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東
摘要:在當前火災事故發(fā)生原因多樣化、事故危害更加嚴重的情況下,細化火災事故調查機制內容,織密火災事故防控網絡,壓實火災事故防控責任,才能真正夯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根基。文章結合我國火災事故調查機制的現狀,在明確火災事故調查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典型問題的基礎上,就完善調查機制的相關策略進行了探討研究,為相關主體完善調查機制提供相應的思路和方法參考。
關鍵詞:火災事故;調查機制;頂層設計;組織執(zhí)行
火災是威脅國家發(fā)展、社會生產和人民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災害。雖然近年來我國不斷優(yōu)化火災預防管控機制,防控火災事故的意識和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火災事故仍然是較為典型的安全類事故。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火災數量為25.2萬起,較2019年增加了1.9萬起,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達到40.09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3.97億元。這組數據表明,我國面臨的火災事故防控形勢仍然很嚴峻。在火災事故處理中,火災事故調查是重要方面,同時也是發(fā)現和彌補火災防控短板的重要依據。雖然我國逐步構建了集制度設計、責任劃分、責任落實、事后追責、反查自省等內容在內的火災事故調查機制,對一些典型火災事故進行深度調查,并提出相關防控建議和要求。但就火災事故防控實際來看,當前的調查機制運行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和完善。
一、火災事故調查機制概述
“機制”有多層含義,其既可以指有機體的構造、功能和相互關系,也可以指一個工作系統(tǒng)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具體到火災事故調查機制而言,其主要是指圍繞火災事故調查這一系統(tǒng)性任務和目標實現而開展的一系列調查分析活動的過程和方式。
目前,我國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據是公安部于2012年修訂和施行的《火災事故調查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該規(guī)定中將火災事故調查的任務明確為四個方面,即調查火災原因、統(tǒng)計火災損失、依法對火災事故作出處理和總結火災教訓,這些任務內容也明確了火災事故調查機制運行的主要目的和任務。關于火災事故調查的程序,規(guī)定中明確了包括現場調查、檢驗鑒定、火災損失統(tǒng)計、火災事故認定和復核在內的五個常規(guī)流程。
2018年,依照《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實施轉制?!陡母锓桨浮吠瑫r明確要求,要強化火災事故的倒查追責工作,尤其是對造成人員死亡或重大社會影響的火災,倒查工程建設、中介服務、消防產品質量、使用管理等各方主體責任。要嚴格追究屬地管理和部門監(jiān)管責任。自此,消防救援機構開始重構和完善火災事故調查體制機制,并出臺了一系列規(guī)章和制度。
2019年10月,消防救援局印發(fā)了《關于開展火災延伸調查強化追責整改的指導意見》,成為了落實消防執(zhí)法改革要求的重要載體。通過延伸調查,“照鏡子、開方子、動刀子”,讓政府、部門、單位、公民等各個主體責任各歸其位,確保防火更精準、滅火更科學、保障更有力,進而實現“火災少發(fā)生、人員少傷亡、損失不擴大”的消防社會治理的總體目標。
二、火災事故調查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 火災事故調查頂層制度設計滯后
目前,我國在火災事故調查方面主要存在重處置輕總結的情況,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了火災事故的救援中,忽視了與火災事故救援相同步的事故調查活動,最終雖然提交了火災事故調查報告,也提出了相關的防控經驗和教訓總結,但這些內容僅僅是“就事論事”,只是存在于檔案中,并沒有及時地上升到火災事故調查的頂層制度層面,使一些原本應當被納入火災事故調查法律法規(guī)中的重要內容被漠視,進而導致火災事故防控效果欠佳。同時,當前我國在火災事故調查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火災事故調查規(guī)定》等,這些法律法規(guī)中的部分內容依然難以適應我國改制后的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為主導的火災事故處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的機構部門和原有的公安部門在火災事故處理方面的職能混淆問題,降低了火災事故的處理效率。
(二)火災事故調查行為協(xié)同性不足
火災事故調查任務的多樣性和調查環(huán)境的復雜性,決定了調查行為的開展會面臨較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在實施層級制的火災事故調查中,往往會存在關聯(lián)信息搜集難的問題。例如,在以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派遣的事故調查組為主導的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火災發(fā)生地的行業(yè)主管部門、公安機關、社區(qū)管理部門、物業(yè)管理部門等主體缺乏密切的協(xié)作,導致一些重要信息難以被及時獲取和利用,進而增加了火災事故調查的難度。
(三)火災事故調查結果發(fā)布不合理
