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宣傳科 曠曉蘭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走進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與使命是要更加堅定政治信仰和黨性原則,以更強的責任、更足的干勁、更大的擔當,努力謀求新發展、新作為,始終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要內容,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將鞏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及促進發展作為宣傳的主要目標,始終把正確的輿論導向貫穿到新聞輿論工作的全過程,為構建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輿論支持。
一是角色定位要旗幟鮮明。宣傳工作者是宣傳推廣和踐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政治理論的主要實施者,每一位宣傳工作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當好黨與人民的“喉舌”“耳目”,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樹立堅定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做黨的忠實追隨者和群眾需求的熱心傾聽者,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原則,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努力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新聞輿論氛圍,做人民信賴的信息提供者。
二是工作原則要實事求是。新聞輿論要堅持實事求是,力戒經驗主義、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既要遵守規矩也要遵循規律、既要提前計劃也要著眼變化、既要爭取主動也要奪取主導、既要先聲奪人也要后發制人、既要把握社會輿情,也要講究實效。防止夸大事實、以偏概全、主觀臆斷、強加于人等新聞行為。避免片面追求鼓吹轟動效應,或是官僚主義作風、“家長式、裁判式”報道。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把反映時代主題、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作為宣傳工作的主基調,以最真實、最權威的新聞報道,傳播好中國故事。
三是傳播內容要積極健康。新聞工作要嚴格遵守新聞工作規定和職業道德,時刻注重和不斷增強新聞的輿論引導能力,以服務好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為主要目的。堅持弘揚社會正能量、唱響主旋律,把握提煉人民心聲,深入挖掘社會先進典型,積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多看反映經濟技術發展、民族團結融合、社會和諧穩定等主流新聞內容,堅決克服一味迎合市場的低俗化現象,尤其是在社會熱點的新聞宣傳引導過程中,更要保持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防止陷入“炒作”“博眼球”的新聞套路,大力剔除封建愚昧、頹廢庸俗等不利于社會發展進步的各類雜音,始終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緊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準確把握好時代發展的脈搏,真正把大多數人的心聲反映好,避免黨的主張與人民的訴求在新聞傳播中發生偏移或錯位。
四是新聞報道要統一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搞碎片化,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我們的黨無論是在長遠利益還是局部利益上,從來都是維護和代表人民利益的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牢記“穩定是壓倒一切的”重要思想,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團結、穩定、鼓勁”的重要方針,宣揚正面宣傳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廣泛搜集人民群眾的創新成果和豐富經驗,并及時宣傳報道出來,鼓舞宣揚正氣,激勵奮斗士氣。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客觀掌握社情民意,并作為協商討論、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重要素材,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群眾前進的動力和指南。
此外,新聞報道工作中還要準確把握統一口徑和宣傳基調,尤其是面對突發輿情事件時要積極深入現場,掌握第一手材料,認真做出科學研判與響應。當然,面對突發狀況時并不是要一味地搶速度、搶新聞,也要特別注重新聞的敏感性、政治性、政策性及戰略性,不能盲目追蹤、爆料或炒作,給社會造成負面效應或帶來不穩定的因素,而要嚴格遵循新聞規律,服從組織統一部署安排,堅持“積極、健康、向上”的新聞報道基調,做到新聞宣傳與社會穩定的有機統一,做到有效引導社會輿論,有力協助黨委和政府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一)輿論導向作用。新時期,各種外部因素的干擾和國際思想潮流的涌入,人們的思想越發自由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政治思想滲透變得更加難以防范,歷史虛無主義、造謠中國威脅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層出不窮。面對這些漸進滲入的消極思想,新聞宣傳在履行輿論監督職責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謹慎的工作態度,尤其在涉及政治性、政策性、機密性等敏感問題上,要慎之又慎,嚴格審核把關,時刻牢記媒體人肩上崇高的社會責任,牢牢掌握輿論戰場的主動權,把群眾的利益作為新聞工作的立足點,運用多種新聞宣傳手段,發揮強大的號召力和廣泛的影響力,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對消極的思想進行批判,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觀念,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和凝聚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鼓舞激勵作用。在新聞宣傳中可以通過樹立榜樣,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鼓舞人們的斗志,激發人們的創造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增添力量。近年來,我國的各大媒體通過宣傳勞動模范、感動中國的人物、先進個人等節目來激勵引導人們追求進步,這些節目以人為本,在陶冶了人們情操的同時也蘊含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發揮了新聞宣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激勵人心的作用,有效提高了人們的思想覺悟。
