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應當從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改進等方面入手,把握教材的深度,積極落實新課改要求。而小學英語教材內容以單元形式呈現,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主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的設計都要圍繞單元主題,在主題意義下開展英語詞匯、對話、語法和表達教學。教師圍繞單元主題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發(fā)展,能夠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促進學生的英語深度學習。
【關鍵詞】小學英語;主題意義;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朱瑩瑩(1989—),女,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小學。
深度學習是對知識或者技能進行摸索、探究、理解、總結的過程,建立在思考的基礎上。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現有知識和經驗,對新知識進行探究,通過知識鏈接和知識遷移完成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是深度學習,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對問題能層層深入地思考,而教師應當把握打開學生思維的契機,做出適當、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轉換思維,推動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讓學生實現對英語問題的深度探究。教師要基于主題意義組織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并且運用新穎、適當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望,從而有效貫徹深度學習理念,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夯實基礎。
一、把握主題,為后續(xù)學習明確方向
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指引性作用,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活動,以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1]。因此,在圍繞單元主題組織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前,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對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細致的解讀,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從而設計出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這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圍繞單元主題設計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向。通過對教材進行細致解讀,教師能夠明確本單元的主題為“圣誕節(jié)”,課文主要涉及圣誕節(jié)的相關內容,如“Merry Christmas”等與圣誕節(jié)相關的祝福語,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如下目標:1.Be able to read and speak Christmas related blessings;2.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such as card,fold,message and other words;3.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pronunciation of“J” in words;4.Learn Christmas related songs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sing.上述目標明確突出了圣誕節(jié)這一主題,教師圍繞該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圣誕節(jié)的認識,并讓學生掌握“Merry Christmas”等與圣誕節(jié)有關的祝福語。
由此可知,教師明確單元主題,根據單元主題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能夠讓整個單元的教學方向更加清晰,有利于教師以教學目標為指引,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聯(lián)系主題,為新課學習引入資源
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開啟一節(jié)課大門的鑰匙,導入的形式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整節(jié)課的深度教學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開始基于教學需求,優(yōu)化導入的形式和內容。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圍繞主題為學生引入合適的資源,創(chuàng)設相應的主題語境,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就對新課內容留下深刻印象,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開啟新課之旅,對新課內容進行深度學習。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時,教師聯(lián)系本節(jié)課的主題,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籃球入手,為學生引入相應的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優(yōu)化導入形式。課前,教師先拍攝校園中學生打籃球的照片,為后續(xù)的教學準備素材。在課堂上,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之前拍攝的照片,并對學生進行引導:“What does the picture show? Do you usually do this sport?”,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討論活動,積極地闡述自己打籃球的情況,有的學生說:“The picture shows the scene of playing basketball. I often play basketball.”;有的學生說:“I also like playing basketball,but I can't.”。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Everyon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very much. Let's go into this class today and see what is described in the textbook about basketball!”,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基于教師的介紹,主動地進入新課。這樣,在后續(xù)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促進深度學習目標的實現。
教師圍繞主題挖掘課堂教學資源,能夠讓導入的內容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為后續(xù)深入學習英語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三、圍繞主題,為詞匯學習提供養(yǎng)分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石,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其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詞匯學習是提高其英語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從而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詞匯。如果英語教師不能很好地開展詞匯教學,則詞匯學習很容易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攔路虎。詞匯教學的難度較大,究其原因在于,詞匯教學的任務重、量大、枯燥、獨立且不易建立聯(lián)系[2],抽象、單調、枯燥的詞匯很容易降低學生學習詞匯的熱情,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為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教師要為學生框定一個主題范圍,建立“詞匯家庭”,讓學生基于主題意義學習詞匯,以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效率。4830AF89-B3DA-4FB8-A166-65CE6FEDE5F8
以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On the farm”的教學為例,“農場里的動物”是本單元的主題,教師可以把詞匯學習的范圍圈定在農場里的動物內,如豬(pig)、牛(cow)、羊(sheep)、馬(horse)、鴨(duck)、鵝(goose)、兔(rabbit)等。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常見的農場里飼養(yǎng)的動物的名稱,教學生相應的英語詞匯,盡量把學生能想到的詞匯都寫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然后教師可以有重點地引導學生學習本課需要掌握的詞匯pig、cow、chicken、duck。除了教材要求掌握的詞匯,學生還會額外記憶那些自己感興趣的動物的英語單詞,豐富自己的詞匯庫。
