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高職院校“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對于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促進就業具有深遠意義。文章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現實意義入手,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分析了融合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模式的途徑選擇。
關鍵詞:專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 融合發展;途徑選擇
當前在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5 年教育部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在高職教育中培育一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技能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個性鮮明,興趣愛好多樣化,熱衷追求新鮮事物,更重視過程的參與和體驗。因此在這一人才需求發展形式下高職院校如何把握住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入,培養面向企業真實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已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時代使命,也是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一、“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是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迫切需求。雖然新冠疫情對社會運轉產生極大的沖擊,但我們也看到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通過轉型升級、結構調整邁向更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國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較快,新產業帶動力較強。在疫情對社會就業創業環境產生沖擊的背景下,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專業人員是當下人才之需。而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是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創新思維的專業人才的有效路徑。
另一方面是專業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促進中國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新創業教育暫未形成獨立的學科領域,但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研究方面與其他學科存在較強的融合性。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二者有機結合,促使學生以創新發展的創造性思維進行知識轉換、運用,從而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且緩解就業壓力。
二、“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聯動機制不夠完善
近年來在“高水平高職學校與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以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為例,市場和社會對商科類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雙元育人模式競相涌現。高職院校和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途經,但各方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率不高。在多元培養的過程中,人才定位難以根據多方利益確立,同時聯合培養分工職責不明的現象時有出現,管理機制有待健全。部分學生對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參與度不高,缺乏參與的勇氣和動力。專業課程考查方法比較單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擴展與創新能力的提升。
2.“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融合體系不夠健全
我國還沒有建成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課程設計與開發傾向于簡單化、碎片化的特征。專業教育屬于知識教育,主要以課程和教材為中心。創新創業教育是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屬于比較開放式的教育。雖然各高職院校基本都已開設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但缺乏專業針對性、年級針對性。此類課程雖能夠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如何發揮專業優勢、使用專業技能的教育上仍存在問題。
隨著數字媒體時代的到來,市場營銷專業課堂教學模式相對僵化,以往傳統的以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輸設計理論的授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缺乏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課程,阻礙了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目前商科類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在課程匯報、生產實習和參觀實訓等微觀實踐教學活動上,對于創業競賽、創業孵化和成果轉化等宏觀實踐教學活動推動不夠。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還未有機統一,甚至出現將創新創業教育視為對專業知識的補充和疊加的問題。
3.“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聯動的師資隊伍建設弱化
部分專業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內涵等缺乏清晰的理解,簡單地以創新創業大賽來替代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或依托創業教育講座取代。目前對于專業教師的選聘制度與培養體系已經逐漸成熟,但缺少規范性的“專創”教師選聘與培養制度,這也導致創新創業教師的整體水平難以提升。教師自身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能力難以平衡。精通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了解學生專業實踐的需求不足,精通專業教育的教師多數存在企業工作經驗不足、創新創業教授水平和實踐能力有限的情況。
三、建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模式的途徑選擇
1.緊密對接產業需求,精準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商科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結合專業特點,通過對市場的充分調研,緊密對接產業需求,解析培養對象知識、能力、素養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訓實踐等方面,能夠達到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創新創業教育應與學生的崗位實踐緊密聯系,根據個人選擇進行不同層次的創業活動,并在崗位實踐過程中,鼓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動手解決問題。
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我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帶動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特別是新冠疫情之后,數字化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告別低效、盲目的傳統營銷模式,以消費者為中心,借助精準營銷及精細化運營,來幫助企業全面認識消費者與市場,實現數字化營銷鏈路,重構品牌影響力,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促進業務提升,將是傳統消費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為此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契機,明確人才培養定位,調整人才培養模式。
2.滲透創新創業理念,重構課程體系
在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路徑的設計上應該將課程的整體結構、教學方法重塑,形成教學共同體。創業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事業心與開拓技能的培養,是一個人開創性形成的教育。要對學生有針對性地將專業教育嵌入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學年劃分層級培養,打造多維度、螺旋式人才培養機制。圍繞專業課程設置,開發創新創業交叉課程、延伸課程、通識選修課程,不斷促進專業交叉與課程復合。編撰具備專業特色的“專創”教材,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專業實踐元素與創新創業元素,把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融合企業發展的重要案例素材,并完善配套資源的建設。
3.建立健全“雙創”教師選聘制度,提升教師知識與實踐技能
結合市場營銷專業教育的實際,建立健全具備專業特色的“雙創”教師選聘制度。加大企業實踐經驗或管理技能的選聘權重,著眼于選聘具備豐富商務實戰經驗的復合型高端人才。邀請企業以及其他院校的專家對本專業教師展開培訓并制定年度“雙創”教育培訓學習計劃,通過專業知識與“雙創”實踐應用的集中學習,提升教師的“專創”結合教育能力。鼓勵教師成立創業工作室,提升教師服務社會能力,從而帶動學生投入創業實踐,對創業導師進行教師分類考核和有效激勵。鼓勵和支持教師多形式、多途徑開展課程教育與實踐教育,通過校企合作單位,定期、不定期到企業了解行業最新動態,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4.加強政校行企合作,實施跨學科協同培養
學校要加強與政府、行業、企業的多方位合作,以“產學結合、協同培養”為特點, 建立專業、校內、校際、校企合作機制,增強與其他學科領域相關專業、行業中知名企業的合作。學校通過跨學科創新創業社團組織,積極開展跨專業、跨學科教育,完善創新學分認定標準,從創新創業積分、創業獎學金等方面制定長效機制,將參與市場調研、志愿服務、創業大賽等社會實踐和比賽納入創新學分認定范圍,促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創新創業實踐中去,不斷激發學生創新潛質與創業潛能。充分發揮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實踐教學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眾創空間、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各類教學實踐平臺的作用,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鼓勵學生參與教師或企業的真實科技服務項目,形成全員育人的校園文化氛圍。
總之,高職院校要結合地方經濟發展,以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為抓手,強化頂層設計;在人才培養定位、課程資源建設、師資力量提升、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方面發力,不斷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 成啟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與專業融合思路及方法研究[J].商訊,2021,(30):163-164.
作者簡介:
杜南嵐(1982- ),女,湖北宜昌人,管理學碩士,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市場營銷。
基金項目:
宜昌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宜昌市‘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sk19kt108)階段性成果。2020年度湖北技能型人才培養研究中心項目“基于個性化發展的高職院校‘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marketB0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