(三)監督約束作用。我黨歷來高度重視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并善于將輿論監督與黨內監督、社會監督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媒體要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通過內部反映或公開報道,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應當重視和支持輿論監督,聽取意見,推動和改進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輿論監督既是我們黨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群眾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重要途徑。準確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不但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性與公共安全,而且有利于增進共識、凝心聚力,推動黨政事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四)提升效益作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聞宣傳工作和組織機構的發展聯系越來越緊密,通過強化宣傳組織核心文化,樹立先進典型案例,不僅可以增強員工對內部文化理念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可以提升員工對單位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宣傳工作圍繞單位的發展和規劃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推廣先進技術和特色文化,為打造和推廣單位的品牌發聲造勢,積極發揮宣傳組織機構的作用,能夠有力發揮品牌優勢和品牌效益,提升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幫助組織機構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和發展資源,從而真正實現“內聚人心、外樹形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宣傳成效。
當然,新聞宣傳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輿論引導、鼓舞激勵、監督約束及提升效益作用,還有傳播知識文化、推動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作用。在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之下,新聞宣傳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思想意識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作用越來越突出。要進一步發揮好新聞宣傳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作用,積極探索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新聞宣傳策略,掌握更多高效的宣傳方法,開拓更寬領域的宣傳陣地,將有力促進新聞宣傳在營造良好輿論、維護社會穩定,以及促進經濟發展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除了一如既往地倡導主旋律報道、加強正面宣傳、持續發揮好上述各功能作用之外,還要結合行業特點、隊伍培養、新媒體優勢及黨建共建的各類主題活動,不斷深化推進新聞宣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一)樹立大局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新聞宣傳部門肩負著傳播輿論、引導輿論的重要任務。除了要積極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傳達學習好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之外,還要結合報道對象的所屬行業、技能特點,主動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弘揚社會主旋律,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廣泛傳遞中國好聲音,用心、用情講好每一個故事,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積極發揮媒體傳播優勢,努力做好國家有關制度改革、普法宣傳教育以及各類政策性宣傳任務等。
(二)提高隊伍建設,壯大宣傳力量。宣傳推廣是一項全方位、全局性工作。可通過深入發掘培養“新聞眼”和“輕騎士”,吸納更多行業的志愿者加入宣傳隊伍當中,為宣傳工作注入更強勁的力量,有力獲取更加及時、有效的最新資訊。同時,開展新聞業務技能培訓,提高新聞宣傳隊伍收集信息、宣傳策劃及撰寫推文的整體能力。培養宣傳人員掌握更多挖掘素材和編輯技能,有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三)利用新媒體優勢,增強宣傳效果。新媒體崛起勢頭強勁,除了傳統媒體渠道外,微博、微信和各客戶端也成為新聞的重要傳播載體。在各種技術條件的支持下,新媒體的新聞傳播具有快速高效、互動性強、參與性強等優勢。為此,應充分利用好各類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創新宣傳方式,發掘設計新穎主題,逐步形成“一次采集、多端傳播、全面覆蓋”的傳播機制,實現組織“全員參與、上下互轉”的活躍氛圍,努力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率、點擊量和閱讀量,讓更多群眾了解祖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擴大傳播范圍和社會影響力。
(四)堅持黨建引領,搭建溝通橋梁。堅持以黨建引領拓寬宣傳渠道,借助黨史學習教育契機和“企業—學校—社區”融合共建平臺,聯合黨支部、共青團、工會等組織,精心策劃具有一定社會美譽度和影響力的各類義診、公益活動,將醫療行業的名醫專家、特色技術、個性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面對面為群眾免費義診、科普講座等。始終堅持以“公益性”為主要前提,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醫療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時刻把群眾的冷暖和利益掛在心頭,努力打造真正有溫度、有愛心的溝通橋梁,真正做“為群眾辦實事”的貼心人、知心人,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和輿論口碑。
新時代,要想讓新聞宣傳在思想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除了深入分析與了解新聞宣傳的自身特點和作用之外,還應勇于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平臺資源,創造性地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以改革、為民、創新、務實的宣傳視角,積極探索新聞宣傳的新策略、新途徑、新方法,進一步增強宣傳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強化隊伍建設與培養,加快多媒體合作與資源整合,努力拓寬宣傳渠道,打造多點宣傳陣地。通過多角度、多路徑、多領域的宣傳方式,全面提升新聞宣傳效果,真正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進而增強新聞輿論的傳播力、感染力、引導力、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