目前,火災事故調查的結果會在政府層面進行公布,并對于一些影響較大的事故面向全社會進行公布,明確事故造成的人員財產損失,以及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和相關處置結果。但是,這些公布的內容多是一些咨詢性的信息,事故原因的描述過于專業(yè)、復雜,部分群眾會因為事故原因掌握不準確等原因而難以真正意識到火災事故預防的重要性,進而導致火災事故調查結果的教育意義并未真正發(fā)揮出來。
三、完善火災事故調查機制的策略
(一)加快火災事故調查頂層法制設計
法律制度,是開展好新時代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重要依據??紤]到我國火災事故調查機制的轉變,為適應以應急管理部門為主導的火災事故調查機制運行的需要,各級立法機關要加快火災事故調查法律制度建設,結合原有法律規(guī)定的實施情況,以及典型火災事故調查活動開展情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出臺新的火災事故調查法律法規(guī)內容,確?;馂氖鹿收{查頂層法制設計的與時俱進。同時,在法制內容上,除了明確火災事故調查機制運行的任務、流程等內容以外,還要對各級各類火災事故防控主體的責任進行明確,為壓實火災事故防控任務提供明確、有力的法制保障。2F874F09-8D9F-4B57-BB15-77733A718BE0
(二)壓實火災事故調查責任落實
造成火災事故調查中行為協(xié)同性不足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相關主體存在逃避責任或者風險的意識,多數相關主體認為既然上級部門派遣了專門調查組負責調查事故,自身只處于配合的地位,并沒有完全性的行為協(xié)同義務。為消除這種主觀性的錯誤,除了從法律制度上壓實火災事故調查相關主體的責任以外,還要在實際的調查中明確告知這些主體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并強調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的后果,真正壓實火災事故調查的責任落實。
(三)提高火災事故調查結果發(fā)布內容的可讀性
火災事故調查結果是最好的消防教育素材。相關主體一方面要拓展火災事故調查結果的發(fā)布渠道,除了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發(fā)布火災事故調查結果以外,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和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發(fā)布火災事故調查結果的相關內容,使火災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和防范同類火災發(fā)生的方法廣為人知。另一方面要提高調查結果的可讀性,使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員都能夠通過結果的閱讀了解火災事故的防范措施,確保火災事故調查結果可以轉化為一項提高火災事故防控意識和行為素質的重要內容。
(四)強化火災調查的結果運用
發(fā)生火災后,消防救援機構要積極提請地方政府,主動承擔火災事故調查主責任務。首先,要將客觀翔實、能夠體現消防救援機構專業(yè)素養(yǎng)的調查報告呈報地方黨委政府,深入分析問題癥結,提出專業(yè)意見建議,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協(xié)助科學決策,推動解決重大問題;其次,要及時向本級相關行業(yè)系統(tǒng)通報火災概況、對相關責任單位的處罰情況以及發(fā)現的帶有行業(yè)特點的消防安全隱患問題,提出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fā)生的建議,推動行業(yè)部門落實三個“必須”;再次,要依法對相關責任單位、個人作出嚴肅的行政、刑事處理或移送相關部門調查處理,從而彰顯消防處罰的懲戒、震懾功能?;馂恼{查的結果運用還體現在要對其深入研究,提出對消防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制度修訂建議。還要充分發(fā)掘發(fā)揮消防宣傳的正面引導、警示教育功能,全力營造消防安全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創(chuàng)建消防安全共建共治的大好格局。
四、結語
火災事故調查機制,是在火災事故救援和救援結束后圍繞火災事故起因進行的綜合性現場勘查和調查行為,其目的在于明確火災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為后續(xù)火災事故防控提供現實的經驗教訓參考。針對當前我國火災事故調查機制運行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相關主體要在加快火災事故調查頂層法制設計的同時,壓實火災事故調查責任落實,提高火災事故調查結果發(fā)布內容的可讀性,使火災事故調查機制的運行更加科學、有效。
參考文獻:
[1]楊黎明.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1,07(06):68+70.
[2]黃文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探討[J].決策探索(中),2020(08):67-69.
[3]王朝威.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20):143-144.
[4]李世平,李超鵬,唐振龍.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低碳世界,2017(23):249-250.2F874F09-8D9F-4B57-BB15-77733A718B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