化設備;歐盟將電子煙納入到煙草制品進行統一監管。由此可見,加強對電子煙的市場監管刻不容緩。
一、電子煙的發展情況
電子煙作為一種代替傳統香煙的電子產品,與傳統香煙的外觀、口感、煙霧等較為相似,主要是通過霧化等一系列手段,將尼古丁霧化成蒸汽后,讓人們吸食的一項產品。第一代電子煙的外形設計幾乎是完全模仿普通香煙的形狀,其煙彈為黃色,煙體為白色,因為外形與真煙較為相似,在第一感覺上極易被煙民所接受。隨著人們對于第一代電子煙的頻繁使用,特別是國外客戶在使用過程中逐漸發現了第一代電子煙的缺點,一般體現在霧化器方面。第一代電子煙本身的霧化器極易燒斷,對煙彈進行更換時會對霧化器的尖頭部位造成損傷,長此以往會完全磨壞霧化器,造成霧器無法出煙。第二代電子煙相對于第一代電子煙而言,比較長且直徑約為9.25mm,最為明顯的特點是對霧化器進行了改變,在霧化器外圍帶有一層保護罩,煙彈是插入到霧化器里面,而第一代電子煙則是霧化器插入到煙彈中,二者恰恰相反。第二代電子煙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將霧化器與煙彈進行了合并處理。第三代電子煙主要采用的是霧化器煙彈,也就是說霧化器是一次性的,提高了電子煙的同時,外觀和原材料進行一定程度的更換。
二、電子煙行業發展現狀
電子煙于2004年在中國誕生,2005年在國內上市用時不到半年其銷售金額已經高達一億元。當時電子煙主要側重于戒煙,通過尼古丁代替療法幫助人們成功戒煙,人們在使用電子煙一段時間后會逐漸擺脫對傳統香煙的依賴,實現戒煙目的,但尼古丁風波的到來使得我國電子煙市場陷入危機之中,同時電子煙的戒煙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使得電子煙行業在我國遭遇極大的滑鐵盧。對于電子煙行業的發展現狀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口味繁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明確顯示,目前電子煙口味已經遠遠多于1.6萬種。電子煙的口味繁多,也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機會,這也是電子煙行業在市場中占有率逐年提升的關鍵因素。現階段市場中所銷售電子煙的口味朱主要分為五大類:第一類為仿真煙草口味;第二類為水果口味,如西瓜、蘋果、葡萄等;第三類為仿草類植物口味,如薄荷、甘草等;第四類為仿飲料口味,如可樂、咖啡等;第五類為仿茶類口味,如鐵觀音、龍井茶等。
其次,品牌偏多。目前我國電子煙行業的品牌企業與制造企業高達1500多家,再加上諸多山寨的電子煙品牌,其具體數量根本無法進行統計。部分著名的電子煙品牌在我國市場中占據著極高的份額,就比如說悅刻,而一些不知名的電子煙品牌在市場中的占有率則過于偏低。這些電子煙品牌在市場運作等方面通常偏向出口,其次才是在國內市場展開銷售。我國電子煙企業在2021年的出口增長率高達為180%,并形成近十萬家等供應鏈與周邊服務企業,同時上市公司則多于二十五家。
再者,核心客戶為城市上班族。我國電子煙的核心客戶是年齡在二十六歲至三十五歲的男性,一般集中于一線、二線等大中型城市中。電子煙的消費用戶普遍為較高收入群體,部分是基層管理工作人員與高層管理工作人員,同時多數為城市上班族,對于工作強度較為中等,有充足的業余時間可以進行自由制備。很多帶電子煙用戶的興趣愛好尤為廣泛,喜愛朋友聚會、運動健身等,對于消費觀念而言,比較看重消費品自身的品質,并喜歡追逐潮流,偏向于性價比較高的商品,樂于購買物超所值的產品。消費電子煙的用戶在口味方面,有的喜歡清淡口感,而有些消費者比較偏愛傳統的煙草味道[1]。
最后,增長率相對較高。近年來,電子煙行業的增長速度始終保持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左右,特別在2021年,電子煙行業的增長速度達到了百分之五十。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電子煙市場與2012年至2017年中其規模快速發展,從最初的0.61億美元逐漸增長至6.7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二,電子煙行業的市場規模之所以飛速發展,主要是取決于世界范圍內經濟的大力發展。從二零一零年到二零一七年之間,美國的GDP增長速度高于百分之二,作為一個世界經濟最強的國家,自身經濟始終是保持飛速增長的狀態,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子煙消費國家,進一步帶動了電子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在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二零年短短的八年時間中,其增長速度高于百分之六,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電子煙市場的大力發展。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暴發,人們愈發認識到吸煙對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因此會選擇電子煙來進行戒煙,從而推動了我國電子煙市場的快速增長[2]。
