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娜
摘 要:書尤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的重要性不必過多強調。當代不論是國家政策抑或是名人大家都在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是重中之重。幼兒正處于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閱讀能幫助其建立良好的語言系統和認知能力。在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過程中家庭和校園是最主要的環境,老師和父母是最重要的引導者和監督者。因此,家園合力能對幼兒閱讀形成更強大的影響,更有效地促進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本文就家園合力促進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展開論述。
關鍵詞:幼兒 閱讀 習慣養成
一、營造閱讀環境,引導幼兒閱讀
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楊絳先生曾說過:最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形成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楊絳先生與錢鐘書先生酷愛讀書,無論生活多忙碌、多艱難每天也一定要看書,所以他們的女兒也隨著父母天天泡在書本里,無論怎么玩都不會扔下書本。由此可見,親子共讀是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好方法。嬰幼兒行為習慣的形成大部分來自于模仿,所以要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定要先創造一個榜樣。如果父母都不讀書或者不愛讀書那孩子自然很難養成閱讀習慣。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會在家里設置一個專門的閱讀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在我看來這個方法值得廣大家長學習借鑒。
例如,有條件的家庭也可以專門設置一個書房或書桌給幼兒提供舒適的閱讀場所。幼兒的生活場所主要是家庭和校園。校園生活對幼兒的影響非同小可,因此幼兒園應該積極執行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重視閱讀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要積極營造閱讀的環境,引導幼兒閱讀。圖書角、閱讀室、閱讀課……讓幼兒有地可讀、有書可讀。除此之外,為養成閱讀習慣應該定期舉辦閱讀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從而堅持閱讀養成習慣。最重要的是,“家園”要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內外兼工,事半功倍。讓父母和老師用心去愛,用愛去教。
二、尊重年齡與興趣,閱讀合適書籍
教育的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后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閱讀也是同理。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家長和老師不能一意孤行、拔苗助長,一定要遵循幼兒自身的閱讀興趣。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相信興趣的力量遠大于強制的力量。幼兒是沒有自我約束能力的,也同樣反對被約束。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跟隨自己的興趣主動探索世界的每一寸土地和海洋。家長和老師一定給不要隨意打擊幼兒的閱讀興趣或者質疑幼兒所閱讀的書籍,切記尊重幼兒的喜好,不應隨意干涉。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需要正確的引導幼兒。在什么年齡就讀什么年齡的書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讀孩子喜歡的書,不讀孩子讀不懂的書。家長和老師要注重和幼兒在閱讀上的交流,這不僅是為了幫孩子解決不懂的問題,更是為了了解孩子的閱讀進度、閱讀習慣還能傳授一些閱讀技巧,益處多多。家長并不是無所不知的和孩子交流也能增加自己的知識量,讓孩子帶領自己成長也是一件好事。愛好是獲得知識的第一步,讓幼兒主動成長永遠好過于被動的長大。
三、傳授閱讀技巧,從小學會讀書
在閱讀的旅途中,幼兒能領略到精彩的故事情節,分清似是而非的界限,但是卻很少注意到閱讀技巧,往往是讀完就接著尋找下一本心之所愛。這看似沒有問題,可我們總要幫助幼兒從每一本書中得到點兒什么。一個一個的寓言故事、一本一本的精美畫冊總會給與幼兒很多的啟發。也許是零碎的幾句話,也許是短暫的情緒變化,啟發總是有很多種形式,家長和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記錄每一本書帶給自己的啟發,培養記錄的習慣。
比如寫讀書心得。寫讀書心得的過程就是一個總結的過程,在總結中一步步的學會技巧。閱讀技巧能幫助幼兒提升閱讀質量,更好地理解書里的人情事故從而盡早建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掌握盡量多的閱讀技巧還能增強幼兒的理解力,對以后的學習生涯打好基礎,因此家長和老師應高度重視閱讀技巧的教授。閱讀技巧有很多甚至各人有各法,最常見的有抄錄好詞好句、用不同的顏色區分不同的重點……古人云:“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有技巧才能充分理解作者的意思,否則都是徒勞。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促進。創造閱讀環境是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基礎,在這基礎之上家長和老師要引導孩子找到自己愛好的書籍從而走進更加廣袤的知識宇宙。閱讀也不是沒有目的的視覺重復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禮,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也非常重要。良好的教育是潤物無聲的,希望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激發幼兒閱讀動機,培養閱讀興趣,讓幼兒擁有更好的精神成長和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俞佳順.親子閱讀中發展幼兒閱讀能力的指導方式
[2]于佩佩.深度學習視角下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積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