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梅 劉建立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測試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探討身體功能訓練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可行性及教學效果,為完善及豐富高中階段體能模塊教學方法及內容體系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和借鑒作用。本文選取安徽省臨泉第二中學高三年級兩個班作為實驗對象,對實驗前后兩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身體功能訓練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應用是可行的,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增強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身體功能訓練;高中體能教學
引言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心肺功能、視力水平、耐力素質下滑的頗為嚴重。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成為黨及國家關注學校體育工作中亟需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對于高中生這一群體而言,由于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缺乏必要的體能訓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一直處在一個不容樂觀的狀態。面對此種問題,新課標《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要求體能模塊成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必修內容,在體能模塊教學中主旨與教學目標均為“健康第一”,那么,在體能模板教學中引入身體功能訓練與教學主旨“健康第一”是相符合的。身體功能訓練是一種現代化新型的體能訓練方法,有獨特的訓練理念與訓練原則,主要是通過系統的訓練方法從整體上來提高運動系統機能,目前不僅運用于競技體育的專項訓練中,而且在大眾體育、學校體育、軍事體育中也有應用,其對提高成績有著明顯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將身體功能訓練運用到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探索傳統體能訓練與身體功能訓練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測量法、數理統計法、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身體功能訓練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可行性及教學效果,為完善及豐富高中階段體能模塊教學方法及內容體系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和借鑒作用。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實驗效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本人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期刊等平臺查閱收集有關身體功能訓練的文獻,為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實驗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2.2實驗法
(1)實驗目的。在體能模塊教學中,通過對高中生進行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探索其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促進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推廣與發展。
(2)實驗對象。以安徽省臨泉第二中學高三年級二個班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每個班56人。隨機選取一個班作為實驗組、另一個為對照組在實驗開始之前對兩組學生初始身體素質數據進行同質檢驗,檢驗P>0.05,說明兩組在實驗前身體素質各指標無顯著性差異,可進行對照實驗。
(3)實驗時間。實驗每周二次,在周二、周五的體育課進行,實驗組的體能采用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方法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體能訓練,實驗時間十周。
(4)實驗步驟及方案。根據新課標對體能模塊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體能練習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選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五個指標,50米、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男引體向上、女1分鐘仰臥起坐、男1000米、女800米。隨后進入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保證兩組負荷量相同。實驗結束再對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后測,并記錄數據。
(5)實驗組身體功能訓練的內容。根據《身體運動功能訓練》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身體情況設計實驗方案,嚴格遵循訓練原則。研究將身體功能訓練分成以下三個階段,一是安排1節理論課向實驗組學生講解身體功能訓練的原理、內容、方法及作用等;二是進行理論結合實踐,教師講解示范,并針對性的對完成動作質量差的學生進行輔助;三是在學生掌握訓練的動作模式后負重,控制好單個動作的時間及密度,與對照組在負荷量上保持一致。
(6)實驗所需器材及測量儀器。本文在進行實驗時所用的器材有3KG的藥球、啞鈴、瑞士球、彈力帶、杠鈴、瑜伽墊、音響等工具。在進行實驗后測試時用的儀器有秒表、卷尺、標志筒、坐位體前屈測量儀、墊子、高杠。
(7)實驗控制。兩組都由同一個教師上課,保證自變量只有上課所采取的體能教學方法上的差別,在實驗過程中及時了解和詢問學生的感覺,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有效性。
1.2.3訪談法
為了實驗組教學內容的制定和實施更加科學合理向有關身體功能訓練和體能領域專家進行訪問,針對方法、內容、強度等方面的選擇征詢專家的建議以使實驗合理科學。
1.2.4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軟件對實驗收集的數據整理并處理,將兩組的測試數據進行T檢驗后對比分析實驗結果。
2結果與分析
經過數據檢驗可得實驗后男生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和引體向上三個指標測試后的獨立樣本T檢驗中T值分別是2.422、2.478、5.489,P值均小于0.05,說明男生實驗后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測試得分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在1000米和50米測試中對應的獨立樣本T檢驗中T值分別是2.069和2.868,P值均大于0.05,證明在1000米和50米項目測試得分上男生實驗后的實驗組與對照組是沒有顯著性差異的。女生實驗后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和坐位體前屈三個測試指標檢驗中對應的T值分別是2.119、2.888、3.274,P值均小于0.05,說明女生實驗后的實驗組與對照組是存在顯著性差異的,在50米與800米這連個項目檢驗中T值是3.235、2.182,P值均大于0.05,說明女生實驗后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
研究發現,在體能模塊教學中不管是傳統的體能訓練還是身體運動功能訓練,都能提高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增強身體素質。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在50米、1000米、800米上身體運動功能訓練與傳統的體能訓練兩種訓練方式在測試指標成績的提升效果上不分上下,實驗班采用的身體功能訓練在男生的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和女生的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的指標測試成績提升上遠比對照組采用的傳統體能訓練得的效果要好。
3結語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應用是可行的,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過程中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及提高體質測試成績;實驗數據分析對比顯示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是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體能訓練,但可以在改進傳統體能模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進行補充和創新。
參考文獻:
[1]蔣小春.基于學生視角設計體能練習[J].中國學校體育,2019,305(03):32.
[2]袁守龍.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基本原理與內容結構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43(11):6-8.
[3]王連晉.功能性訓練對中學生身體素質影響效果的實驗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5.
作者簡介:周宇梅(1996.10.29),女,漢族,皖霍邱,研究生,體操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