教師圍繞單元主題,把相關的詞匯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詞匯之家”,能夠讓詞匯學習更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詞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四、根據主題,為對話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
對話學習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占很大的比例,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對話內容都是從學生的生活中挖掘出來的,包括日常的問候、問路、購物、看病、介紹家人及朋友等,這與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需求相匹配,因而英語教材也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的素材,而根據教材進行對話學習也是學生提升英語語用能力的絕佳途徑之一[3]。對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讓學生進入真實而有實踐意義的主題情境中,從而更好地投入英語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主題情境中了解語言知識和對話內容,通過分角色朗讀、模仿和自編自演等方式練習對話,在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實現英語深度學習。
以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How much”的教學為例,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詞匯有fan、umbrella、shoes、socks、twenty、thirty、forty、fifty等,在對話學習中,教師應當先組織學生對日常的購物用語進行練習,包括“Can I help you? Yes,I want a fan.”“This way,please.”“It's nice.”“I love it.”“How much is it? It's thirty yuan.”“I will buy it.”等,學生對此熟練掌握后,才能進行更復雜的對話。而后教師結合生活中的物價,對物品進行標價,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教師先給出購物示范,鼓勵學生利用這些素材編演購物對話,讓學生在對話操練中掌握詞匯和句式“How much is it?”“How much are they?”等。將對話教學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能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英語學習狀態(tài),把詞匯、句式、對話等的學習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和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圍繞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更容易讓學生融入其中。教師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上述案例中,教師抓住并有效利用學生愛表演、活潑好動、好表現的特征,引導學生演繹生活中的場景,能夠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促進其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從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互動交流中把對話學活、學好。
五、結合主題,為文化滲透開辟道路
深度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英語知識,還要求學生通過英語單詞學習、語篇學習,感知隱藏的文化元素,從而強化文化認同意識,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而文化元素往往就隱藏在主題之中。所以,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當對主題進行深入分析,搭建主題與文化之間的橋梁,并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相互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識別能力,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在實現深度教學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At the snack bar”時,教師基于主題,深挖其中的文化元素,提高學生對差異文化的認識。通過對題目“At the snack bar”進行分析,教師能夠迅速鎖定本課的主題是“飲食”,而中西方受地域、歷史、經濟等因素影響,形成了不同的飲食文化。在課前,教師先為學生布置“Independently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s”的任務,讓學生自主利用網絡進行相關資料的檢索。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并對學生進行引導:“Let's share the information we collected in groups.”,讓學生在組內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共享信息的過程中了解更多中西方飲食方面的差異。緊接著,教師再向學生提出“Are there any special snacks in your hometown?”“Do they have any special features?”等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談談家鄉(xiāng)的小吃,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家鄉(xiāng)特色飲食的魅力。當學生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后,教師再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解讀,以便學生可以基于主題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了解課文背后的文化內涵。
教師圍繞教材主題,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并指導學生基于主題對文化內涵進行檢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識別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讓學生基于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對英語知識進行學習,從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六、基于主題,為寫作學習鋪墊基礎
寫作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在組織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先基于主題滲透基礎英語知識,為之后開展寫作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隨后,教師再為學生布置與主題相關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的語用能力、寫作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A new student”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適當的寫作練習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classroom、table tennis room等詞匯,而本課的主題為“介紹校園”。對此,在帶領學生學習classroom、table tennis room等詞匯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If a new student comes to your class,how will you introduce our campus to him? Try to write down your thoughts.”的任務,開展寫作練習活動。在練習中,學生會積極地運用classroom、table tennis room等詞匯完成寫作。在學生完成寫作練習后,教師再為學生搭建平臺,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教師圍繞主題內容,組織學生學習相關英語知識,再布置與主題相關的寫作任務,能夠讓學生在完成寫作練習的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教學,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組織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基于單元主題意義開展英語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趣味性強、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根據主題自主挖掘詞匯、對話、語法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知識,從而實現深度學習。此外,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方法,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貫徹深度學習理念,從而實現小學英語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黃昕.陶研促進“深度學習”,英語提升“思維品質”[J].華夏教師,2020(04):30-31.
[2]吳臻一.例談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深度學習的有效方法[J].小學時代,2020(05):18,20.
[3]張樹敏,崔華正.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研究[J].英語教師,2020,20(04):45-47,81.4830AF89-B3DA-4FB8-A166-65CE6FEDE5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