三、電子煙的市場監管措施
(一)明確電子煙的國家標準
通過對電子煙的質量標準分析,市場監管機構應該通過立法對電子煙行業本身的質量標準加以明確。國家標準中確定了強制性原則,作為電子煙市場就應該以此為界限,倘若無法達到國家強制性準則的電子煙企業,就需要積極提高自身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反之將會面臨停業、罰款等多項處罰。根據調查表明,電子煙行業協會內部確定了有關的質量標準,然而這些標準卻是以電子煙利益全體所提供的標準作為前提,并不具備一定的社會性與權威性。電子煙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首要主管部門是煙草專賣局,對于傳統煙草的管理有著一套相對較為完整的制度,同時在制度運行過程中,對制定煙草制品的標準有著不可小覷的權威和依據。電子煙與傳統煙草有著明顯的不同,傳統煙草主要由所種植的煙草葉子加工制作而成,在煙草專賣管理制度下從最初的種植,到生產加工,再到最后的銷售有著相對較為完整的運作模式,煙草管理者對此發揮著管理者和制定者的作用,對于煙草制品的標準制定起到一定的權威性。而電子煙的生產加工與傳統煙草并不相同,煙草管理局并不熟悉該項技術,再加上電子煙本身原料、結構、作用機理等諸多方面的特殊性質充分決定了電子煙對人體造成的危害程度比較高。所以,需要有權威機構制定質量標準。站在社會性監管的位置上分析,通過對消費者本身個人利益與社會穩定等方面的考慮,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當作主管機構是最好的,但應借鑒市場監管總局、煙草專賣局等提出的意見,進一步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對各方利益加以協調,從而讓電子煙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成為一項權威性的標準[3]。
(二)構建生產銷售雙許可制度
首先,經濟監管的監管形式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價格監管與市場準入監管。目前,電子煙行業的發展愈發穩定,對于價格監管與市場準入監管的相關標準需要得到市場的衡量,在不發生壟斷、不正當競爭等情況下,我國市場監管部門可以適當放寬對電子煙的經濟監管。其次,社會性監管的監管形式分為三種,分別是信息監管、標準控制與事先批準。因為電子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監管部門需要認真做好社會性監管的問題,其中信息監管需要企業準確披露出對于消費者有不利影響的事實;事先批準需要企業提供服務和產品時應取得相關部門的批準,獲得監管部門的質量要求;而標準控制則是對信息監管和事先批準二者的一種這種監管形式,并不要求企業在取得監管機構批準后再展開生產服務等,但倘若因為沒有達到特定的質量標準將會構成違法[4]。再者,對于電子煙展開市場監管,最關鍵的是解決電子煙本身的安全隱患,對電子煙進行社會性監管時需要采取事先批準的形式。生產許可的根本目的是對擁有嫻熟電子煙生產工藝的電子煙企業進行保留,對于單純借助電子煙發展趨勢獲取利益而生產出質量較差的電子煙企業予以淘汰。嚴格督促已經取得電子煙生產許可的電子煙企業構建電子煙行業協會,確保電子煙行業協會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作用,幫助相關部門清除尚未取得生產許可的劣質電子煙企業。所以生產許可能夠從根本上對電子煙的安全隱患予以解決。最后,所謂的銷售許可是電子煙產品銷售商必須取得的一項電子煙銷售許可,其目的是保證所銷售的電子煙是已經獲得生產許可的電子煙生產商生產出的電子煙,有效防止雜牌電子煙生產商生產的山寨電子煙流入市場。除此之外,電子煙的銷售許可需要與傳統的香煙許可有著明顯的區別,由市場監督管理機構對行業許可證進行頒發,而銷售許可將會對電子煙產品本身的安全隱患起到不可小覷的協作作用[5]。
(三)組建行業協會協助監管模式
