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科
摘要:“智能控制基礎”是人工智能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它主要培養學生采用智能控制方法進行系統分析與系統綜合的能力。本文首先說明了該課程進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初步探索和實踐了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主要措施,如培養教師思政意識、挖掘思政教學案例、完善思政配套實踐等。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并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智能控制;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價值引領
一、引言
2016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1],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2]。
“課程思政”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整理工作的新模式[3]。2020年以來,重慶理工大學兩江人工智能學院開展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三位一體”教育教學目標的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在“課程思政”稱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的背景下,“智能控制基礎”作為人工智能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培養教師思政意識、挖掘思政教學案例,培養好符合新時代需求的人工智能專業技術人才。
智能控制是自動控制理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人工智能、控制論、系統論和信息論等多種學科的高度綜合與集成,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前沿學科。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智能控制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內容,拓展在控制學科方向的視野。因此,在智能控制基礎課程中有必要進行相應的思政教育。
二、課程思政教學初探
1.培養教師思政意識
專業課授課教師通常認為[4]:專業課主要負責專業知識的教學,而思政教育主要應由思政教師來負責。但2018年的一項對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態的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大學生思想、言行和成長的第一因素是專業課教師。學院通過舉辦系列講座、安排教師集體觀看思政相關視頻、學習其他教師的思政課程教學案例等,使專業老師轉變對思政教育的傳統觀念。通過與其他授課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的交流,提高自身的育人意識,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的教學之中,逐漸形成“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意識。
2.挖掘思政教學案例
智能控制是自動控制理論發展的高級階段,應當從自動控制理論中挖掘思政元素,并應用于實踐教學。一方面,在自動控制理論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另一方面,在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歷程中,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科學家,他們的感人故事無不體現了赤誠報國的家國情懷和銳意創新的治學精神。典型案例如下:
(1)自動化理論和技術有利于國家和個人的發展
在自動化概述部分,為講述自動化理論的出現與發展同高科技領域,尤其是軍事領域密切相關,列舉一些高度自動化系統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自動控制不僅與個人的學業、就業有關,而且與國家的發展強大有極大的關系,除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外,還使學生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意識。
(2)世界著名控制理論專家錢學森赤誠報國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杰出控制理論專家錢學森心牽祖國,放棄美國的優厚條件,依然回國支援新中國的建設,面對美國政府千方百計地阻撓和威逼利誘,歷經5年艱難回國。錢學森將純控制理論應用于工程實踐,創立了工程控制論與系統科學,不僅出版了英文版《工程控制論》,還將其成功地應用于我國的航空航天領域。因其對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具有開創性貢獻,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該案例讓學生們樹立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的家增強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3)卡爾曼與扎德關于“模糊數學”的世紀之戰
在第二部分模糊數學及模糊控制中,講述扎德教授為解決量的不確定性——模糊性,提出了模糊數學,即將傳統的離散集合論拓展為連續集合論,并以此建立一個嶄新的數學分支——模糊數學。但該思想提出后,一開始不為學術界所認可,發生了諸如卡爾曼對模糊數學的激烈評判事件。通過該案例,使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銳意創新的治學精神;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樣需要具有批判精神,只有不斷地發現理論與實踐中的問題,才有可能實現突破。
三、結語
在“全面思政”的大背景下,基于智能控制基礎課程本身的特點,從培養教師思政意識、挖掘思政教學案例、完善配套實踐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除進行正常的專業知識傳授外,還進行了思政案例的講授。通過專業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國家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17):31-34.