行業協會是政府與企業之間可以承接對應職能的民間經濟組織,行業協會進行協助協管可以全面貫徹經濟性監管、社會性監管的目標。行業協會充分代表著企業利益,行業協會存在的目的是對企業本身權益加以維護并擴大影響力,避免政府機構的過度干預與社會對行業造成的威脅。同時,行業協會的社會性較為強烈,基于市場的高速發展,使得經濟事務更加復雜且繁重,行業協會不僅可以幫助政府機構減輕國家負擔,增強監管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消費者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作出貢獻。首先,在宏觀角度和微觀角度之間,行業協會作為信息中繼站,通過內部所組織的各種不同渠道與活動,大力宣傳國家的政策方針,將國家發出有關電子煙行業的調控政策及時進行傳播,并廣泛整理市場實時動態、企業信息、各界的建議,將其反饋給相關部門,從而為國家制定調控政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還應確保調控信息的暢通性。其次,在相同利益方面,行業協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單個市場主體間亦或是利益集團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協調,政府可以在行業協會的協助下掌握全面的信息與服務,進一步增強規制的合理性。行業協會可以對市場主體對公共產品的偏好與需求予以充分了解,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對各種市場信息展開科學、準確評估與核查,以便于為我國政府制定市場監管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有效提升政府相關政策方針的可接受性與公正性。社會中間層主體不僅是幫助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監管的一種管理主體,同時也是接受政府監管的一種被監管主體。此外,行業協會的監督管理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上,一是作為監督主體對電子煙企業展開嚴格的監督與管理;二是行業協會當作被監督者,有國家政府機構對行業協會內部監督行為而展開的一種監督管理。基于強制性國家標準、與監管對應的規范性文件、法律法規政治出臺之前,行業協會對于電子煙行業市場制定著相關標準,對于電子煙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能夠促進電子煙市場的正常穩定運行[6]。
(四)遵循市場監管原則
首先,合法性。電子煙市場監管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合法性原則,需要制定對應的法律法規,并按照相關法規對電子煙行業展開監管。合法性原則全面貫穿于電子煙市場監管的立法環節、執法環節,既保證監管權配置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又要確保監管程序的合法性。其次,明確性。電子煙市場監管的核心原則就是明確性原則,要求對電子煙的國家標準予以明確,保證電子煙產品本身的質量要求,將效率價值放在安全價值之后。再者,權責一致性。對于電子煙市場監管主體來看,其目的是保證電子煙市場監管主體的權利可以得到高效行使,防止發生權利膨脹的情況,并提高電子煙市場監管主體的監管效率,防止出現問責不清晰的問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家層面并沒有在現有的煙草制品監管范疇中納入電子煙,對于電子煙的生產與流通仍舊處于監管的空白地帶。監管空白造成的風險一方面體現在電子煙對人身體造成的健康危害,另一方面也體現在質量不統一的電子煙市場所造成的產品質量風險。因此,我國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電子煙行業予以全方位監管,亦或是針對電子煙進行專項立法,以便于從根本上消除電子煙市場監管無法可依的現狀。另外作為電子煙的多種市場主體如銷售商、生產商,需要對電子煙行業的市場監管態勢予以高度關注,并采取有效的監管措施,進一步實現電子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煒,馬明.新型煙草制品監管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01):97-99.
[2]陽建勛.公共衛生安全視角下我國電子煙監管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06):125-136+156-157.
[3]李磊,周寧波,屈湘輝.新型煙草制品市場發展及法律監管[J].中國煙草學報,2018,24(02):100-110.
[4]韋順.電子煙:監管規范后行業有望提速[J].股市動態分析,2021(25):52-53.
[5]蒙慧欣.監管出手電子煙市場[J].計算機與網絡,2021,47(07):10-11.
[6]王成.淺議新型煙草制品市場監管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9(11):167-168.
作者簡介:李羽中(1979.08-),男,漢,湖南省岳陽市人,中南大學商學院2012級研究生,湖南省岳陽市煙草專賣局經濟師,研究方向煙草專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